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改革创新驱动旅游教育内涵式 发展实践 — 以伊犁师范大学“那拉提杯导游 服务技能大赛”为例论文

2023-09-22 14:51:36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首先对伊犁师范大学“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驱动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践
摘要:文章首先对伊犁师范大学“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驱动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践,最后阐述了思政教学改革创新驱动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思政教学改革,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 议》也将内涵式发展明确为新的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 发展方向和发展任务[2]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发展 能力关乎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潜力,因此高等教育的内 涵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路径。
内涵式发展是对事物发展模式、发展过程的抽 象阐释,是以质量提升为准则,以内生驱动为原动 力,以结构优化、要素协调、均衡发展为实现路径的 速度、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 的可持续发展道 路。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实现层面,学者形 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 服务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实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而高等教育内 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索中,学者依据研究的侧重点,从 宏观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定位[4] 到中观层面的高校职 能发挥与体制机制改革[5],再到微观层面的学科专业 发展[6-7],都做了系列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8]。 虽然学者的视角切入各有侧重,但在探索中实现了 路径的互洽,即立足新的时期的精准定位是前提、理 性与科学的职能履行是基础、积极的体制机制革新 是动力、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方 向指引。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 根本目标,是驱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驱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的探索中,学者开展 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建构新的 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9]、优化教学评估体系[10]、推动 教学供给侧改革[11]、提升教研教改成效[12]、优化课程 体系[13]、探索协同育人机制[14]、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 果[15]等 。在旅游管理高等教育领域,学者们主要探索 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6 - 17] 、产教融合模式深化[18]、创 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19]等路径。针对旅游 管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学者指出,为了更好应对 新的时期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实需求,尤其 是新文科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探索多元化路径,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其中“双层教学”模式[20] 是改革 的重要路径与实现方式,其核心在于把握旅游管理专 业应用型、复合交叉型的学科特点,综合运用日常仿 真实验教学和高校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双层教学 模式, 进而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养 。 以此为导向,伊犁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旅 游管理专业立足新的时期学校与专业办学定位,开展 了一系列以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的理论与实 践探索,并在以“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为代表 的思政教学改革创新驱动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践 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推动了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伊犁师范大学“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 概述
“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是由我校旅游与 历史文化学院党委牵头、教工党支部与学生第一党支 部共同打造的以党建促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品牌活动。 该活动已建设成校级精品赛事,并服务于地州级、省 部级相关赛事的人才选拔。它是我校推进新文科综合 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自 治区一流本科专业的重要方式,更是我校旅游与历史 文化学院以思政教学改革创新驱动高等教育内涵式 发展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自 2021 年开始举 办,已经连续举办 2 届。先后共有 205 名学生参赛,其 中专业组 108 人,非专业组 97 人,而非专业组选手覆 盖我校 9 个学院、13 个专业。比赛共评出一等奖 4 名、 二等奖 8 名、三等奖 12 名、优胜奖 18 名,通过校级导 游服务技能大赛推选的优秀选手在后续的州级、省 级、国家级赛事中,斩获各类奖项 6 项 。比赛邀请非本 单位专家评委 16 人次,覆盖伊犁州、伊宁市文化与旅 游事业管理部门、导游协会、A 级景区、校外实践合作 基地等多个部门,已有 10 人次获得直聘推荐。
该赛事自创立之初就在我校旅游与历史文化学 院开展,并以思政教学改革创新驱动高等教育内涵式 发展为重点项目,目前已服务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 1 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3 项,正在服务创设 国家级特色党支部项目的申报工作,是我校旅游与历 史文化学院以党建促学科专业发展及示范党支部创 建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已经培养了校级优秀党务工作 者 1 名、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1 名。
二、思政教学改革创新驱动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 实践
(一)全方位思想引领,将“两山”理论融入高等教 育专业理论与实践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坚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 本任务, 坚持党对高等教育工作全方位的思想引领, 并根据专业特色将“两山”理论积极融入高等教育发 展理念,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学科发展,从而培 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人才 。在“那拉提杯导游 服务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实施中,应全面深化课程思 政的思想引领作用,强化党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又红又专、德才 兼备 、全面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同时,要以党委牵头,形成以院系党委为核心,服务重 大决策、计划统筹、政治审查、思政教育、过程监督、党 建宣传的党委领导小组 。基层党组织要密切配合,以 党委领导小组指导为核心,形成教工党支部、学生第 一党支部、学生第二党支部密切配合与协调统一 的工 作机制。职能部门、学生社团应广泛参与,并在党委领 导小组的统筹下,形成职能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组 委会,以确保赛事活动稳步推进 。