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探析 — 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论文

2023-09-25 15:31:11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意蕴,然后分析了新形势下采矿工程 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现实窘境,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突破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意蕴,然后分析了新形势下采矿工程 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现实窘境,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采矿工程专业,思政育人,新形势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而催生的一种充 满时代气息的新课程观[1],旨在通过深挖与淬炼各类 各门非思政课程蕴藏的隐性思政元素, 并将隐性思 政元素适时、有机地融入“授业解惑”教学环节,充分 发挥其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进而使课程思政 与思政课程在育人上同向同行, 实现立德树人的协 同效应[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故深入推进课 程思政建设始终是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 大战略举措和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 任务[3] 。虽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因办学层次、学科 范围、教育性质的差异而发生本质性改变,但课程思 政建设路径及成效又跟学校类型、学科专业属性、课 程特点密切相关[4]。
采矿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工程 技术人员[5] 。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 校”)采矿工程专业面向煤炭开采领域且以培养应用 型人才为目标,这也决定了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发展存 在自身特点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四个革命、一个合 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深入实施[6]、煤炭行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煤 矿智能化建设的扎实开展, 煤炭行业对采矿工程专 业人才的质量要求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 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面临着新的挑 战[7]。下面本文拟以我校为例,对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 业课程思政育人加以探析。
一、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 意蕴
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补充与外延,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与思政课程一样不可忽略的育人作用,但其育 人途径又与思政课程存在显著差别。课程思政不以独 立课程或活动的方式来育人,而是借助课程体系中诸 多非思政课程的实施过程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 人目的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 思政育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课程思政育人符合“培养什么人”的时代 要求
现阶段,各高校为了更高质量地培养出能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密 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 。当 前,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扎实推进,基于立德树人的 历史使命, 各高校必须将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教学改 革的第一要务,使其在各专业、全部课程、所有与教 育相关的机构或人群中全面推进 。而对于我校采矿 工程专业来说, 只有建设与践行好课程思政这一重 要育人举措, 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实现知识传 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相互融合,才能高质量地 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
(二)课程思政育人满足新形势下煤炭行业发展 的用人需求
煤炭工业是推动毕节市乃至贵州省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关键产业 。近年来,在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背 景下及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贵州省煤炭产业全面依 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 了信息技术与智能化 、机械化开采技术的深度融合, 为煤炭行业持续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劲动力。鉴于贵州 省煤炭行业形势的深刻变化,服务于煤炭行业的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与素养必然面临新的更高 要求。新形势下,我校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相关知识、 工程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不应再局限于对煤炭开采技 术与相关信息技术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加 大对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爱岗 敬业等引导与塑造的力度,使其真正成为当代的新采 矿人 。因此,只有基于新形势下煤炭行业的用人需求, 反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而 使具有寓德于课、人文立课、价值引领等鲜明特点的 课程思政教育在各门课程教学环节中得到高质量实 施,才能培养出适应煤炭行业新形势所需的采矿工程 专业技术人才。
(三)课程思政育人满足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实现的现实需求
我校作为毕节市唯 一一 所本科全日制高等学 校,旨在培养基础教育所需的一线教师和城镇化、工 业化建设等所需的一线工程师,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应用型特点 。对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来 说,其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煤炭开采知识与技术,还 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 因为只有具有浓厚的家国情 怀、强烈的工匠精神、崇高的工程师职业精神和敬业 精神、高度的风险预防意识等,才能乐于扎根相对偏 远的矿山,从事相对艰苦的煤炭开采工作 。鉴于此, 在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 单纯依靠 缺乏工程教育背景的思政课教师或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能力与素养偏弱的专业课教师, 难以对学生德智 体美劳进行全面、高质量的培养 。对此,为了使采矿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完美实现, 必须统一认 识且将课程思政教育高质量践行于每一 门非思政课 程,形成良好的思政课与非思政课协同育人效应,如 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质量。
二、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现实 窘境
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长 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分离的现 象,导致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者的培 养路径与方式彼此孤立,未构成“三位一体”的人才 培养模式 。近两年,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在全校范围 内逐步推进,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与效 果有所强化与改善, 但仍面临诸多现实窘境亟待 破解,具体如下。
(一)非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不强
