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研究—以乐山师范学院“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例论文

2023-06-01 13:49:4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以乐山师范学院“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例,首先阐述了朋辈教育的含义,然后分析了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最后对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探索。
摘要:文章以乐山师范学院“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例,首先阐述了朋辈教育的含义,然后分析了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最后对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朋辈教育;“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大学生可从党史学习中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高校做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是以高校学生群体为主要构成,以开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研究、宣讲等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强化思想引领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2]。以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这样的朋辈教育模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朋辈群体在理论宣讲团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质量与效果。
一、朋辈教育的含义
朋辈指的是同辈、同伴、同伙等,也指拥有共同的生活背景,年龄、地位、社会背景相似的一类人[3]。朋辈教育源自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其核心内容为朋辈间的互相帮助。具体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朋辈群体在分享知识与观念、传授技能、共享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以此达到改变教育对象的思想与行为的目标,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一种教育理念。
二、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是朋辈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以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增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及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渠道等有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第一,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党史学习教育要有实效性,话语体系至关重要[4]。由于朋辈讲师与学生之间的经历、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因而朋辈讲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模式非常接近,相对而言,朋辈讲师更容易将学术语言转换为青年话语体系,语言的亲和力强。此外,与专家、教师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相比,朋辈的年龄更加接近,不易产生年龄代沟,更容易建立亲近的关系,拉近心理距离。因此,以朋辈教育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更好地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进而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第二,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由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同时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特征,且相较于学校安排的由教师、专家负责讲授的课程和讲座,朋辈讲师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隐性教育特征相对更强,即便组织者没有明确呼吁学生向朋辈讲师学习借鉴,但由于朋辈的引领示范效应较强,学生也会在朋辈讲师分享党史内容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能使党史内容的可接受度更高、感染力更强。
(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第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朋辈讲师不仅要对党史内容学得透彻,还要讲得清楚,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朋辈讲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理论宣讲的过程中,确定了宣讲的选题后,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朋辈讲师对于党史内容要做到学懂弄通,这对于朋辈讲师的理论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二是在备课与磨课的过程中,朋辈讲师要尽力收集各种材料,选取合适的素材,融入党史内容,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这一过程对于朋辈讲师的知识储备和学情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三是在讲解过程中,朋辈讲师的语言使用技巧、临场应变能力也十分重要。另外,在宣讲活动中,还涉及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人员和活动场地等具体事宜的对接,这对于朋辈讲师的沟通协调能力会起到锻炼作用。因此,朋辈讲师在党史宣讲活动中,会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这对于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大学生党史宣讲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种延伸。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对教师讲授的党史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从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同时,朋辈讲师进行的党史宣讲活动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是思想上的引领,也是行为上的示范,这对于学生来说会产生见贤思齐的效果,促使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专业领域积极奋发向上。
概言之,在朋辈讲师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朋辈讲师还是学生而言,都会起到正向引领作用,促使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实现教学相长,进而促进各自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拓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渠道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课堂。而党史学习教育类的实践活动则是第二课堂,其中大学生党史宣讲团是众多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具体方式。朋辈讲师在宣讲活动中将所学运用于所讲,做到知行合一,可强化党史学习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外朋辈教育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对党史内容的领悟。概言之,以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拓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渠道,从而与其他党史教育方式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从党史学习中获得启发,汲取向上成长的积极力量。
