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肯定的关系研究论文

2023-10-10 15:47:51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以全国 165 所高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 339 份有效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高校学术研 究生的科研自我效能感前因和后果
摘要:文章以全国 165 所高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 339 份有效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高校学术研 究生的科研自我效能感前因和后果,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他人逆袭的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会积极影响 科研自我效能感,钦佩感则来源于个体对于拥有人生榜样、行为榜样、职业榜样的志向性动机;科研自我效 能感与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都能带来自我肯定的积极心理;高校声誉在科研自我效能感前因路径中的调节 作用不显著,同时阐述了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自我肯定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同时对研 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科研自我效 能感是衡量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提升科 研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提高科研能力。自我效能在成 就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它可以影响与成就相关的 行为、方向、坚持和结果[2-4]。对于研究生而言,提升科研 自我效能感,能够产生更多的科研绩效及积极心理,因 此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如何帮助研究生提高科研自 我效能感,培养自信的研究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变化也影响 了教育质量,很多励志的故事激励着研究生开展研究。
在自我完善动机的驱动下,研究生钦佩比自己优秀的 人,能通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提升自我效能感[5],从 而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本文以科研逆袭的励 志故事为出发点,以研究生积极心理的产生为落脚点, 探讨了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结 果,从而帮助研究生提高科研自我效能感,提高科研能 力,最终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积极评价,实现自我肯定。
一、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是社会认知理论(So- cial Cognitive Theory) 中的主要内容,是指一个人在指 定水平上学习或执行行为的能力的自信程度[6] 。 自我 效能感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形态,包括学业自我效能 感[7]、科研自我效能感[8-9]、职业咨询自我效能感[10]、大 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11]等 。研究生自我效能是理解研 究生为什么及如何开始、继续和完成学位的一个重要 概念[12] 。它是研究生对自己能否胜任学术工作的主观 感知[13],是研究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
学者们对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和后果 进行了探索 。前因可以归结为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两 个部分[14] 。其中,个体因素包括知识管理技能[15]、个体 的科研经历[16]、师门差错管理氛围[17]和科研焦虑[18]等因 素;组织因素主要是科研训练环境[19]和教师角色[20]等。 而后果的研究表明, 个体产生科研自我效能感后,会 带来科研产出[21-22]和科研创造力[23] 。此外,很多青年科 研人员认为,科研实践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对学生动机 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学生学 习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例如,教师对学生科研自 我效能感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导师风格、导师支持 和同门支持[24]、师门差错管理氛围、导学关系[25]对研究 生的科研自我效能感、科研创造力、学术激情有着显 著的重要影响,同时教师本身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 影响也非常大,这些从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创 新、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可以看出。
从检索文献来看,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关注教师这 一科研经验较为丰富的人群,主要探讨了组织因素对于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而对于研究生这一初级科研人 群个体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聚焦学术型研究生,在 进一步深化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人际因 素,探讨了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和后果。具 体而言,本研究从社会比较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人科研 励志故事对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一)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对科研自我效能感的 影响