从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 系构成来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 程、个性课程等模块中非思政课程的学分占比超过 80% 。同时,基于学分与学时的对应关系可知,非思政 课程学时远多于思政课程学时 。另外,非思政课程的 教学从第一学期安排至第八学期,即非思政课程贯穿 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综合来看,学生在校接受教育 期间,陪伴、培养其周期最长、时间最久的是承担非思 政课程教学的教师,且非思政课程教学任务是由多名 教师参与完成的 。因此,只有所有非思政课教师在整 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强烈的课程思政育 人意识,才能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然 而现在仍有部分非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淡薄, 认为思政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且与己无 关,对课程思政的内蕴、目标、内容等漠不关心,从而 导致课程思政难以付诸实践,严重影响了非思政课程 的整体育人成效[9]。
(二)非思政课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与能力欠缺
非思政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的关键 主体,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 。 因 此,非思政课教师不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理念、高深 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以满足“传道授业解 惑”所需的知识结构要求,而且还应具备相应的教育 教学能力。然而承担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非 思政课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与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参 差不齐,且绝大部分非思政课教师重自身专业知识结 构优化而轻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学习,重专业知识教育 教学能力提升而轻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这导致非 思政课教师对思政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掌握不 足,对思政教育理论的运用能力不足,在课程思政实 践过程中难以深挖所授知识背后蕴藏的思政元素,难 以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往往显得心 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严重制约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 全面发挥[10]。
(三)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课程思政旨在借助非思政课程这一载体将思政 元素加以呈现, 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互融互 通,使其与思政课程一道在育人上形成协同效应 。 由 此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并非独立的一 门课程或一项教 学活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跟非思政课程的实 施者—教师、教学服务与管理人员等密切相关 。就目前来看,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在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 制架构与完善方面仍存在严重缺陷,如课程体系构建 未全面考虑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课程思政育 人意识与能力存在短板,教学管理体系、教学服务水 平不利于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等,从而导致 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大打折扣[11]。
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突破 路径
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就是思政育人,其实施的核心 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程教学,直接对象是在校学 生,关键主体是任课教师,重要保障是体制机制 。 同 时,诸多非思政课程又因专业或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而差异迥然,因此课程思政育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 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鉴于此,为全面增强课程思政的 育人功效,必须将课程思政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 运用系统化思维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我校采矿工 程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要得以充分实现,就必须 全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办学条件,以课程思政建设 与实施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为落脚点,对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展 开积极探索。
(一)系统化架构课程思政运行与保障体系
鉴于课程思政对育人的重要性、自身复杂性及其 涉及的受教育者与实施者众多,系统化架构课程思政 运行与保障体系是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的最根本保证 。在校级层面上,应该成立由校党委书 记与校长担任组长、各职能管理部门(教务处、人事 处、学生处、宣传部、后勤处等) 与教学院系主要相关 负责人为成员的校级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并根据国家 相关政策与要求,切实做好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过程 中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管理制度等的统筹规划、协调 部署、精准指导等工作。在二级学院层面上,应该成立 由学院领导任组长, 院内的教学科研科 、学生科、团 委 、教学系等负责人为组员的院级课程思政领导小 组,并在校级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贯彻落实 好学校的课程思政指导意见与实施方案 。概言之,要 在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确保学校与 学院(部门) 、学院与部门、学院与学院、部门与部门间 协调联动,统一认识、各司其职,下好“一盘棋”,形成 课程思政运行与保障工作的最大合力。
(二)基于用人需求反向设计育人课程体系
鉴于课程思政具有寓德于课的显著特点, 课程设置状况将对课程思政育人功效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 。对于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来讲,学生在校期间所 学课程众多,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否往往跟所选 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 由于 OBE 理念倡导以学生习 得的成果为引导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所以依据 OBE 理念反向设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 格 、课程体系是可以满足新形势下人才需求侧对毕 业生的要求的 。反向设计出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 系既能保证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系统性与全域性, 又能把握住价值指引与知识传授 、能力培育等目标 的统一性, 有助于达成思政育人体系与专业知识体 系相统一 的目标,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从而为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 强劲支撑。
(三)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
