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oom+PBL教学模式在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2023-05-24 13:56:5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为了探索Bloom+PBL教学模式在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8级、2019级两届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共1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2018级(n=68)为常规教学组,2019级(n=80)为Bloom+PBL教学组,通过过程考核(30%)、实验考核(20%)、期末测评(50%)综合评定此次教学改革效果,结果表明,Bloom+PBL教学组的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Bloom+PBL教学组学生在理解类题、分析类题
摘要:为了探索Bloom+PBL教学模式在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8级、2019级两届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共1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2018级(n=68)为常规教学组,2019级(n=80)为Bloom+PBL教学组,通过过程考核(30%)、实验考核(20%)、期末测评(50%)综合评定此次教学改革效果,结果表明,Bloom+PBL教学组的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Bloom+PBL教学组学生在理解类题、分析类题、应用类题和论述类题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两组学生的记忆类题目得分差异不大。
关键词: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问题导向教学法
布鲁姆教育目标(Bloom’staxonomy:learning objec-tives,Bloom)分类法是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认知过程进行大量研究后,总结提出的学习理论。该分类法将认知领域从简单到复杂细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学识层级[1],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概念的理解、原理的运用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是一个预定模型,而是一个概念复杂的层级架构。自1956年提出后,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在教学活动目标评价领域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认可[2-3]。
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传统高校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大多处于理解和应用层次。而教学过程中,学生常表现出整体素质不强和探索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国于1986年前后引入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并逐渐应用于医学、物理学、文学、化学等课程[4-6],使之成为改革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及评估教学成果的系统化依据[7]。在教育政策层面,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经常作为课程设计、试卷编制和数据汇总的基本依据,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极为有限[8]。由于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相对模糊的特性,具有较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使之成为教育界强有力的启发式工具。据统计,我国从2000年至今,共有485篇文献涉及Bloom教育目标教学法,其中涉及教育学的有133篇、心理学有14篇、中国语言文字学有72篇、信息与通信工程有61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52篇、艺术学有22篇、心理学有10篇、物理学有10篇、数学有9篇、临床医学有9篇、工商管理领域有8篇,这些应用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教学改革的课程,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以教师讲授为辅,通过学生小组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收集信息,从而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来说,PBL包括以下六个基本要素:第一,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第二,问题须是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真实世界”非结构化问题,现无既定的解决方案和过程;第三,注重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第四,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承担学习责任;第五,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其认知学习技能;第六,学生应当在每个问题完成后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建设由体验、反应、归纳、应用、实施再回到体验的循环学习圈,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基础理论课和实践应用课中使用PBL教学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9-11]。然而,目前国内对基于Bloom+PBL教育理论的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较为缺乏。
家畜繁殖学是研究家畜繁殖规律和繁殖技术的科学,课程内容包括家畜的生殖器官、家畜的生殖激素、生殖生理(包括性分化、初情期、性成熟、发情、排卵、受精、妊娠、分娩、泌乳和性行为等各种生殖现象的机理、内分泌调节及各种影响因素作用)、繁殖技术及繁殖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发情控制等繁殖生物技术)、家畜繁殖力四部分。该课程是现代繁殖技术和畜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各项动物生产学的基础课程,不仅课程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而且还具备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属于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12]。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一直是从事该课程研究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当前的动物科学高等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当堂讲授为主,学生主动思考为辅。此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效率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略显不足,实践操作课程动手能力不强,学识层次不高。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生产对学生在繁殖学知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以及学生“应用型”“创新型”等多元化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针对课程特点,2020年以来,贵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家畜繁殖学教研组引入Bloom、PBL的教育理论对家畜繁殖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我校2018级、2019级两届动物科学专业共1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常规教学组和Bloom+PBL教学组的过程考核、实验考核、期中测评和期末测评成绩进行比较,综合评定此次教学改革的效果,以期为提高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动物科学学院2018级、2019级两届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共148名学生,其中2018级为常规教学组,学生为68人;2019级为Bloom+PBL教学组,学生为80人。所有学生高考录取批次相同。