三、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探索
高校通过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走深走实起了重要作用。以下将以乐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为例,介绍其基本情况,并结合宣讲团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总结出实践经验。
(一)“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简介
“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于2020年11月成立,是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的一个学生组织。宣讲团旨在用青年视角、青年话语、青年风格解读理论,在宣讲活动中赓续红色血脉,促进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汲取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该理论宣讲团共有16名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两届朋辈讲师累计达40人,通过不同形式开展校内外宣讲活动60余次(以党史内容为主),受众群体达3 000余人。另外,宣讲活动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高校之窗、百度新闻、四川科教频道等多家校外媒体的宣传报道。
(二)实践经验总结
第一,教师指导,增强理论宣讲的专业性。为保证“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朋辈讲师在理论宣讲过程中呈现良好的专业素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了本院16名教师担任宣讲团的指导教师,在选题、课件构思、语言用词、逻辑表达、台风礼仪等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提供指导。例如,在“迎建党百年”理论宣讲活动动员会中,指导教师对宣讲活动的背景意义、宣讲内容、宣讲方式等提出总体性建议;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朋辈讲师进行试讲展示,指导教师针对试讲内容集中提出建议,之后宣讲团成员对照团内其他成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打磨自己的稿件,提升宣讲技能;在具体的每一场宣讲中,朋辈讲师将得到专业教师在宣讲稿内容、PPT制作等方面更加细致的一对一指导,其可根据教师的建议不断调整宣讲内容与自身状态,从而提升宣讲效果。概言之,“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优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不断优化宣讲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党史理论宣讲的专业性。
第二,寓情于讲,赋予理论宣讲温度与情怀。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感知叙说比理性分析更具有吸引力[5]。宣讲团成员为使党史内容接地气、有情怀,在备课过程中广泛收集素材,设计多种环节,为理论内容注入生机与活力。例如,朋辈讲师在讲解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时,与音乐学院同学合作为大家带来《黄河大合唱》的歌曲片段展示,使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中华民族勇于拼搏的精神与气势。除红色音乐外,理论宣讲内容还可融入《建党伟业》《觉醒年代》等主旋律影视剧片段,以此增加内容的吸引力。此外,在讲解过程中还可呈现相应的党史小故事,使理论内容更加具象化、更富趣味性、更具感染力。宣讲团成员在党史宣讲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再结合自身的情感表现,寓情于讲,体现出党史理论宣讲的浓厚温度与真挚情怀。
第三,知行合一,体现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尤其要讲究温度与智慧,真正说到他们的心坎里,激发他们的内在力量,使其做到知行合一[6]。要想使党史理论宣讲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就要在准备过程中做足功夫,使理论宣讲内容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走深走实。“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将理论研学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宣讲效果。在理论研学方面,对党史内容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是基本,有了更好的理论素养、更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宣讲团开展了党史相关理论研学活动,在专业教师引领、专业书籍资料辅助下不断提升理论掌握水平。在实践探索方面,宣讲团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例如,为使宣讲效果更佳,朋辈讲师会在教师带领下开展“沉浸式”的备课活动,前往实地学习考察、收集相关素材,在实践中感悟,进一步把握相关党史内容,为宣讲做足准备。此外,宣讲团成员积极将自身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宣讲实践,使学术内容结合实践活动,以便在知行合一中体现党史宣讲的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
第四,因地制宜,融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是本土不同时代精神的汇集,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7]。为使党史内容宣讲与学生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宣讲团可结合地方史和校史,挖掘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朋辈讲师在讲述抗战精神时,可结合“国立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乐山“8·19大轰炸”事件等本土红色历史资源,展现师生的抗日爱国事迹;为感悟长征精神,宣讲团可带领学生到四川甘孜泸定县追寻红色记忆。“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融合省内、市内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时空上的便利性和在情感上的亲近性,使党史教育的可接受度更高、效果更佳。
第五,形式多样,焕发党史宣讲活力。形式是宣讲内容的承载者,内容依托表现形式而存在[8]。为增强党史理论宣讲的生机与活力,“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不断探索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首先,线上线下结合宣讲。宣讲团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宣讲活动的同时,还借助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网站进行党史录播课程的专题展示,利用专业技术装备,使讲解得到充分展现,达到了良好的宣讲效果。其次,宣讲场地多样化。理论宣讲团充分利用各个场地展开宣讲,宣讲场地包括学校教室、红色实践基地、学校广场、寝室等地方。最后,表现方式多样化。宣讲团综合应用诗歌朗诵、讲故事、唱红歌等多种方式开展宣讲,使党史理论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第六,总结交流,提升宣讲工作效果。“行而有思,思而行远。”“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与总结。在前期准备交流活动中,宣讲团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宣讲方向进行阐述,在交流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宣讲兴趣方向;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宣讲团成员进行教学片段展示,结合自己的宣讲内容取长补短,在相互借鉴中提升宣讲能力;在宣讲总结会中,指导教师对理论宣讲工作的成效、下一阶段的前进方向、团队成员的表彰决定等方面进行总体性阐述,同时宣讲团新老成员就以往宣讲工作进行面对面总结交流,谈谈收获与感悟,为下一阶段的宣讲工作做好准备。概言之,“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宣讲工作中重视“行思结合”,及时交流与总结,不断优化宣讲方式,从而提升了宣讲效果。
