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读书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读书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分析论文

2

2023-09-27 14:54:35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在“科学育人观”的推动和落实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将生本理念与创新观念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创设 优质“读书社”课程活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摘 要: 在“科学育人观”的推动和落实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将生本理念与创新观念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创设 优质“读书社”课程活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学素养与艺术品位。文章分析了“读书社”课程的活 动简介、活动特点、活动价值、开发条件以及实施方法, 旨在为小学生架构一个凝聚教师智慧的集团化、互助化、 定制化的自主阅读平台,让小学生在趣味化阅读素材的引导下充分释放活力与阅读能动,尽情体验博览群书、自 主阅读、互帮互助与集群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书社,课程,开放条件,实施方法

  引 言

  阅读是小学生积淀语言素材、文学知识及审美体验的主要手段,非常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识读能力、 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因此,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以生 本理念与创新观念为科学指导, 精心创办“读书社”课 程,借助趣味化的阅读素材以及异彩纷呈的故事内容 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和自觉领悟, 使学生在高位设计、 开放轻松、自主阅读的环境中得到快速成长。

  一、“读书社”课程的活动简介

  “读书社”课程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阅读共同体为活动平台,以趣味化故事素材为探究诱 因,以主体活力与主观能动为实施动力,以集思广益 与互帮互助为开发形式,科学推动学生成为自主阅读 与互助成长的主人。因此,“读书社”课程既是语文教 学的重要辅助,也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文学欣赏、 艺术积淀的成长基地, 更是学生互帮互助、交汇灵感、 个性探究的主体空间 [ 1]。

0552C687-72A6-404f-BB62-1E30DF9088B1.png

  二、“读书社”课程的活动特点

  第一,“读书社”课程具有良好的设计性与拓展 性。“读书社”课程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活动,与教材内 容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及一定的拓展性,能够为教材 内容提供强大的课外阅读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与掌握教材内容。因此,“读书社”课程是教师立足教材内容而精心设计的辅助阅读活动与拓展阅读活动。

  第二,“读书社”课程具有良好的趣味性与体验 性。“读书社”课程在活动形式上属于学生的自主阅读 活动,因此阅读素材的趣味性与体验性就成为促使学 生积极阅读与思考的驱动力。“读书社”课程中的阅读 素材都是经过教师精选的趣味故事,具有充足的新奇 诱因。

  第三,“读书社”课程具有良好的辅助性与独立 性。“读书社”课程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博览群书、 独立思考、兼收并蓄的自主成长空间,学生可以尽情 领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巧构思、故事情节以及文学 底蕴。因此,“读书社”课程既是对语文教学的有益辅 助,又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独立性。

  第四,“读书社”课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有效 性。“读书社”课程既能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 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开展 课外阅读与自主成长的有效空间,拓宽学生的文学视 野。因此,“读书社”课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模块。

  三、创办“读书社”课程的活动价值

  首先,创办“读书社”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 设计高端、联系教材、实用有效的课外阅读平台,使 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好的趣味故事与文学经典,助力 小学生博览群书与兼收并蓄 [2] 。创办“读书社”课程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趣味阅读、自主探究、互助交流 的生命乐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次,创办“读书社”课程能够为教师设计与实 施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具有较强拓展性、创新性的教学 方法,丰富语文教学体系,开发出语文教学的重要辅 助区域,科学完善学生的阅读认知环境。因此,创办 “读书社”课程能够有效完善语文教学体系,夯实学 生语文知识基础,实现提质增效 [3]。

  最后,创办“读书社”课程能够推动新课程改革 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度落实,为学生的语文认知营 造高品质的课外阅读环境,帮助教师贯彻落实科学育 人观, 助力学生的多元阅读。因此, 创办“读书社”课 程能够推动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实施,全面 致力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

11451DB3-3B05-4702-9E62-9AB8794B9EAB.png

  四、创办“读书社”课程的开发条件

  “读书社”课程的科学创办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智 慧、学生的主观能动以及阅读素材的趣味导引, 因此, 教师应立足这三大元素科学创办“读书社”课程。

  (一)以教师智慧为“读书社”课程的设计导向 教师是“读书社”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智慧直接决定着“读书社”课程的设计理念、活动质 量与实际效果,因此,教师是“读书社”课程的核心 领导角色。在“读书社”课程活动中,教师应立足教 材内容,选择辅助性课外阅读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多 更好的趣味引导与人文驱动,在寓教于乐中推动学生 积极阅读、主动思考及自觉成长,展示“读书社”课 程的实效价值 [5]。

  在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 中, 本单元共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 楼春趣》四篇文章, 分别出自四大古典名著。因此, 教 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以及《红楼梦》中的一些故事,如“三英战吕布”“煮 酒论英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取生辰纲” “三打祝家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这样,学生 就会以教材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出更多更好的课外阅 读素材,了解更多的相关故事,丰富文学积累。教师 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阅读内容与探究质量,直接 决定着“读书社”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应高 端定位、科学设计、缜密实施“读书社”课程,借助 个人智慧,优化“读书社”课程活动。

  (二)以主观能动为“读书社”课程的开发动力

  “读书社”课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设计,还需 要学生生命活力的能动支持,只有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究, 教师的教学智慧才会形成实际效果 [6]。因此, 教师要积极践行生本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 间与交流机会,借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读书 社”课程顺利开展。

