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论文

2023-09-27 14:59:3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表现性评价以真实情境的表现任务为驱动,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依托,重在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情况。有效的表现性评价可以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摘 要: 表现性评价以真实情境的表现任务为驱动,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依托,重在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情况。有效的表现性评价可以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助力学生学有所得,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 学中,教师应设定教学目标,明确评价目标,确定表现性任务,制订相关评价量表,由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进 行表现性评价。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详细论述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 实践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
引 言:表现性评价是以真实情境的表现任务为驱动,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依托,了解学生思考、分析、 处理、解决问题时展现出的能力的评价方式 [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明,教学评价应处于真实情境,在真实情景中,学生会迁移已有认知,解决问题,由此展 现出各项能力,如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便于及时进行指导,促使学生达成预期目标, 增强学习效果。鉴于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设计、实践表现性评价, 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一、基于课程标准,设定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目的 [2] 。表现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 关注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能力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 下简称《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指 明了“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何种程度”。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要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契合。表 现性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依据《课 程标准》设定表现性评价目标,借此使表现性评价与 语文教学紧密联系,促进教学顺利开展,达成预期 目标。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属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板块。《课程标准》在此学段的“阅读与鉴赏”部 分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目标。如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表达顺序;阅读记叙性文章, 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知道故事的梗概, 可以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 人物、细节,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目标尽管指明了阅读教学方向,但具有综合性,无法直接当作评 价目标。对此,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 细化评价目标。
本单元在阅读、语文园地等板块设置了不同的古 典名著,介绍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跳读、寻读、猜 读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梳理故 事发展顺序, 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依据人物语言, 体 会人物形象。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教师设定了 具体的表现性评价目标:(1)阅读古典名著,根据故 事的发展顺序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内容;(2)分 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感知人物形象,把握 人物特点,自主评价典型人物;(3)掌握梳理情节和 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了解作品 内容并进行二次创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评价目 标为落脚点,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其达成预 期目标。
二、依据教学考查点,设计评价任务
表现性评价任务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布置的活动或集体操作 [3] 。一般情况下,表 现性评价任务形式有两种,即问答和具体活动。表现 性评价任务展现了教与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表 现性评价时要关注教学的考查点。教学考查点是教学 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利用适宜的方式阅读古 典文学作品,了解故事梗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阅 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方式有很多,表演课本剧是其中之 一。学生在体验此活动时,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 多样的方式分析故事内容,多角度揣摩人物形象,把 握人物特点。在进行表演时,学生可以化身为故事人 物,迁移自身认知,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形象,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基于此,教师设计评价任务:“与团队 成员合作,阅读《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红楼春趣》。自选一个故事,将其改编为剧本,进行 表演。反复阅读选定的故事,熟悉故事内容,形成剧 情介绍和角色简介。剧本以人物对话为主,可以用旁 白或动作展现无法设计成对话的内容。”这样的评价任 务可以生成真实情境,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 积极性。在体验活动时,学生可以表现自我,解决问 题, 由此使教师获得评价依据, 继而进行表现性评价。 三、根据学生差异,制订评价量表
制订评价量表是进行表现性评价设计的最后一个 环节。表现性评价是以生为本的活动,学生之间差异 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围绕具体的评价要素,设计不同水平的评价表,借此使不同的学生 获得应有的发展。
课本剧表演的评价要素有剧情介绍、人物介绍、 剧本编写、人物语言、人物动作、人物表情、小组合作。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差异,将其划分为四 个层级。于是,在制订评价量表时,教师围绕不同的 评价要素,设定了四个水平的评价等级,并明确不同 的评价方式。具体内容见表 1.
四、依托语文课堂,实践表现性评价
(一)依据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表现性评价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评价任务和教学内 容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鼓励其利用适宜的方 式展现学习成果,由此进行评价。
以人物介绍为例,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合作 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提出任务:“选定自己喜欢 的作品,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其基本情况,如姓名、 年龄、身份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人物进行介绍。”在 了解任务内容后, 学生主动走进合作小组, 先交流, 确 定本组要表演的著作并进行阅读。在阅读时,小组成 员各司其职,迁移阅读认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 物的基本情况。在各自建构认知后, 组员们彰显个性, 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人物基本信息,然后共享各 自的成果。此时,组员们认真阅读具体内容,发现彼 此的不足,互帮互助,完善成果。
在学生经过一番合作后,教师回收作品,细心阅读,并依据评价表对其进行评价。例如,有学生绘画 诸葛亮卡通形象,并写道:“诸葛亮,男,蜀国人,性 格沉稳,聪明机智。”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写道:“很棒,能 写出诸葛亮的基本特点。能用具体的事件来证明诸葛 亮有如此特点吗?在你看来,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呢?”在拿回作品成果后,该学生阅读教师批语,发现 自身存在的问题,继而进行改进。在改进后,学生主 动向教师展示成果:“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国人,足 智多谋。他清楚地了解曹操、周瑜等人的性格特点, 就 此谋划计策, 如制作草船, 趁着大雾, 到曹操的军营‘借 箭’。”教师在进行此次阅读时, 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 在批语中写道:“很棒,你能用具体事件展现出诸葛亮 的性格点。能否再把事件描述得更完善呢?”此后,学 生继续分析人物形象, 完善作品成果, 借此强化认知, 初步达成预期认知目标。
(二)依据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表现性评价
学习过程正是学生进行自我表现的过程,学生的 学习过程是教师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切入点 [4]。在课堂 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并进行表现性评 价,助力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搭建舞台,鼓励 各组轮流上台表演。在各组进行表演时,教师发放评 价量表,鼓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认 真观看,从语言、情节等方面了解学生表演情况,由 此进行评价。如一个小组表演了武松打虎:
旁白:武松在路上走了很多天,终于来到了阳谷 县地界。此时已是中午,武松又累又渴又饿。
武松:好渴呀,这附近有没有酒家呀?(抬头向远 处望去,发现一个酒家)还真有(面露喜色)。
旁白:武松一路疾走,来到酒家门口,走进去。
武松:(将梢棒靠在桌子旁,大喊)小二,快快给 我拿酒来。
小二:来了,客官(做出手托盘子的动作)。
旁白:小二在武松面前放了三只碗、一双箸和一 碟热菜,又给武松筛了一碗酒。
武松:(端起酒碗, 一口饮下, 擦擦嘴, 大笑) 好酒, 好酒!小二,可有下酒菜啊?
……
在该组表演结束后,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例如, 有 的小组提到“该组用旁白作连接, 使各部分过渡自然。 在表演的过程中, 该组成员语言、动作、神态到位, 展 现出了人物性格特点……”在小组评价后,教师进行 补充:“本组表现良好,但有些内容有待商榷,如…… 在其他小组和教师的评价下,表演小组了解了本组的具体表现,发现了优点和不足,继而扬长补短,提升 自我。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表现性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且 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由此进行多元评价,促 使学生查漏补缺,达成预期目标。所以,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表现性评价, 利用适宜的策略, 设 定评价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制订评价量表,做好表 现性评价设计工作, 并以此为基础, 以课堂为平台, 紧 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表现性评价,发挥其 应有价值,助推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林立南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科表现性评价[J].教育科学论坛,2022(20):76-80.
[2] 刘琳.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26):238-239.
[3] 李岚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4] 刘艳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48):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