(二)研究方法
第一,基于Bloom+PBL教学模式的实验组教学方法。教师可利用Bloom思维体系设计课程的层次化教学目标,再采用PBL教学法实施教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下。①组建学习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以5~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②围绕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学识层级设计问题。就记忆学识层级而言,教师首先提炼出家畜繁殖学课程当节课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问题,通常,繁殖、生殖激素、发情、附植、卵泡闭锁、同期发情、乏情、受精、精子获能、妊娠识别等名词解释都属于需要记忆的内容,教师便可以此为基础设计问题;就理解层级而言,教师可以知识点的同义转换为基础设计问题,可设计的问题有“比较不同种畜生殖器官的差异”“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的异同”“简述猪的人工采集过程”“试述牛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法”“简述贵州本地母牛的直肠检测方法”等;就应用层级而言,可以课程知识应用为基础设计问题,如“生产实践中如何确定动物的适配年龄”“如何鉴别经产母猪发情与否”“如何确定母畜的最佳配种时间、母牛助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就分析层级而言,可以课程知识点的关联性为基础设计问题,如“卵母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有何意义”“垂体促激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配子冷冻保存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就评价层级而言,可以观点评述和观点论述为基础设计问题,如“谈谈你对‘有肉吃、吃好肉、还要吃得多样’的消费新需求的看法”,“如何理解‘畜牧发展,良种为先’”“说一说你对国际新形势下,打造畜禽种业‘中国芯’的理解”;就创造层级而言,可以知识凝练和探索创新为基础设计问题,即借助大学生研创项目,鼓励和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研究型和创新型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科研的兴趣。③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组内成员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共同分析、探究、辨析,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最终达成一致意见。④成果汇报。各小组达成一致意见后,通过口头汇报、图表汇报等形式汇报本小组的结论。汇报期间,小组长负责解答疑问。⑤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反思。之后,教师点评各小组的结论,并指出不足,引导学生调整并完善。
第二,作为对照的常规教学组教学方法。按照常规授课模式,教学中以教师全程讲授知识点、概念、原理为主。
第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作为我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共计48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学时数为32学时,实验学时数为16学时。具体安排为:绪论2学时;第一章家畜生殖器官2学时;第二章生殖激素2学时;第三章雄性动物生殖生理4学时;第四章雄性动物生殖生理6学时;第五章人工授精4学时;第六章受精、妊娠和分娩6学时;第七章家畜繁殖力4学时;“动物繁殖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项目讨论课2学时。实验一公母畜生殖器官的观察2学时;实验二猪发情鉴定和采精2学时;实验三精液品质检查2学时;实验四精子畸形率检测2学时;实验五未孕母牛生殖器官的直肠检查4学时;实验六牛人工授精2学时;实验七家畜难产助产(教学录像)2学时。理论教学采用Bloom学习分类法设计问题,以实现Bloom+PBL教学法的有机融合,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分析总结学习内容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实验内容,家畜繁殖学课程按照Bloom学习分类法设定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目标,并根据目标提出、分析问题,然后再开展实验操作,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各层次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评估
为了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度[13-15],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分为5个部分,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外作业和随堂测验,每个部分各占20%,如图1所示。
实验成绩由7个独立实验组成,包括公/母畜生殖器官的观察、猪发情鉴定和采精、猪精液的理化特性分析、精子密度和精子畸形率检测、未孕母牛生殖器官的直肠检查、牛的人工授精和家畜难产助产(教学录像)。
根据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编制期末考试试卷,设置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6种题型,其中记忆类占25%、理解类占20%、分析类占20%、应用类占20%、论述类占15%。
(四)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二、结果分析
(一)综合测评成绩
综合评分结果显示,Bloom+PBL教学组课程成绩为优秀、良好的学生比例比常规组分别高出22.37、39.47个百分点;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学生比例在Bloom+PBL教学组分别下降了32.63、23.95、5.26个百分点。此外,Bloom+PBL教学组的课程成绩为82.7±7.23分,学生成绩大比例处于良好等级,而常规组课程成绩为72.5±7.83分,学生成绩大比例处于中等等级,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Bloom+PBL教学组课程成绩高于常规组。
(二)各项考评成绩
