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论文
2025-11-05 17:51:1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先简要分析了学习任务群及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学习任务群下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其他教师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摘要: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方式,不仅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还是涵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鉴于此,文章先简要分析了学习任务群及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学习任务群下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其他教师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并强调要以此模式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1]。落实学习任务群并非要放弃或淡化单篇教学,而是以大单元的形式,基于共同学习任务对零散知识进行整合,引领学生开展更深入、系统的学习。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学习任务群及大单元整体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中[2]。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以学习任务群理念为指导,科学设计并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单元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成效。
一、学习任务群及大单元整体教学基本概述
(一)学习任务群基本概述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方式,是组织及呈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方式。具体来说,“学习任务群”策略就是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通过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相关学习任务的方式,推动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获得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而言,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以《课程标准》及学科要求为指导,以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为导向,设计具有关联性、递进性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达成目标[3]。一般情况下,一个学习任务群通常包括多个学习任务,这些任务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关联性和递进性的。需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群中任务的设计方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阅读、写作,也可以是调查、实验,还可以是交流、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如此,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补充,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推进,增强教学效果。
(二)大单元整体教学基本概述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的局限性越发突出,“大概念”“大主题”等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更大、更深、更全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围绕某一主题,对同一单元内或者不同单元内的相关知识、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整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深度[4]。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去碎片化的教学方式,更具大局观,重视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呈现形式上,大单元整体教学既可以基于教材中呈现的单元内容,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对教材内容重组而形成新的单元。但无论是何种呈现形式,教师均应注意,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按照一定的关联性、逻辑性对知识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知识间的关联,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研读教材内容,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在以学习任务群理念为指导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合理筛选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案,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5]。教材不仅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还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习任务群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分析,并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的大单元教学体系。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还设计了单元导语、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板块。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本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首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四篇课文分别选自四大名著,口语交际板块在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演课本剧,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均为原著中的内容,快乐读书吧则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从内容编排情况来看,本单元各板块之间关联紧密、目标一致。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从学习任务群视角出发,对本单元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并从整体视角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49个生字、4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能够理解四篇课文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3)能够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4)能够初步掌握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和读后感的写作方法;(5)能够理解、体会古典名著的阅读价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对古典名著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设定这样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可以为后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提供依据,推动大单元整体教学顺利开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大单元学习兴趣
在完成了对单元内容的整合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后,教师可从学习任务群视角出发,结合大单元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对单元内容学习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6]。不仅如此,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巧妙地将大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循序渐进地推进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进程,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为此,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围绕单元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适宜的情境增强单元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融入单元学习氛围,提升大单元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
仍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以“阅读经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四篇课文。实际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从学习任务群视角出发,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书香校园”的真实教学情境:“经典文化源远流长,本月学校要开展以‘读经典,品文化’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活动。为响应号召,我们将跟随经典文学作品的脚步,品味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猴王出世”等情节的相关的影视或动画片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调动学生阅读相应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列出四大经典名著中的其他章节标题,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千里救巧姐”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故事复述”“课本剧演绎”“制作名著人物名片”等活动融入阅读任务群,以丰富阅读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大单元学习,参与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为后续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三)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大单元教学深度
任务驱动是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在完成大单元整体情境的创设后,教师还需围绕单元教学主题及目标,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以完整系统的教学任务串联各教学环节,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单元内容,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达成教学目标。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可围绕“阅读经典名著”这一单元主题,结合“书香校园”这一情境,为学生设计“阅读古典名著,品味经典文化”的学习任务群,并设计如下任务。
任务一:认真阅读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并对各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体会故事的精彩之处,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感受故事的语言特点,突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任务二: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提取主要信息,对课文内容进行缩写,保证缩写内容有完整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涵盖故事的主要情节。
任务三:结合口语交际板块“怎么表演课本剧”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从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选取一篇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完成故事选取后,各小组围绕课文内容自主准备剧本以及演绎剧本所需要的道具、进行剧本人物的分配、编写台词等。在进行课本剧演绎时,学生还需要将原文的语言转换为人物间的对话。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学生先进行小组内预演,之后在下次上课时由各小组依次在全班同学前表演。
任务四:由单元内容出发进行拓展阅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选自我国四大名著,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中一部进行整本书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比如,学生可选择《西游记》,并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名著阅读方法展开整本书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主要章节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并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展示整本书的脉络结构和整体框架。在完成阅读后,学生需结合自己的理解,为书中的主要人物制作名片,名片内容应涵盖人物的形象、特点等,并结合阅读内容做好人物简评。最后,学生还可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这样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学习任务,可逐步引领学生深入单元学习,充分理解单元内容。其中,任务一相对简单,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单元中四篇课文的内容,并通过参与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感受阅读经典的魅力和乐趣,提高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任务二能锻炼学生对故事的分析、综合、理解及概括能力,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任务三能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单元的认知与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任务四以单元内容为起点,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此学习任务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能为学生迁移应用单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成学习目标有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以及学习任务群均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形成的新型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并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该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教师应深入理解这两种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实践意义,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组织多元教学活动,以切实落实大单元整体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滕联英.以学习任务群助推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广西教育,2024(25):44-49.
[2]杜春梅.群文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2(21):31-34.
[3]谭美玲.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4.
[4]申春娟.单元任务群设计标准暨学习路径研究: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五六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研究,2020(2):9-12.
[5]胡琼华.基于学习任务群构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教育界,2024(18):140-142.
[6]张红梅.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新思维:以四下第三单元为例[J].天津教育,2023(7):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