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初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指导论文

初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指导论文

4

2023-07-31 11:08:45    来源:    作者:liuhong

摘要:在初中化学的习题当中,往往会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量的变化画成图像,以此形式对学生们的化学能力进行考察.这类题目有着直观、体感简要但同时涉及到知识面广的特点.本文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图像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具体解答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在文章中结合具体的化学图像题目给出比较详细的解题解析,从而使学生们在解答图像类问题的时候能够结合分析内容独立探索解题方法,提升学生个人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为今后的初中化学题目设计者以及教材编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摘要:在初中化学的习题当中,往往会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量的变化画成图像,以此形式对学生们的化学能力进行考察.这类题目有着直观、体感简要但同时涉及到知识面广的特点.本文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图像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具体解答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在文章中结合具体的化学图像题目给出比较详细的解题解析,从而使学生们在解答图像类问题的时候能够结合分析内容独立探索解题方法,提升学生个人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为今后的初中化学题目设计者以及教材编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图像题;解题指导;初中化学

Dingtalk_20230731104350.jpg

  1根据图像隐藏条件解题

  由于化学图像题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隐藏条件,如何挖掘隐藏条件是学生们在解答之前需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在解答图像问题时,学生需要对图像由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够明白图像中给吃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什么意义,从而顺利解答问题.一般而言,图像中都会隐藏这“三点一线,即直线/曲线的起点、终点与拐点.”深入解读图像隐藏条件,才能挖掘到题目全部的解题线索,完成解答.

  例1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的过程当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图1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Dingtalk_20230731110123.jpg

  分析解答由于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当蜡烛燃烧时,密闭容器中氧气与一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过程.在蜡烛燃烧过程中,其燃烧会不断消耗容器中的氧气,所以氧气含量应当是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原本在密闭容器当中并没有一氧化碳,但随着蜡烛燃烧反应的持续,当蜡烛无法充分燃烧,就会在不充分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从而一氧化碳含量就会增加.

  故而可以判断出曲线①代表氧气含量变化曲线,曲线②代表一氧化碳含量变化,A选项错误;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发生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B选项正确;通过题目得知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并且容器中有氧气,只能推导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并不能通过推导得到蜡烛中存有氢元素,因此C选项错误;从曲线①可以看到最终容器以中氧气含量并没有降低为0,D选项错误.

  2根据图像某点信息解题

  2.1起点信息解题

  起点代表的是实验中化学反应刚开始的时期,起点可以出现的位置也多种多样,可能出现在x坐标轴、y坐标轴或者是原点,在学生们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时候最先要关注的就是图像的起点位置.

  例2某氯化钠不饱和溶液持续在某温度下蒸发水分,该溶液当中的溶质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ingtalk_20230731110143.jpg

  分析解答由于是在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图像的起点必然不能出现在原点或者x轴上面,另外,随着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不断蒸发,溶质质量分数分数会不断升高,当溶液最终成为饱和溶液以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2.2交点信息解题

  一般图像中出现交点,都是两条溶解度曲线交点,当出现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此温度下达到了相同的溶解度,或者是溶液pH变化曲线的交点,通过交点判断溶液究竟是变成了酸性还是碱性.

  例3图3展示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b、c两种物质在温度为()℃时溶解度相同;在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为().

Dingtalk_20230731110158.jpg

  分析解答前面提到了在溶解度曲线中出现交点就代表了这两种物质在此温度下溶解度相同,所以b、c两种物质在温度为t1℃时溶解度相同;再根据横坐标为t3℃时,a、b、c三种物质纵坐标大小即可得到三者溶解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b>c.

  2.3折点信息解题

  折点往往代表了化学反应出现变化的时刻,折点的出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因为变量停止而造成的.

  例4有质量相同的A、B、C三种金属与完全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均产生了+2价的金属硫酸盐,反应图如图4所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应该为().

Dingtalk_20230731110222.jpg

  越活跃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所需的时间月短暂,在图中的三个折点分别代表了这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结束的使其,根据折点位置即可判断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A>C>B.

  2.4终点信息解题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有结束的时候,当在图像题中基本都是将终点与其他点共同形成的图像趋势作为问题点.

  例5室温下有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后a溶液析出晶体,但b溶液依旧可以溶解晶体,那么图5中能够正确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图曲线的是().

Dingtalk_20230731110237.jpg

  分析解答根据题目信息可以知道物质a的溶解度应当是随着温度升高下降,而物质b的溶解度则是随着温度上升也上升,C选项正确.

  3根据图像反应信息解题

  3.1金属与酸反应

  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金属与酸的反应一般都是指镁、铝、铁、锌等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这类问题是初中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学生们需要从图像中筛选有效信心,从而对各种化学变量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例6将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质量均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当中所产生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那么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金属活泼性情况:M>N

  B.二者生成的H2质量相同

  C.二者所消耗的硫酸质量相同

  D.二者充分反应溶液质量相同

Dingtalk_20230731110300.jpg

  分析解答在解答本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图像直接从选项中排出部分正确选项,从金属化学性质可知,金属活泼性越强,所需反应时间越短,所以A选项正确;图6的纵坐标是H2质量,当M、N两种金属均反应结束后,所产生的H2质量相同,因此B选项正确;金属与酸的反应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排在氢前的金属将酸溶液中的氢置换出来,所以当反应产生的H2质量相同,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也必然相同,C选项正确;题中只提到了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并无法从图像中得知两种金属的质量为多少,从而也不能推断出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大小关系,D选项错误.

  3.2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可谓是初中化学考试中的必考点,学生们所遇到的图像类酸碱中和滴定反应一般都是强酸强碱参与反应,所以学生们在解答这类问题之前需要根据pH大于/等于/小于7来判断是将酸加入碱还是反过来滴定.

  例7图7展示了在9.8g 10%的硫酸溶液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变化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x代表时间,y代表pH

  B.x代表了水的总质量,y代表H2 SO4质量

  C.x代表加入的Ba(OH)2溶液质量,y是出现的沉淀物的质量

  D.x代表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当中溶质质量

Dingtalk_20230731110322.jpg

  分析解答在本题中时将Ba(OH)2加入H2 SO4当中,所以溶液的pH会呈现出持续增大的趋势,故而A选项错误;而随着溶液中Ba(OH)2加入的越来越多,其不断与H2 SO4发生反应,直到最终将所有的H2 SO4全部消耗掉,在这个反应过程中H2 SO4质量会慢慢减少、沉淀物质量逐渐增大,所以B、C选项错误;而在加入Ba(OH)2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减少,但由于后面H2 SO4全部被消耗,再次加入的Ba(OH)2会增加溶质质量,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由于化学课程在中考当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分值比例,并且在高中阶段,学生将会更深入地了解并学习化学知识,因此化学课程的学习是初中生务必要重视起来的.而初中阶段,图像类化学题目难度较大,包含较多的隐藏他条件,学生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蓄念当中充分理解化学知识与相对概念,对复杂而抽象的化学知识进行具象化记忆,从而掌握解题的技巧与规律,提升个人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符红梅.漫谈初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指导[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