钦佩感是对于优秀同伴或榜样的崇拜、尊重、喜欢的积极情绪[26],包括欣赏和鼓舞,即因为对于他人 能力很欣赏,所以受到他人鼓舞[27] 。人际间的钦佩感 主要来自社会比较,社会比较包括自我提升和自我完 善两种动机 。对他人的钦佩感可以有效激励个体的 自我完善[28],即在自我完善动机的驱动下,个体会钦 佩比自己优秀的人,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提升自我效 能感。科研自我效能感是研究生对自己能否胜任学术 工作的主观感知,是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 。在科研 学术中,对于他人的钦佩感常常来自他人逆袭的科研 励志故事,因为逆袭的前提是处于困境或自身条件并 不够优秀,却达成了目标。在自我完善动机驱动下,受 别人的励志故事感染,个体产生的钦佩感会增强自己 能够胜任学术工作的自信心, 提升科研自我效能感。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假设。
H1:对于他人逆袭的科研励志故事的钦佩感积极 影响个体的科研自我效能感。
(二)志向性动机对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的影响
孔庆勤(Kineta Hung) [29] 首次提出了志向性动机, 其代表个体在成就需求和终身追求的驱动下,模仿电 影和游戏中的名人,建立互动关系,渴望拥有媒体描绘 的成功、光鲜的生活方式。志向性动机主要标榜榜样的 力量,包含人生榜样、行为榜样、职业榜样三个方面。 在自我一致性理论中,个体会通过一些方式表达他们 的真实自我(actual self) 或理想自我(ideal self) [30],为 了表达理想的自我,消费者被一种自我提升的动机所 引导[31]。理想自我是由对理想和目标的想象塑造的,这 些理想和目标与一个人相信他或她想成为什么或渴望 成为什么有关[32],是虚幻存在的。志向性动机将某一具 体的形象作为模仿的对象,强调具体的榜样,其针对 性、目标性更为明确。在钦佩感的内因中,柯林斯(Collins) 和丽贝卡(Rebecca) [33]认为通过上行比较(同榜样相比 较),可以建立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对自己未 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渴望,使得个体在看到他人逆 袭并且取得成功的科研故事时,会受榜样力量的影响 产生更强的钦佩感 。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假设。
H2:个体的志向性动机会正向影响对他人逆袭的 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
(三)科研自我效能感、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对自 我肯定的影响
自我肯定包括对自己和 自 己过去生活的积极评 价,此外,对环境控制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接受自己[34],自我肯定程度高的个体会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积极 态度[35]。当个体产生能够胜任学术工作的自信心,认为坚持科研理想和达成科研目标是轻而易举的,对于科 研环境中突如其来的事情能较好应对时,就能够产生 积极心理 。钦佩感是一种情绪感受,即承认他人在某 些方面超越自己,享受和分享他人的优点,并带来积 极的行为和态度[36] 。当个体看到他人逆袭并且取得成 功的科研故事时,产生的积极态度能使个体对于自己 也产生积极评价 。此外,钦佩感对自我肯定的影响可 以通过科研自我效能感实现 。当对于他人逆袭的科研 故事产生喜爱、敬佩之情,就能产生科研学习的自信 心,这种自信心的增加会更加容易使其产生自我肯定 的积极心理,这种内部机制则是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中 介作用 。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假设。
H3: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正向影响自我肯定程度。
H4: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对自 我肯定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四)高校声誉在科研自我效能感前因路径中的调 节作用
高校声誉包括“知名度”与“美誉度”,表示高校被 社会公众知晓及社会公众对一所高校做出肯定评价 的程度[37]。高校具有良好的声誉可以吸引资源投入,同 时良好的形象在传播积累当中也能够进一步带来良 好的声誉。高校声誉作为高校改革和发展工作的推动 者发挥着重要作用[38]。在他人逆袭的科研励志故事中, 故事人物往往本身虽处于困境或自身条件并不优秀, 但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 。高校声誉越好,学生自信心越强,看到他人逆袭成功,更容易感觉到自己 也能够成功,从而产生的科研自我效能会更强 。因此, 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假设。
H5:高校声誉在科研自我效能感前因路径中存在 正向调节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假设,提出了本研究模型,如图 1 所示。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搜集
为了收集实证数据,我们通过调研平台 Credamo 见数(www.credamo.com) 的付费调研服务,借助问卷在 国内收集了来自全国 165 所高校研究生科研自我效 能感数据 。为了使数据质量得到保证,本研究对问卷 的收集过程进行必要控制,如问卷的第一题需要让 受试者回答是否为在校学术型硕士生或博士生,若 不是则不再作答 。本研究共计收到 450 份问卷,删除 废卷(即所有 题项答案为 一个数值或 答题时间过 短) 及明显填答不认真的问卷,共获得 339 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 75.3% 。有效样本中的人口统计学 信息如下,男性 133 人(39.2%),女性 206 人(60.8%); 硕士生 241 人(71.1%),博士生 98 人(28.9%);城市生 源 247 人(72.9%),农村生源 92 人(27.1%);年龄分成 20 岁以下、21—30 岁、31—40 岁 、41 岁以上,其中各 段分别占比 0.8%、73.0%、25.4%、0.8%;专业中理工 科、医科 211 人(62.2%),艺术、人文、社会科学 128 人 (37.8%) 。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模型涉及的 4 个构念题项均改编自国内 外成熟量表,通过课题组成员及专家小组讨论,对相 关量表题项的表述和内容进行调整,所有题项采用李 克特 5 级量表进行测量 。钦佩感借鉴了卡迪(Cuddy) 等[39] 开发并经谢婧和郑春东改进的量表内容“看完这 段文字,你感觉到:敬佩、赞赏、鼓舞、喜爱”,要求被试 根据所感受到的不同情绪的强度在 5 级量表上进行 打分(1=一点儿也没有,5=非常强烈),共有 4 个测项; 志向性动机采用孔庆勤开发的量表进行测量, 共有 3 个测项;科研自我效能感借鉴学者们[40 -41] 编制并经陈 香等[42] 及邝宏达和李林英改进的量表,包含 10 个测 项 。选取里夫(Ryff) [43]心理幸福感量表中的自我肯定 维度,采用周志民等[44]改进的测向用以测量自我肯定, 包含 4 个测项 。此外,被试被要求阅读一段故事:“小 A 是我以前本科同班同学,她成绩一般,在研究生刚 入学时,她基础薄弱,连一些文献都读不懂 。一年后, 一些同学开始有研究成果发表, 但她似乎还没入门, 感觉自己不是做研究的料 。导师没有放弃她,不断对 她进行开导。渐渐地,她开始培养每天读文献的习惯, 遇到不懂的理论就记下来请教老师; 英文文章读不 懂,便立马查词典,一句一句进行翻译;不懂得数据分 析,便在网上自学;写作没有逻辑,就模仿着期刊里的 文章练笔 。她逐渐找到了科研的乐趣,也能独立写出 小文章。虽然投稿的过程充满曲折,但她没有放弃,最 终论文被 SSCI 期刊接收了,不仅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并顺利考上了双一流大学的博士生。”该故事就是本文的问卷情境。