我校积极创新人才 培养方式与路径,以赛事拓展教育形式与内容,吸引 跨学科专业人才广泛参与,促进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广 泛传播,鼓励跨学科人才对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行探 索, 从而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 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全过程党群互动,以基层党组织特色建设服 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校坚定坚决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坚持中国共产 党领导,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 义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 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基于此,我校旅游管理专 业也应积极探索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发展路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高效互动,以 党群互动的方式全面实现立德树人,并引领内化至旅 游教育实践全过程 。组委会成立阶段,要根据工作特 色和工作需求, 广泛吸纳党员和广大师生群众代表。 同时,赛事筹备初期,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准备,广泛 听取党员和广大师生群众的意见建议; 赛事活动期 间,根据赛事需求和志愿者服务需求,广泛发动党员 和广大师生群众积极参与; 赛事宣传和总结阶段,充 分挖掘先进典型与优秀事例,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 富的成果汇报及展示活动,以及优秀工作者和志愿者 的评选与表彰活动,以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动作 用,并在这一过程中把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密结合。另外,在“那拉提杯导 游服务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实施中,基层党组织要坚 持党的领导,促进党群良性互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 方向,把好内涵式发展之“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促专业与学科建设及与校园 特色文化活动相融合的创新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三)全覆盖专业交叉,通过将思政融入交叉学科 应用型转型服务高校特色发展道路探索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应用型 转型,而旅游管理专业正是首批转型试点与标杆 。 “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实施是我校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融入交叉学科人才综合提升 计划的重要部署与实践。“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 赛”在活动设计中覆盖交叉学科人才能力展示,以综 合人文素养及展现为统一基准,以专业组、非专业组 分组实现评价标准统筹;在活动内容设计中服务交 叉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全面评价,基于导游基础知识 测试、专题讲解、才艺展示、当代大学生思想修养、突 发事件处理等环节全面评价参赛者的学科知识素养 与综合能力;活动评审全面覆盖思政、专业及行业领 域,评审专家主要是知名教授、专业负责人、政府部 门负责人、行业领军人物等,评价内容覆盖思想政治 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综合人文素养、综合 表现等,最后以权重赋分的形式予以科学评价。“那 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与方式,使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得益彰,理想世界 与生活世界互通共融, 用新的时代思政理论夯实了 学生的理想信念,并以课内外、校内外综合实践促成 思政教学、专业教学成果转化,以知行合一巩固教育 教学成果, 从而服务西部高校交叉学科应用型转型 特色发展道路探索实践。
(四)全要素思政融入,探索提炼旅游管理专业实 践教育文化内涵与价值范式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积极尝试提炼专业实践教学 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范式,在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层 面的精神指引,探索多样化举措,促使专业知识与思 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而服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 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要将思政全方位融入应用型人 才培养方案,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坚定的 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广 博的知识见解及具备综合素质和奋斗精神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基于“那拉提杯导游服务技能 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过程中,赛事组织要形成 以院系党委为核心的组织架构,赛事设计要突显以大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素养综合提升为宗旨的思 想引领,赛事内容要形成以党委领导小组为核心的内容与形式审查机制,赛事环节要形成以党委领导小组 为核心的监督审查机制,赛事全过程要探索主题党日 活动、专业与学科建设、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相融合的 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路径,并从党建工作、学科建设、校 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挖掘先进典型与优秀模范,同时在 院系党委统筹下,创建融媒体服务小组,创新党务宣 传、专业宣传、校园文化融合宣传模式,与多方媒介 (伊犁日报、政府融媒体平台、校园网及共青团网信平 台、景区公众号等) 深度合作,服务赛事宣传、赛事直 播、赛事回放等,从而确保宣传效果 。这样,在全要素 思政融入中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知识 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并探索科学 的综合评估体系,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深入、 稳定、持久的理解和认同,取得实在的教育成效。
(五)全领域协同联动,以教育共同体共创共建推 进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我校以培育教育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积极开展协 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基于此,我校应以“那拉提杯 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品牌活动为抓手,扩大赛事平台 覆盖面与服务范围,形成“专业品牌+学校品牌+赛事 品牌+旅游品牌+政府品牌+企业品牌”的全方位联动, 并通过“自媒体+校园媒体+官方媒体”全方位联动,实 现品牌共创;要以培养政治素养过硬的应用型、复合 型高质量旅游管理人才为核心,通过校内全方位思想 引领、全过程党群互动、全要素思政融入紧紧抓住人 才培养的根本方向与目标,通过校内外全覆盖专业交 叉、全领域协同联动,以赛事辅导团队组建、评审团队 组建、国家级和省级赛事遴选、优秀人才直荐、优秀旅 游企业见面会、赛事讲座与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服务和 推动区域旅游教育共同体建设,进而全面提升旅游管 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思政教学改革创新驱动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 取得的成效
(一)基层党组织特色建设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 展取得实效
一是为我校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以思政教学改 革创新驱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探索积累了经验。二 是探索了主题党日活动、专业与学科建设、校园特色 文化活动相融合的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三是探索 了融媒体服务小组创新党务宣传、专业宣传、校园文 化融合宣传模式,提升了实效。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动学科专业发展取得 实效
