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为本”的微项目教学设计 ——— 以“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微项目教学为例论文

2023-09-11 15:25:51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基于微项目学习理论设计教学,以“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教学为例,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教材“微项目”践行项目式学习理论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摘 要: 基于微项目学习理论设计教学,以“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教学为例,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教材“微项目”践行项目式学习理论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微项目学习,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1 微项目主题内容分析
1.1 课标解读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主题 2 是“常见的无机物 及其运用”,是元素化合物的模块.根据学业要求,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根据复分解反应和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 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1.2 教材分析
鲁科版必修 1 第一章第 2 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 本程序中,已经介绍了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介 绍含氯化合物次氯酸、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具有漂 白作用和消毒作用,含氯消毒剂在抗击 SARS 病毒 、 新冠病毒等重大疫情的消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其中用途最广泛的是 84 消毒液.教材通过生活 中出现的消毒问题引出“84”消毒液,创设解读“84” 消毒液的使用说明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物质 类别和价态角度预测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紧接着通过创设巴西游泳池水变绿 的问题情境,提出“探究消毒剂使用问题”.这两个 项目活动任务的设置遵循循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教 材编写特点,将具体的知识置于陌生的真实情境中, 层层递进运用知识、方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1.3 学情分析
学生在鲁科版必修 1 第一章中通过探究实验学 习“钠与水的反应”,“探究氯气的性质”,学习已经 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含氯化合物次氯 酸、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具有漂白和消毒的作用.并 初步具备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探究陌生物 质性质的能力.在第二章中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及其 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其运用.
2 微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2.1 制定项目教学目标
( 1) 能利用“价-类”二维图,从物质类别、元素 化合价的角度预测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的性质,发 展基于物质类别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 设计验证 84 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 的实验方案,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提升对陌生物质性质的探究能力.
(3) 通过对 84 消毒剂产品说明书的解读,培养 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 4) 通过巴西游泳池水变绿的新闻事件,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提炼化学问题,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 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使用消毒剂的科学态.
2.2 确定项目学习任务、项目评价目标( 见表 1)
2.3项目教学过程设计(见表2)
2.4 展示项目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 制 作 家 庭 含 氯 消 毒 剂 手 册 和 思 维 导图,建构 认 识 物 质 性 质 的 模 型,发 现 生 活 中 化 学品使用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版) [M]. 北 京: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2018 : 76.
[2] 黄燕宁,王璐,张冉一.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秘 84 消毒液 [J].教育周 刊,2019( 10) : 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