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加强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加强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8

2023-06-14 14:04:3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口语交际”板块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打好基础。然而,目前农村小学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互动性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环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文章针对农村小学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确立、加强互动、丰富教法、构建口语交际语境和语言经验积累的策略,旨在优化农村小学口语教学,促进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摘要:“口语交际”板块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打好基础。然而,目前农村小学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互动性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环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文章针对农村小学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确立、加强互动、丰富教法、构建口语交际语境和语言经验积累的策略,旨在优化农村小学口语教学,促进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问题;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既是一种语言能力,也是一种交往能力、做人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到学生对时代的适应性。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会学生人生之道。”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发展,通过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语言。然而,农村小学受到多种因素所限,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优化和改进,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互动

  农村地区教科研方面投入较少,教学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够通畅,教师教学理念更新速度慢,进而造成部分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方式相对固化,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口语交际“我的心爱之物”为例,教师通常采用口述的方式,交代本课口语交际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本课所举的范例进行思考,让学生回答“我喜欢的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它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得来的,我为什么会由衷地喜欢它”,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总结。

  从中不难发现,教师在口语交际中遵循着“提出话题—引起思考—指明表达—教师总结”这一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思考”“表达”的过程中较为被动,师生之间缺乏语言信息的交互,很难碰撞出思想和情感的火花,进而影响到小学生的表达欲望,削弱学生的思维活力。

  (二)教学途径单一

  课本是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源,教材所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小学口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然而,许多农村小学教师过于依赖于语文教材。例如,五年级阶段的统编版教材中有以“我是小小讲解员”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在针对此主题开展教学时,可以认真研究教材中提供的情境:

  (1)有客人到学校访问,需要由一名同学向客人介绍校园中具有特色的地方,如果我是讲解员需要怎样做;

  (2)家中来了亲友,需要家庭中的小主人向其介绍家周边的各种环境;

  (3)暑假到了,学生经常光顾的博物馆缺少一位讲解员,向学生介绍汉字文化,如果我是讲解员该怎样做;

  (4)社区实行垃圾分类,需要有个讲解员向群众介绍相关知识。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小学生交往的圈子比较狭窄,他们在日常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中很少亲身接待到访客人。而且,小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也很难理解“博物馆讲解员”“社区志愿者”所担负的职能。可见,教材中所给出的口语交际情境未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恪守教材,缺乏变通,必然会导致口语教学途径单一,影响到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环境基础较差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小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环境中,无论是在文字发音方面,还是在语言逻辑性方面都很容易受到当地农村表达习惯的影响,造成发音不准、语言表达条理性差等情况,有的小学生甚至会在口语交际中夹带着地方性语言。

  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需要说得有条理,讲话的语气和语调需要得当。农村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农村地区的特殊因素和实际语言环境,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让小学生的交际语言变得更加标准、规范,以此提高口语交际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优化教学

  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语言,让学生掌握如何倾听,学会怎样和他人交流,能够文明地与人交往和沟通。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课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源,教师需要在口语交际教学前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确不同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子目标,提高口语教学的目的性和系统性。

  以统编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上册为例,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梳理。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板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如表1所示),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

0103fc600e25ca11013e39915ce801.jpg@1280w_1l_2o_100sh.jpg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阐述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教师需要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节口语交际课堂上,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子目标,这样能够避免教学目标的随意性,有助于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实践的方向。