四、数据分析及结果
本研究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 进行数据分析,选取 SmartPLS 3.0 作为数据处理工 具,同时采用 Amos 26.0 作为辅助数据处理工具。测量 模型的拟合指数结果显示:Χ2/df=1.921 (<3),RMSEA= 0.052 (<0 .08),RMR =0 .024 (<0 .05),NFI =0 . 868.在 0.80—0.90 的 可 接 受 范 围 内,IFI =0.932.TLI =0.917. CFI=0.931 (>0.90),R2 (SA) =0.37.说明整体模型拟合 度较好[45]。
(一)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从信度和效度两方面对测量模型进行检 验,福内尔 (Fornell) 和拉克尔 (Larcker) [46] 及蔡 (Tsai) 等[47] 提出,克朗巴哈系数大于 0.6 说明量表可信,本 文测项涉及指标的克朗巴哈系数、组合信度(CR) 及 Rho 值均大于 0.6.证明了本研究的测量模型具有较好 的信度。效度可以从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两个方面进 行检验 。收敛效度是指题项与变量相关的程度,如表 1 所示,所有潜变量的平均抽取变异量(AVE) 均大于 0.5.说明本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48]。科研自 我效能感删除部分题项后 AVE 值有所提升,因此本文 科研自我效能感题项包含 5 个测项,结果如表 1所示。
同时,区分效度是指不同变量之间相互区分的程
度, 可以通过比较 AVE 的平方根与相关系数的大小 进行评估,结果如表 2 所示。综合两种指标的结果,本 文认为本研究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 同时,变量 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 0.9.处于低相关水平[49],因此 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
亨赛勒(Henseler) 等[50] 提出的 Heterotrait -Mono- trait Ratio(HTMT) 能够克服传统的区分效度的缺点, 当 HTMT<0.8 时,表明变量之间有很好的区分效度。本 研究所有指标的 HTMT 值均低于 0.8.呈现出良好的 区分效度,结果如表 3 所示。
(二)研究结果
首先,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对科研自我效能感有 显著正向影响(β=0.368.t=7.881 2.P<0.001),H1 得到支 持,这表明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 前因,来自他人的逆袭故事能够带来科研自我效能感。 其次,志向性动机对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有显著正向 影响(β=0.322.t=6.459 1.P<0.001),H2 得到支持,这 表明个体将某一具体的形象作为自身模仿的对象,或 者是有对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渴望时,钦佩 感就越强 。再次,科研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肯定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39.t=8.666 4.P<0.001),科研励志故 事钦佩感对自我肯定有显著正向影响 (β=0.289.t=5.438 6.P<0.001),H3 得到支持,最终假设检验结果如表 4 所示。
通过 Bootstrap 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样本量设 置为 5 000.在 95%置信区间下进行模型估计,检验科 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如表 5 所示,在 95%置信 区间下,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对自我肯定的总效应显 著,置信区间为[0.389. 0.744],不包含 0 。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置信区间为[0.117. 0.317],不包 含 0 。控制中介变量后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对自我肯 定的直接效应显著,置信区间为[0.178. 0.551],不包含 0 。这表明科研自我效能感在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对自我肯定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H4 得到支持。
在引入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与高校声誉的交互 项之后,发现高校声誉对于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与科 研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效应,H5 没有得 到支持,检验结果如表 6 所示。
五、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全国 165 所高校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 共收集到 339 份有效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高校 学术研究生的科研自我效能感前因和后果,本研究结 果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的价值。
第一,对于他人逆袭的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会积 极影响科研自我效能感,钦佩感则来源于个体对于人 生榜样、行为榜样、职业榜样的志向性动机。对于研究 生自己来说,读研期间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自我效能 感,产出更多的科研绩效是至关重要的。对此,他人逆 袭的科研励志故事可以创造这样的条件,强化榜样的 力量, 从而使研究生产生上行比较的自我完善动机, 进而能够引导自己做出积极行为。
第二,科研自我效能感与科研励志故事钦佩感都 能带来自我肯定的积极心理。如今每个人都追求幸福 生活,幸福的特征包括稳定、舒适和快乐[51],在学术科 研生活中则包括自我肯定 。 自我肯定强调当面对现 状,如何做出新的努力,因此时常经历挫败感的初级 科研人员更加需要具备自我肯定的积极心理。对培养 单位及研究生导师而言,在持续强化外部环境(导学 关系、科研实施条件) 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鼓励 拥有成果的人积极分享自己的科研过程,即不仅注重 科研结果,还强调对研究生积极心理的关注。