  在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 中, 本单元共有《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 等文章,均属于写景状物抒情的好文章。因此,教师 可以立足学生的认知能力, 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引 导学生切身体验《春》中清新的语言、隽永的修辞、 自然的想象以及温馨的意境,引导学生在《春》中对 小草、和风、细雨以及人的四部分描绘中感悟到作者 缜密的笔触、旺盛的活力、细腻的想象、活跃的思想 以及真挚的情感。这样,学生能领略到《白鹭》的诗 韵之美、《落花生》的品格之美以及《桂花雨》的情感 之美, 更会在《春》中感悟到勃勃的生机与真挚的情感。 因此, 教师为学生选择《春》作为课外阅读素材之一, 能够实现学生自主阅读与互助交流,还能够确保一定 的阅读成果,展现“读书社”课程活动的实效价值。

  (三)以趣味素材为“读书社”课程的物质基础

  在“读书社”课程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阅读素 材的趣味性、新奇性以及诱导性,借助趣味素材夯实 “读书社”课程的物质基础,通过趣味素材的人文诱 导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互助探究。因此,趣味素材 是“读书社”课程活动的重要基石,能够直接影响学 生的体验性与能动性,体现教师智慧的落实程度与实 效价值 [7]。

  在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教学 中,《小英雄雨来》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因 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抗日小 英雄故事”,如“小兵张嘎”“小交通员潘东子”“鸡毛 信”等。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与小学生年龄相仿的 抗日小英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与阅读兴 趣。这些抗日小英雄故事都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及刺激 性,能够显示出这些小英雄的革命智慧与超人胆识。 因此, 教师可以将上述趣味故事融入“读书社”课程,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心, 积累更多的正能量, 有 效夯实“读书社”课程活动的物质基础。

  五、创办“读书社”课程的实施方法

  教师不仅要探究“读书社”课程的开发条件,还 需要探讨“读书社”课程的实施方法, 切实将“读书社” 课程保质保量地科学落实,营造品质化的阅读环境。

  (一)立足教材内容,实施“读书社”课程

  在“读书社”课程活动中, 教师应凸显“读书社”课程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切实提升“读书社”课 程的活动价值,为学生的语文认知提供必要辅助。因 此,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来设计“读书社”课程,实 现对教材内容的切实拓展,以此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 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更好的主题化 信息,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王戎不取 道旁李》《西门豹》《扁鹊治病》《纪昌学射》等文章, 有 一定的思考性、哲理性以及教育性。因此,教师可以 为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故事,如“智子疑邻”“掩耳盗 铃”“塞翁失马”“囫囵吞枣”“两小儿辩日”“精卫填 海”等,增强学生的思辨性与推理性,有效锻炼与提 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因此,教师立足教材 内容为学生选择主题思想类似的故事素材,能够有效 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助力学 生思维能力、语言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立足拓展阅读,实施“读书社”课程

  在“读书社”课程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 供趣味横生的阅读素材,还要引导学生一起讨论阅读 素材中隐含的文学艺术元素以及思想教育价值,借助 集体智慧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滋养。因此,教师应 该在“读书社”课程活动中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讨论, 以 此整合学生的群体能力,帮助学生达成高品质的阅读 效果,展示课外阅读活动的实效价值,实现学生的兼 收并蓄与厚积薄发。

  在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 中,《七律 ·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及《开国大典》 等文章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教育、英雄教育、 奉献教育以及感恩教育。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 《金刚川》《水门桥》《狙击手》以及《八佰》等影视素材, 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这样,教师不仅为学 生拓展了不同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还能让学生接受 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三)立足核心素养,实施“读书社”课程

  在“读书社”课程中,教师还要以学生的核心素 养发展为培养目标,提升“读书社”课程的指向性与 实效性,帮助学生拥有受益终身的阅读兴趣、思维习 惯与交流意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立 足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读书活动,选择故事素材,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讨论活动,助力学生张扬个性,释放生 命活力。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桥》与《穷人》 等文章,教师应开发《桥》与《穷人》两篇课文内容 中的文学价值,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另 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 等英雄故事素材,并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他们身上承载 的责任观念、担当意识、关爱思想以及家国情怀。这 样,学生不仅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还进行了文本识读、 素材处理以及主题提取, 有效培养与提升了理解能力、 整合能力与交流能力, 进而提高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读书社”课程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 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借助教师智慧导引为学生输送高 品质、高价值、高效益的文学滋养与教育信息,助力 学生博览群书与兼收并蓄。因此,教师要立足统编教 材,拓展阅读内容,创设“读书社”课程活动,努力 创造一个科学高效的主体阅读环境,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静,陈燕 .小学语文“读书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35-40.

  [2] 练玉葵 .以社团阅读为载体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 习的实效[J].师道:教研,2017(11):80-81.

  [3] 祝莉群. 自主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1(24):23-24.

  [4] 陈万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教学法的实践策略[J].名师在线,2021(4):2-3.

  [5] 徐丽. 自主阅读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探究[J].文理导航,2021(13):21-22.

  [6] 陈亚恋.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2.

  [7] 申晓燕 .探究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化阅读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19):121-122.

  作者简介:李旭文(1977.10-),男, 甘肃天祝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德吉小 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武威市农村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