  (二)加强互动,渗透情感

  教师是口语交际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教师根据口语交际目标,亲身参与到师生互动中,不仅能够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还能向学生传递情感,帮助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小学生表达的欲望。如统编版高段语文教材以“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第一,让学生懂得与人交流中要认真、耐心聆听他人讲话;第二,养成一边听一边简要记录的习惯;第三,根据自己的记录有条理地说出了解的情况和感受。教师可以在参考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口语交际”的话题和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唤醒小学生内心情感,诱发学生积极表达。比如,教师在与班级中留守儿童互动交流中,可以列出问题清单:“你还记得自己几岁时,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吗?”“你感觉什么时候最想念他们?”“想念他们的时候,你通常会怎样做?”“他们为什么要外出打工?”“你想过怎样报答他们吗?”教师根据农村小学生家庭生活特点,围绕他们的情感体验展开交流、互动,一边聆听学生倾吐心声,一边将学生讲述的内容记录下来。教师在“口语交际”中既参考了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其基础上调整了互动的话题,通过在互动中渗透情感,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教师在互动中倾听、记录和表达的过程,领会口语交际的要点,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实现本次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三)融入生活,创设情境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实际特点,通过环境的合理运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环境是对人构成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农村生活元素,构建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触景生情”,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比如,在“我是小小讲解员”教学前,教师可以围绕农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构建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生语言条理性,让学生掌握语气、语速、动作、表情的运用技巧,培养学生讲解内容的调整能力。比如,暑期到了,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到农村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需要你讲解农村生活有哪些乐趣;城市的小朋友缺少瓜果种植的体验,需要你讲解瓜果种植方面的知识;家中到了城市来的小客人,他们非常喜欢农村的小鸡、小鸭,需要你向他们介绍小鸡、小鸭的饲养常识。教师深入挖掘农村生活元素,找到农村生活与口语交际的契合点,在参考教材,灵活变通的基础上,创设贴近农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先确定讲解什么,再从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情境,亲身观察体验,收集与交际情境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信息列成提纲。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口语交际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讲给本组的同学听,听取小组成员改进意见并对自己的讲解加以调整和改进。在本课以小组为单位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流动观察的方式掌握每个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动态,适时介入,示范指导,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语气、语速的调整,表达自己情感;另一方面,通过示范,让学生体会表情、动作等辅助语言的运用效果,促进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质疑释疑,发展思维

  教师在农村小学口语教学中利用质疑、释疑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怎样表演课本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任选其中一篇课文,改编成适合口语交际的剧本。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质疑、释疑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

  (1)剧本的开头应包括哪些要素?

  (2)课文中采用的是叙述性语言,怎样将课文改成人物对话的形式?

  (3)人物在对话中需要配合哪些动作和表情?

  教师在引导学生将《草船借箭》改编成剧本时,采用了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并结合课文内容找到答案。比如,针对问题(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可以确定:背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时间——立军令状当天,地点——周瑜帐中,人物——诸葛亮、周瑜,道具——桌椅、酒具、笔墨纸砚。教师利用问题(1)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对文章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剧本开头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锻炼学生的归纳思维。针对问题(2),学生将课文中的的对话提取出来,再融入自己的语言,将课文中陈述性语言变成对话语言。比如,课文中周瑜找诸葛亮商议两军水上交战该使用什么兵器时,可以将原文中的语句改为:“诸葛先生,我今天请你到我帐中来,是要与先生商量军中大事。我们就要和曹操的军队开战了,诸葛先生认为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呢?”学生在问题(2)的引导下,将课文中具有陈述性的内容融入人物的对话中,学生在转化语句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对话语言的内容合理规划,还需要注意语言组织的条理性,融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学生对问题(2)进行作答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逻辑思维锻炼的过程。针对问题(3),学生需要结合人物性格和对话内容,判断人物对话时的表情,比如,周瑜请诸葛亮到帐中共商破曹大计时,应该是“一脸严肃”的表情,而诸葛亮与周瑜对答中,应该是“胸有成竹,不紧不慢”的神情。学生在思考剧本中人物对话表情、动作时,将会领悟到辅助语言在对话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中提高辅助语言的应用意识,提高口语交际中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五)结合阅读,积累经验

  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方言的应用较为普遍,小学生在这种语言基础环境中成长,难免会将方言的语言组织习惯和发音习惯带入口语交际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阅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农村小学生口语发音和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加以规范和纠正。比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我们都来讲笑话”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在报纸、杂志上选择笑话段子,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前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语言进行阅读,熟记笑话的内容,然后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融入笑话中的人物神态、语气和动作进行表达,从而强化口语表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改掉方言带来的不良口语习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受到农村客观条件的影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存在诸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影响到口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需要深入、系统地了解口语教学内容,找到口语教学与农村生活资源相融合的契合点,优化教学策略,做到灵活变通,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平.日常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8(02):39-41.

  [2]谭静,刘森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学习元素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20(0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