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2023-05-26 09:35:18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如何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渗透德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德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展开研究,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丰富体育学科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如何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渗透德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德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展开研究,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丰富体育学科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除了注重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课程进行培养外,还需要注意体育课程的教学及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这一理念也被提到了新的、更高的层面。
在“十四五”规划发展的现阶段,德育的渗透逐渐被融入了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这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体育侧重于身体的发展,德育注重思想的完善,这对初中教学而言,两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再加之我国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达成遵循认知获得、技能获得以及情感认同三个阶段,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情感道德的培养。
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立足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思想渗透的重要性,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基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渗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此,我结合自身工作,通过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就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展开研究,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为更好地践行义务教育阶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筑牢基础的目的。
一、德育的融入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活力无限、精力旺盛、求知欲和表现欲强,但是自控力相对较差、逆反心严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他们逐渐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认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均衡发展。
根据新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教学要求可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只有做好了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才可以更好地践行“德育、体育是一家”的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品质。
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为德育的有效渗透提供了条件,如体育课程中整齐划一的队列队形练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800米和1500米长跑训练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由此可见,存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知识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德育思想与体育知识的有效融合,为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和条件,德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有机融入为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和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奠定了基础。
二、德育在初中体育课中的融入现状
对初中生而言,要想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有效融入德育思想,要求体育教师在课程的开展中,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统筹把握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基于教学实际,有效融入德育思想,并发挥德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作用。通过德育的有机融入,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有序开展,达到增强初中生的体能和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
我结合自身工作,通过观察教学实际发现,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将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的渗透提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实际上,将德育融入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对德育的重视
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已经基于学生培养要求,创造了必需的条件、提出了要求,但是将其落实到具体方面,受制于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少有体育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就使教师在教学中,对德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敷衍和应付,从而使当前初中体育的德育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阻碍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与“学”的深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提升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将德育教学推向更高的层次。但是实际上,因为当前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影响,再加之初中生面临升学方面的压力,尤其是部分父母奉行“分数是万能的”“升学率是最终的考核指标”等观点,普遍忽视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认为体育课程的学习对初升高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达不到既定的要求,无法有效对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也无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不利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推进和初中生素质的提升。
(三)德育与体育融合教育的紧密性欠缺
众所周知,体育学科的学习除了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外,还具有“强意志”“强情感”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鉴于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德育与体育项目结合度的现状,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变得僵化,达不到“强意志”和“强情感”的作用。还有的教师缺乏对体育和德育相融合的度的把握,从而使体育课程中德育思想的融入成了片面的德育说教课程,使体育课程在无形之中演变成了“思政课”。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违背了德育在体育课程中的融入初衷,还使得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不到锻炼,亦无法发挥体育项目中关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无法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达不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德育渗透随意性强,缺乏跟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
体育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良好的体育精神使人终身受益。但是在现阶段,当体育与德育相融合时,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是粗暴地基于课程教学关于德育的培养目标,随意呈现德育元素,所渗透的德育知识几乎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生硬刻板,毫无规律和章法,根本没有考虑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这种过分追求数量、没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方式,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达不到现阶段体育教学所要求的德育渗透目标。
三、德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要想更好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就要求教师必须基于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示范作用,做好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化,并基于德育教学关于初中生精神文明、道德观念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目标,立足当下课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榜样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推动初中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步展开,为实现体育和德育的双向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初中学生意志品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帮助初中生养成优秀的意志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三观”。
详细而言,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时,在统筹把握教材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对德育的重视,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渗透德育,首先就应该始终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力,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紧密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且在德育的融入中注重方式方法,使初中生在教师良好行为规范的影响下,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师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体育项目的喜爱,为体育教学有效融入德育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了解当下初中生的兴趣点,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契合初中生的兴趣点,结合当下体育热点和时事,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学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为精准进行德育渗透提供条件。例如,学习体育发展史上的名人事迹时,可以在阐述这些体育名人在专业上的突出成就的基础上,细化运动健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以达到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的目的。
(二)进行个性化德育,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性格迥异、兴趣爱好广泛,因此在德育渗透中,切忌“一刀切”,必须基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发挥他们的专长,提升他们对体育项目的热爱。
例如,在花式跳绳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花式跳绳的要点,告知学生跳绳是一项十分锻炼人意志和品质的体育活动,跟做人和学习一样,必须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意志,才可以更好地掌握花式跳绳的要领;同时,做好对不同学生的观察记录,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肯定和赞扬,对表现暂时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尽可能多地发掘所有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跳绳技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合作互助能力,使他们在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能够平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达到提升德育渗透效果、培养初中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三)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发展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参与团队项目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提升初中生的合作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奋勇争先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目的。例如,在接力跑比赛时,把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进行分组,并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获得可能跑出最好接力赛成绩的跑步顺序,然后展开训练。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团队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体育项目,通过体育项目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目的,为更好地进行德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奠定基础。
(四)基于学生心理特点,改进德育渗透方式
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该秉持“德育、体育是一家”的思想,基于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的体育项目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自我意识逐渐向成人发展的心理特点,在德育的渗透中抓住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立足实际,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热爱。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初中生在集体项目参与中的好胜心和被认可性,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在渗透德育的同时对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表扬和赞许,以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锻炼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感受参加体育项目的乐趣和体育锻炼带给身心的愉悦感,以及在掌握新的体育项目和克服心理障碍后所获得的成就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开展中,有机结合德育教学目标和体育课程内容,深入挖掘体育与德育的契合点,并紧密结合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形成现状,结合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认同、行为举止以及观念养成,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体育发挥和发展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锻炼学生敢于拼搏和锐意进取的思想品质,达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转变,落实体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目的。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关于学生培养的需要,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学生体能训练和身体锻炼外,还应该统筹把握教学要求,强化教师对德育理念的认识,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德育教学目标和体育课程内容,深入挖掘体育与德育的契合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确定德育中心点,改进德育融入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体育发挥和发展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锻炼学生敢于拼搏和锐意进取的思想品质,以达到提升德育渗透效果、锤炼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云云.浅议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95-196.
[2]刘娓.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07):86-87.
[3]郭伟.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1(03):169-172.
[4]赵超.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6):30-31.
[5]苏彬.德育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亚太教育,2022(01):9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