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打造生活化数学课堂论文

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打造生活化数学课堂论文

5

2023-08-02 14:08:3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是主要学科之一,其本身涉及知识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如若教师长期采用同一教学模式,学生则会产生厌烦情绪.生活化数学课堂能够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因此,在新课程教育理论下,教师需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是主要学科之一,其本身涉及知识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如若教师长期采用同一教学模式,学生则会产生厌烦情绪.生活化数学课堂能够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因此,在新课程教育理论下,教师需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初中数学;情境

  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更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培养,希望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打造综合型人才.为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亦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需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点,以生活化教学为基础,优化课堂环境,通过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因为喜欢数学而学习数学,进而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1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包含数学知识的影子.开展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要将学生引导至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强化学生学习自信心.虽然初中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但大多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利用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都能得到稳步提升.另外,数学知识所包含内容较多,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带有拓展性的数学知识全部传授于学生,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了解到关于数学知识的延伸,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不论在课前、课中或是课后都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数学学习任务,长期处于此种模式下,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不愿在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活动中学习,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初中数学课堂的开展,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开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尝试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但通过实际教学发现,许多教师为节约教学时间,采用统一教学方式,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并未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分层教学.同时,受到升学压力所影响,教师教学注重逐渐投放在学生数学成绩,以增加习题训练的方式试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虽然此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以更为优异的成绩,获得更多样的发展渠道,但此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还将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意识,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学生始终无法进入到学习状态,甚至逐渐丧失学习热情.生活化数学课堂符合新课程教育理论要求,强调教师需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发展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美、探索数学的神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2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2.1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针对初中学生开展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教师需确立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任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目标作为方向,在目标的引导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也将更具体、更生活,同时,目标也能为教师指明未来教学方针,使教师能够更为明确数学课堂的教学重点,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对教学计划进行进一步调整.因此,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打破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距离感,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使学生能够自主产生数学学习兴趣.部分学生未认识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较少于生活中应用数学相关知识,此类学生较难在生活中自主发现数学问题,也并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上的拓展.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生活化的认知,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立足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事物,以层层递进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不同学生都能得到阶段性提升.例如:教师在开展《直线、射线、线段》课程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射线现象,包括探照灯、手电筒都能产生射线,除了这两个物品,你们觉得还有什么物品能够产生射线呢?”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清晰知识点相关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而这种互动的方式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更为亲和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架构,从而更好的开展数学知识学习,达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目标.

  2.2利用生活化教学,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较少提出自己的疑问,引起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为两点.首先,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并未产生过多的数学问题,无法与教师之间形成深层次的沟通.其次,学生因不自信心理,不愿在课上提出疑问,避免因问题过于幼稚遭到其他同学嘲笑,而为避免受到教师的批评,也不愿在课下与教师沟通,此种情况在无形之中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障碍,导致教师并不能真正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教师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思考并提出疑问,为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从生活入手,以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线》相关知识点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平行例子,如:“同学们,我们班级教室、校园内都有哪些线是平行的呢?”通过提问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对于部分存在不自信心理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关注,客观公正的对学生回答做出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并不正确,也要在指明学生错误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为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亦为节约课堂教学时间,针对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于课后对学生进行解答,如此不但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提高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集体学习中.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知识储备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难免会有部分学生无法跟随教师教学进度,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针对此情况,教师需赋予学生足够的耐心,针对性开展生活化教学,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开展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C三组,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类型,保证作业任务量能够符合现阶段学生成长,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增加学生成就感,强化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知识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学生也在不断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刻的意识到教学方式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同时,了解学生成长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如此才能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保证教学方式符合学生成长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3实现作业布置生活化

  数学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效果,许多教师通过布置数学试卷或是练习题的方式,强化数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考察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但此种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发展.同时,大量的试卷和练习题也会增加学生学习压力,降低学生学习热情,与新课程教育理念相悖.作业的意义并不在于量,而是在于质,教师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减缓学生学习压力,发挥作业的根本效用,使学生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为此,教师可实现作业布置的生活化,通过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化作业人物中,从而实现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实际过程中,教师可立足于两反面进行作业布置,首先,开展家庭实践作业.例如:教师在开展《一次函数》教学内容后,可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遇到的一次函数问题,通过自身在数学课堂所学完成问题解答.其次,制定社会调查.例如:教师在完成《数据分析》单元教学后,可组织学生调查社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回收和整理相关数据,根据最终结果分析发展趋势,在完成作业任务后于课上进行展示,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还能够增加学生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喜悦感,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生活化教学能够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以一种情景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知识并应用知识.在新课程教育理论下,教师应充分明确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将初中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不断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保持学生学习新鲜感,为学生打造更适于其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生活即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的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开展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作业布置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生活和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应用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课堂更精彩[J].试题与研究,2021(09):74-75.

  [2]高丽.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61-162.

  [3]纪以权.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课堂更高效[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3):67.

  [4]吴秀梅.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39-40.

  [5]金炳玮.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36-37.

  [6]庄利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1):34-35.

  [7]叶尔.巧用生活化资源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