第三,高校声誉在科研自我效能感前因路径中 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这说明无论高校声誉高低如何, 都不会影响研究生个体由于钦佩感所增强的自己能 够胜任学术工作的自信心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生对 于他人的钦佩感常常来 自他人逆袭的科研励志故 事,即使研究生身处声誉较低的高校,也同样有一颗 上进的心,会受到他人逆袭故事的鼓舞而坚定自己 的信心。
(二)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本文采用问卷 法的自我报告式调查方法,没有具体刻画科研自我效 能感所产生的行为,如量化科研自我效能感的结果,包括发文量等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开展影响 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因素的实证研究 。其次,科研励志 故事可能有很多类型,本研究只是研究了一个逆袭的 故事,未来还可以考虑对其他可能带来钦佩感的励志 故事进行研究。最后,限于问卷的篇幅,本研究选择了 心理幸福感当中的自我肯定维度作为因变量,今后还 可以考虑将心理幸福感的其他维度作为因变量,甚至 考虑将社会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因为研究生科研能力 越强,越能够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总之,基于当前研究仍存在的一些缺陷,笔者后 续还会对此进行持续改进,旨在通过强化科研励志故 事钦佩感、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促使学生实现自 我肯定,进而提升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FA KHROU A,HABIB L 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2 (2):1.
[2] SCHUNK D H.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behaviors[J].Educa- 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89(3):173-208.
[3] 赵淑媛,陈志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积极学业情绪和成就目标 定向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1):156-160.
[4] YUSUF M.The impact of self-efficacy,achievement motivation,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on students’academic achievement[J]. Procedia - Social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5):2623-2626.
[5] 陈世民,吴宝沛,方杰,等.钦佩感:一种见贤思齐的积极情绪[J].心 理科学进展,2011(11):1667-1674.
[6] WOOD R,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3):361-384.
[7] HONICKE T,BROADBENT J.The influence of academic self-effi- cacy on academic performance:a systematic review[J].Educational Re- search Review,2016(17):63-84.
[8] BIESCHKE K J,BISHOP R M,GARCIA V L.The Utility of the Re- search Self-Efficacy Scale[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996(1):59- 75.
[9] 邝宏达,李林英.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科研训练环境对研究生 学术志趣的影响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5):59-66.
[10] O'BRIEN K M,HEPPNER M J,FLORES L Y,et al.The career counseling Self -Efficiency scale:instrument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7(1):20-31.
[11] 韩力争,傅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构建[J].南京师大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3-118.
[12] MUÑOZ L.Graduate student self -efficacy:implications of a con- cept analysi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20.37(1):112-121. [13] 王树涛,毛亚庆.硕士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J].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50-53.
[14] 刘成科,孔燕,陈艳艳.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测量及其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2019(20):144-149.
[15] AKGU( ··)L A.An examination of conservatory students’piano lesson Self -Efficiency and computer literacy:the case of Trabzon University State Conservat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Literacy Stud- ies,2021(4):123-131.
[16] LEE C W,WALKOWIAK T A,NIETFELD J L.Characterization of mathematics instructional practises for prospective elementary teachers with varying levels of self -efficacy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J].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7 (29):45-72.
[17] 尹奎,徐渊,宋皓杰,等.科研经历、差错管理氛围与科研创造力 提升[J].科研管理,2018(9):169-176.
[18] BALTES B,HOFFMAN -KIPP P,LYNN L,et al.Students research Self-Efficacy during online doctoral research courses[J].Contemporary Issues in Education Research,2010(3):51-58.
[19] 刘成科,孔燕.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41-46.