(三)改进措施
第一,搭建对外交流平台。要想进一步提高理论宣讲团的业务能力,从而提升宣讲效果,不仅要重视内部的交流总结活动,还应搭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平台,在互学互鉴中达到优势互补,以促进各自宣讲团的长效发展。宣讲团的校际交流活动可采取线上线下、理论研讨加实践探究等多种形式,如开展集体备课和联学联讲等交流会活动,也可组织兄弟院校宣讲团成员赴相关实践基地共同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各宣讲团成员可就讲师培养、理论学习、形式创新等多方面内容开展深入交流。概言之,搭建好高校理论宣讲团的交流平台,探索一条常态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可进一步深化朋辈讲师对自身使命责任的认识,使其对宣讲内容、形式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不断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以朋辈示范引领的力量号召更多的学生参与党史学习,使百年党史的力量深入人心。
第二,分类分级开发课程。首先,分类开发党史课程。党史课程内容极为丰富,主要的内容即“要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9]。大学生宣讲团在开发党史宣讲课程时,要对不同系列、不同专题的课程内容进行划分。例如,可以把党史学习内容划分为“党章、国旗和国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党员人物故事”等不同的专题系列,并在每一专题下罗列出具体的课程名称,这样体系化地分类管理课程便于后续宣讲工作的开展。其次,分级开发课程项目。具体可以实施专门的课程项目开发计划,对于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促使更多优质党史课程项目的产生。
第三,拓宽宣传渠道。为进一步增强“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影响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应当依托专业化的宣传队伍,拓展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使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面更广、更深入人心。首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宣讲团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微信、QQ、微博等平台开辟宣传阵地,积极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例如,宣讲团可在专属的微信公众号中推送日常活动的报道、设置课程预约和微党课展示专栏等;在专属的微博中可推出“三分钟说党史”专题视频、党史云端直播课程或发起相关的话题挑战,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其次,开展多样化的线下宣传活动。具体可依托学校的相关活动,通过海报、展板等形式宣传介绍理论宣讲团,也可由宣讲团牵头举办一些比赛,让广大学生参与讲党史的活动,同时表现优异者可发展为宣讲团成员,以便在宣传的同时为宣讲团纳入新鲜血液。另外,宣讲团可设计自己的文创物品,如笔记本、印章、书签、文化衫、邮票等,以文创物品的形式进行宣传,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具象化、生动化,同时提升党史理论宣讲团的影响力。最后,打造专业化的宣传队伍。宣讲团可吸纳在宣传工作方面专业性强或兴趣度高的学生,发挥好其在相关账号运营、视频制作剪辑、文创物品设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专业化的力量推动宣传工作的开展,从而增强党史理论宣讲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完善组织建设管理。理论宣讲团内部的工作内容较多,涉及整体规划、课件开发、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为优化宣讲团的组织管理,可依据工作内容合理分工,成立不同的部门以细化职责,使宣讲工作高效开展。例如,针对讲师的选拔、训练、考评工作,可成立专门的讲师部门;针对课程的开发、审核,可成立课务部门;针对宣讲团的对外交流合作,可建立外联部门,发挥好其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宣传工作方面,可成立专门的宣传部门,负责新闻素材的采集、新闻稿的撰写、网络账号的运营、宣传画报的制作等。概言之,要不断完善宣讲团内部的组织管理,使每个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积极配合团队建设,以形成推动宣讲团长效发展的合力。
第五,丰富朋辈讲师专业领域来源。理论宣讲团的大学生成员专业来源应更加多元化,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优势、带头作用的同时,适当纳入其他专业的优秀学生。在准备宣讲时,各专业理论宣讲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征与知识,对照宣讲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宣讲主题与形式,如此可提升理论宣讲的效果。例如,美术、舞蹈音乐专业类的学生可将自己的艺术特长与党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如党史绘画作品、红色话剧编排等方面),将艺术化的元素融入党史宣讲之中,从而有效提升党史宣讲的感染力。
四、结语
“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10]。积极开展长效化、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于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历史血脉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众多党史教育形式的一种,以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这样的朋辈教育模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我校“青年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力量,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党史理论宣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经验方法。在未来的宣讲工作中,宣讲团将结合现有经验,不断探索优化以提升党史理论宣讲效果,从而更好地助力高校学生在党史学习中传承好红色基因,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2]李明文,郭国祥.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团建设的路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2(2):38-40.
[3]许公正.大学生朋辈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4]朱丹.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和路径向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27-29.
[5]刘世勇,徐康,胡雪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拓展:大学生“红色之声”理论宣讲[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4):1-4.
[6]高淑芳.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途径[J].马克思主义学刊,2021,9(2):75-79.
[7]刘雅婷.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党校党史教育的探索:以武汉市为例[J].时代报告,2022(3):44-46.
[8]李心悦,石永程.“大思政”格局下理论宣讲进基层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5):134-135.
[9]邓明波,王金磊.习近平论党史学习教育:价值、内容与路径[J].学理论,2022(1):62-64.
[10]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N].解放军报,2022-01-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