本次研究中,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三个部分,进一步分析发现,Bloom+PBL教学组的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如表2、图2所示。此外,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外作业、随堂测验五项内容组成。学生在Bloom+PBL教学模式下,拥有更多的机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特长,通过随堂测验和课后练习巩固了学习内容,拓展了课程知识,并提高了综合素质。从实验成绩来看,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新的观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结果表明,Bloom+PBL教学组学生在理解类题、分析类题、应用类题和论述类题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6.37分(总分20分)、17.02分(总分20分)、16.42分(总分20分)、12.50分(总分15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的13.51分、13.53分、12.84分、10.11分。此外,两组学生的记忆类题目得分差异不大,Bloom+PBL教学组为17.95分,常规组为17.65分。上述结果表明,Bloom+PBL教学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Bloom学习分类法中“应用”以上层次的能力,优于对常规组,但在记忆类题上并未表现出优势。
三、讨论
家畜繁殖学是动物科学领域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经过本次教学改革,发现经过Bloom+PBL教学法指导的班级学生,家畜繁殖学课程综合成绩、期末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教学过程中,该课程设置动物生殖器官的观察、动物睾丸/卵巢及附性器官的组织学观察、精液品质常规检查及理化因素的影响、精子密度和畸形率测定等实验课,并且适当增加一些实践内容,例如,未孕母牛生殖器官的直肠检查、牛的人工输精、猪的人工采精、小公猪去势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通过观察学生实际操作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实验成绩的显著提升说明Bloom+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层次。此外,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Bloom+PBL教学组,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四个层级均显著提高,其中分析和应用这两个层次提高最为明显。通过以上分析可知,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在教学实践中能使学生游刃有余地对自身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由低层次的记忆型/技术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分析型/概念型发展,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批判性思维等软技能。然而基于PBL教学法的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并不是以传授知识及理论为主,而是注重项目与问题情景的应对与处理。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情景设定与选择上,教师应避免直接以理论或陈旧的案例为主题,而是要选择前沿的学科问题及真实的新案例进行引入,并关联各种知识概念,最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设计开放性答案。
家畜繁殖学这门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常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课程枯燥无味。而引入Bloom+PBL教学模式,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做到课前自主预习,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进一步自主查阅文献,准备课程所需知识,从而充分提高课堂参与度,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同时,教师可运用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反馈机制,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尽管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由于环境、资源及能力的限制,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各层次的测试题设计也未能覆盖所有知识点,但对基于Bloom+PBL教学模式的家畜繁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BLOOM B S.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M].New York:Longman,1956.
[2]何瑾,王茜,李骞,等.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7):16-19.
[3]张兰春,丁彩凤,胡炜彦,等.Bloom目标教学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21,48(22):210-211.
[4]赵秋艳,张蓓,张剑,等.“BLOOM”理论指导下“SPOC+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型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应用[J].食品与发酵科技,2021,57(6):141-145.
[5]苏秋霞,陈志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惯性”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14):4-6.
[6]田叶.基于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初中化学创意课“吹不灭的蜡烛”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4):62-64.
[7]霍尔特,凯斯尔卡.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沈书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范杰.布鲁姆化学教育目标分类法及其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87(7):56-57.
[9]李洋,李斌,王琛.PBL教学法对免疫学课程教学的研究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37(18):2273-2277.
[10]刘玙佳.基于PBL教学法的产品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材料与生产工艺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2022,5(2):48-50.
[11]张宏.PBL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2,24(1):59-60.
[12]王锋,茆达干,张艳丽.基于“金课”背景下的动物繁殖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20(18):67-69.
[13]夏文龙,王欢莉,洪键,等.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50-251.
[14]谢燕妮.现代畜牧专业动物繁殖学实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体系[J].黑龙江动物繁殖,2022,30(1):59-63.
[15]江一波,杨利国,刘耘,等.动物繁殖学教学中的小组探讨型教学模式[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3):239,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