[20] SIREGAR E,SIMORANGKIR M R R.Teacher innovation Im- proves mathematics and student ’s Self - Efficienc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21(6):388-393. [21] 刘睿,郭云贵,张丽华.创新自我效能感对科研绩效的影响:科研 投入与挑战性科研压力的作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2):86-95.
[22] HEMMINGS B,KAY R.Lecturer self efficacy:its related dimen- s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qualifications[J].Issues in Ed- ucational Research,2009(3): 242-254.
[23] 张宝生,李鑫,张庆普.家长式导师风格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 影响机制研究:学术激情与科研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技术经济, 2021(6):177-188.
[24] 姚添涵,余传鹏.导师— 同门支持、科研自我效能感与研究生科 研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9(4):46-53.
[25] 刘燕,刘博涵.研究生导学关系优化研究[J]. 高教探索,2018(8): 30-34.
[26] BECKER B E,LUTHAR S S.Peer -Perceived admiration and so- cial preference: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positive peer regard among suburban and urban adolescent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2010(1):117-144.
[27] 谢婧,郑春东.钦佩感与群体关系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6):943-947.
[28] ALGOE S B,HAIDT J.Witnessing excellence in action:the‘other- praising’emotions of elevation,gratitude,and admiration [J]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09(2):105-127.
[29] HUNG K.Why celebrity sells:a dual entertainment path model of brand endorsement[J].Journal of Advertising,2014(2):155-166.
[30] EKINCI Y,RILEY M.An investigation of self-concept:actual and ideal self-congruence compared in the context of service evalua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 Consumer Services,2003(4):201-214.
[31] ESCALAS J E,BETTMAN J R.You are what they eat:the influence of reference groups on consumers’connections to brands[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03(3):339-348.
[32] MALAER L,KROHMER H,HOYER W D,et al.Emotional brand attachment and brand personality: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actual and the ideal self[J].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2011(4):35- 52.
[33] COLLINS,REBECCA L.For better or worse:the impact of 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on self-evaluation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6(1): 51-69.
[34] RYFF C,KEYES C L.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revisite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4):719 - 727.
[35] KIM S,GAL D.From compensatory consumption to adaptive con-sumption:the role of self-acceptance in resolving self-deficits[J].Jour- 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4(2):526-542.
[36] HAIDT J.The positive emotion of elevation[J].Prevention & Treat- ment,2000.3(1):5.
[37] 江育恒,于歌,赵文华.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理论解 释与跨案例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1(2):36-43.
[38] STEINER L,SUNDSTR魻M A C,SAMMALISTO K.An analytical model for university identity and reputation strategy work[J].Higher E- ducation,2013(65):401-415.
[39] CUDDY A,FISKE S T,GLICK P.The BIAS map:behaviors from intergroup affect and stereotyp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 chology,2007(4):631-648.
[40] ZHANG J X,SCHWARZER 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 [J].Psychology, 1995(3):174-181.
[41] SCHWARZER R,BORN A,IWAWAKI S,et al.The assessment of optimistic Self-Beliefs: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Indonesian, Japanese, and Korean versions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 1997(1):1-13.
[42] 陈香,郭锐,WANG C L,等.残缺的力量:励志品牌故事人设健全 性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19(6):4-15.
[43] RYFF C.Happiness is everything,or is it?Expl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1989(6):1069-1081.
[44] ZHOU Z M,ZHENG F C,LIN J L,et al.The interplay among green brand knowledge,expected eudaimonic well ‐ be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on green brand purchase intention[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0.28(2):630-639.
[45] HU L T,BENTLER P M.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 ance structure analysis: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J].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1999(1):1-55.
[46] FORNELL C F,LARCKER D.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 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algebra and statistic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3):382-388.
[47] TSAI T H,CHANG H T,CHANG Y C,et al.Personality disclosure on social network site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differences in Facebook usage behavior,profile contents and privacy settings [J].Com- 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7(11):469-482.
[48] HAIR J F,RINGLE C M,SARSTEDT M.PLS-SEM:indeed a silver bullet[J].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Practice,2011(2):139-152.
[49] PAVLOU P A,XUE L Y.Understanding and mitigating uncertainty in online exchange relationships:a principal -agent perspective [J].Mis Quarterly,2007(1):105-136.
[50] HENSELER J,HUBONA G,RAY P A.Using PLS path modeling in new technology research:updated guidelines [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6(1):2-20.
[51] DIENER E,WIRTZ D,TOV W,et al.New well -being measures: short scales to assess flourishing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2):143-156.
其他作者简介:谢育锋(1998— ),男,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 心理,消费者行为。
通讯作者:何源(1996— ),女,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心理, 品牌文化 。 (E-mail:704650148@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