课程思政对新形势下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 成长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其实施效果在某种程 度上是由其实施主体—教师决定的 。 因此,承担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任务的非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 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 就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来讲,非思政课教 师应始终不忘时代赋予教师的教书育人之初心使 命, 持续提升对课程思政育人价值意蕴的认知水 平,不断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持续增强课程思 政育人的使命感与 自觉性,从而为课程思政建设及 其高质量实施提供不竭动力 。就提升教师课程思政 育人能力来说,既要注重教师个人课程思政育人能 力的提升,又要关注教学团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功 效的提高 。非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程育人的实施 主体,首先应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学、专题培训、学术 交流、教学比赛、教学观摩、教研活动等方式,全面 、 持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人格魅力及教 育教学水平 。此外,所有参与课程思政的教师在个 人思政育人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还应处理好个体 与集体的关系,增强优势互补意识,在校、院二级课 程思政领导小组的带领与指导下,逐步整合并组建 一支协同育人效能最优化的教学团队,以期达到最 佳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 四)深挖与优选课程思政育人资源与育人方式
鉴于课程思政追求将价值引领潜移默化地融入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育过程,故只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 式选择与运用得当,价值引领目标的实现就会水到渠成,从而达到教书与育人过程相一致、目标相统一 的 结果 。因此,“用什么去育人”和“用什么方式去育人” 成了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能发挥的关 键要素 。对于大部分非思政课来讲,德育价值与精神 追求等未直接显露于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隐匿 性,因此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必须对其进行深 入挖掘,以形成思政育人资源,即运用从非思政课中 提取、加工而成的思政元素育人 。在思政育人资源储 备充足的前提下,教师还必须运用优选出的育人效能 最佳的育人方式育人 。鉴于此,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 施必须全面结合专业特色、课程性质、教材体系、教师 与学生特点,充分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与思政育人规律的统一性, 重点围绕课程的教学目 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等对教学设计予以重新架构。在 教学实践中,专业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育理念,通过改革与创新非思政课的教学方法、积极 主动地拓展教学场域等,全面改进与改善课程思政的 育人方式和育人环境, 从而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实 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加快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由于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典型的应 用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参 与一定的实习实践, 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然而目前校内实习实践条件(实验室、实训中心) 无法 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对此,最佳的 解决途径是全面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 和深度 。一方面,合作企业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 的实习实训条件;另一方面,可让实践本领强的工程 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如此一来,就可 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不仅可以使实 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得到保证与提高,而且这一教学 情景的变化可以使学生在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团队 协作、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熏陶和培养,从而为采矿 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提供强大 的助推力, 进而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促 使其实现自己的价值。
概言之,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是以立 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项具有过程性、复杂 性的系统工程 。为达成预期的思政育人目的,既需要 任课教师、学生及相关教职员工等个人业务水平的提 升与相互协作,又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学院系等 机构的统筹规划与通力配合 。此外,由于煤炭行业对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学生个性、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等均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所以课程思政的建 设与实施也应该秉承“持续改进”的理念,加强对课程 思政育人过程及其效果的监测与反馈,及时掌握思政 育人成效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从而使课程思政在 人才培养中紧跟时代步伐、永葆青春活力,助力学生 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新形势下建设实施好课程思政是使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得以全面实现的关键, 是当前各高校为履行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使命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头 等大事 。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服务地方煤炭 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 人才,为全面提高采矿工程专业育人质量,必须在深 刻把握课程思政内蕴的基础上, 对照找出当前人才 培养中存在的差距与短板,从而通过科学谋划、精心 组织、精细实施,将课程思政逐步推向深入,使思政 育人牢牢根植于人才培养全员、全程、全方位中,为 培养德才兼备的当代煤矿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坚 实保障,这样才能培养出行业需要的技术人才,进而 促进行业不断革新。
参考文献:
[1] 刘睿媛 .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 析[J].职业技术,2022.21(8):1-8.
[2]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3] 张林红.“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与方 法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2):92-95.
[4] 郭瑾莉,王天泽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 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52-54.
[5] 盛建龙, 叶义成,刘晓云,等.基于新工科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 (5):83-87.
[6] 邵宏珠,付义理 .基于碳中和的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三重意 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1(5):92-96.
[7] 李新旺,凌向阳,孙利辉,等.“实验-实训-实战”渐进式全过程实 践和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采矿工程专业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2):110-115.
[8] 夏翠云,李约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途径与实践研 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7):101-103.
[9] 张经双, 马芹永 .课程思政视角下工学类课程思政育人实施途 径[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92-96.
[10] 陈中,王蕊.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生成的四重维度[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2):28-31.
[11] 耿艳芬 ,杨敏 . 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建设架构设计与举措分 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S1):15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