一是以赛促学提升了参赛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自主性、独立 性、自律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修养得以显著提 升。二是以赛促教辅助专业教师根据大赛成效开展课 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提升了教学效果, 进而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产学研联动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取得实效
一是打造了校内交叉专业交流与服务平台,促进 了学校各专业间、学院间针对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 交流;二是服务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且赛事活动 促进了相关专业与政府 、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已经完成 4 项、经费总计约 30 万元的横向合作课题; 三是重点打造了人才对外推广与交流的服务平台,赛 事活动广泛邀请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参与和观摩,通 过赛事活动交流新签署实习合作协议 8 项,新增实践 基地 2 个,参赛选手获得直聘推荐 10 人次,旅游管理 专业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
四、结语
思政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梳理德育元素,完善和优 化教学体系建设, 以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全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 。我校以专业品牌赛事“那拉提 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为抓手,探索了以全方位思想 引领、全过程党群互动、全覆盖专业交叉、全要素思政 融入、全领域协同联动为核心理念的思政教学改革创 新驱动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并在基层党组织特 色建设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科专业发展及产 学研联动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实效。该实 践不仅将“两山”理论积极融入高等教育专业理论与 实践,更为基层党组织特色建设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 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推动了思政融入交叉学科应用 型转型服务高校特色发展道路建设,推进了区域协同 育人机制建设,并服务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思 政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旅游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质在 于进一步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进而推动旅游教育 内涵式发展,对此,应当更好地把握高校旅游管理专 业特点,加强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优化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发,深化显性教育与隐性 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涵,推进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 养的全面提升,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 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上下功夫,并将探索成 果应用于更加广泛的育人体系之中,使立德与树人、育 人与育才、增值与赋能协同共进,从而筑牢高校意识 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践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 代使命。
参考文献:
[1] 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22 -03 - 12) [2022 -08 -04].http://www. gov.cn/premier/2022-03/12/content_5678750.htm.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 文)[EB/OL].(2021-11-11)[2022-08-04].http://www.gov.cn/xinwen/2021- 11/16/content_5651269.htm.
[3] 樊丽娜,柳海民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成逻辑、价值与行动 路向[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5):1-9.17.
[4] 段从宇, 陆尔卓.高等教育战略定力的本质内涵、价值要义及实 践路径[J].江苏高教,2022(7):12-20.
[5] 刘欣.应用型大学的高质量发展:类型逻辑与生态走向[J]. 国家教 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9):67-77.
[6] 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43-58.
[7] 彭菲,徐红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对文旅人才培养的反思[J]. 旅游论坛,2021.14(5):17-25.
[8] 崔瑞霞,谢喆平,石中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念来源、历史变 迁与主要内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6):1-9.
[9] 李沐曦.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吉林 大学,2022.
[10] 陆根书,贾小娟,李珍艳,等.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 估:成效、问题与发展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20(2):90-96.
[11] 刘宇文,周文杰.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教学供给侧改革[J].湖南 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5):92-96.
[12] 施晓秋. 以教研教改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J]. 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2021(2):69-74.
[13] 李辉,林金燕,刘怡.课程评估如何推进教学改革:基于昆士兰大 学 CTQRA 项目实践的思考[J].高教探索,2022(3):112- 117.
[14] 韩嵩,张宝歌.我国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价值维度及发展路 径[J].学术探索,2020(1):149- 156.
[15] 王洪才,汤建.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J].武 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110- 116.
[16] 田里,刘亮.新文科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旅游 学刊,2022.37(8):3-5.
[17] 黄震方,黄睿,侯国林.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 改革与“金课”建设[J].旅游学刊,2020.35(10):83-95.
[18] 韩巍.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评《旅游管 理概论》[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248.
[19] 文平,周浩宇.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75- 177.
[20] 薛涛,李晓义,黄青.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文科建设下 的“双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旅游学刊,2022.37(8):9- 10.
其他作者简介:阿依目·莎依甫(1990 — ),女,讲师,硕士 。研究方 向:文旅融合。
谢晓芳(1988— ),女,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通讯作者:倪桂英(1973— ),女,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E-mail:578060224@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