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论文

2023-08-09 13:43:4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前,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模式和核心素养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严重不足。教师可以根据现实问题、学生实际学情等因素创新单元教学策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情境、设计任务活动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目前,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模式和核心素养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严重不足。教师可以根据现实问题、学生实际学情等因素创新单元教学策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情境、设计任务活动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方面。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单元为整体的课程设计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完成知识迁移。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是指学生从物理视角形成的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等基础概念的认识。科学思维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对事物本质、内在规律、相互联系的认识方式,是根据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对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科学探究主要指根据生活现象或者实验活动所提出的物理问题,并形成假设、实验、方案和结果的能力。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是指认识科学的本质,秉持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责任。
2.大单元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模式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模式中的“大”主要体现在对知识内容的统筹整合作用上,并无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大项目”“大问题”“大任务”等形式体现。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性格特点、实际学情等因素,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发展方向,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大单元教学模式并不会将“课时”或者“单元”作为结束教学的标志,而是让教学过程贯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迁移。
二、当前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完成深度学习。但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中,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充分,并未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发挥,也难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既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希望能够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引领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两种理念的冲突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极其混乱,不仅教师的引导作用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曾得到保证。
2.大单元教学形式单一
大单元教学模式脱胎于单元教学模式,在继承单元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突出了“大”,并且不会受到教学形式的限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学情等因素展现多种形式。但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理解大单元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特点,只是将单元知识内容整合和梳理,导致大单元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极其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在掌握新型教学模式之后并不会根据现有情况进行调整,使其更贴合自己的教学形式,贴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
3.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确定学生实际学情,以及学生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重要措施。但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整个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难以发挥其作用。终结性评价是物理教师常用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会在课堂教学完成或者单元、学期教学完成之后进行书面测试,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定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评价机制只能反映学生的大概情况,无法反映学生的整合学习过程。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及策略研究
1.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是系统化原则。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地整合和梳理,使其便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遵循系统化原则,从宏观上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而非根据课时或者单元进行教学设计。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学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使其能够贴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而且,系统化原则并非只针对知识内容,还应当包括整个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评价体系、课后反思环节等。
二是学生主体原则。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物理知识点学习难度也比较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极易遇到问题,影响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会突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效用难以充分发挥,学生难以完成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模式设计时需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在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降低教学难度,并设置阶段性“大任务”,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合作,并通过适当地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循序渐进原则。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实际学情、教学内容等因素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整合,使其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基于循序渐进原则设计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保障教学难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使知识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通过叠加或者有序推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知识框架的构建。而且,大单元教学模式并不会因为课时或者篇幅而分裂,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引导下,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这一特点会得到突出。教师可以根据思维进阶的方式设计单元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体系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掌握物理知识,形成核心素养。
2.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第一,结合各方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完成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重要环节。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做一个“甩手掌柜”,其应该适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思考如何才能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完成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目标与传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同,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化和整体化,需要避免死板的教学过程,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方面入手,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因素,寻找各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第二,创设真实情境,整合教学内容。物理是研究生活物理现象的课程。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模式设计时应当结合“真实情境”这一核心要素,整合教学内容,突出物理课程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与真实情境的互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情境”可以定义为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或者内容背景,“真实”则是指这部分内容在学生的认知中是正确的,是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的,能够引发他们联想的。由此可见,真实情境的创设应当重点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联想,进而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将课外实际内容引入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三单元第一章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教师可在教学开始之前准备相应的道具,包括直尺、音叉、小锤、分贝测试仪器等。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并产生思考。课前导入环节的问题难度并不高,其是为后续“真实情境”的创设做铺垫的。课上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实验“一只手轻轻压在自己的脖颈上,发出声音,看看有什么感觉。”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声音是振动产生的”这一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进行声音的传播实验,需要用到真空罩、闹钟、木棒等器材。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支持下,学生可以代入到“真实物理情境”中进行学习,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有较大帮助。
第三,设置任务活动,完善教学过程。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并无固定的形态。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任务活动,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割为阶段性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章节末尾可能包含各种形式的习题、思考等栏目,这些内容可以作为任务的一种。但教材中的任务普适性较强,缺乏针对性。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因此,这部分教学内容更偏向于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需要基于自己的教学进程重新设置任务活动,实现课上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深度融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大单元的“核心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延伸拓展的“任务链条”,通过环环相扣的任务逐渐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第四,设计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素养。教学评价体系应当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并通过相应的评价语言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完成学习。大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实现不同学习者的个性成长,教师需要设置不同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等级,进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具体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现有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确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状态,表现性评价则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二者可以相结合,反复验证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结语
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模式设计时需要遵循系统化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保证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林海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浮力”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30):12-14.
[2]杨珍珂,贾伟尧.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初中物理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J].物理教学探讨,2022,40(9):5-8.
[3]谭修毅.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J].天津教育,2022(8):8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