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研究论文
2025-11-05 14:18:3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原则和具体策略,旨在为学生提供开放性、自主性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其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体验,打造以育人为本的新型英语课堂。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统领下,小学英语作业面临着由知识巩固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对此,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英语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原则和具体策略,旨在为学生提供开放性、自主性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其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体验,打造以育人为本的新型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作业优化
作业是小学英语课堂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自主练习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营造开放性的英语学习环境,组织学生进行以分析、评价和创新为主的一系列高阶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改变以传授词汇、句型、语法等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从整体上优化英语作业设计。具体来说,教师要关注语言的实际运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倾听、理解、表达,进行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挖掘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批判性思考与创意应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强调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说,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抄写、背诵、做题等机械单一的作业形式,增加英语游戏、英语互动、讲英语故事等趣味性作业,或设计角色扮演、英语海报制作、英语配音等新型作业,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体验中构建系统性的认知体系[1]。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多样化英语课外读物,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拓展文化视野。

(三)自主性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作业优化设计中,教师要本着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通过设计开放性的英语问题或学习任务,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以自主思考、查阅资料、实践应用等方式,探索解决英语问题的方法,深化对英语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空间,发挥英语作业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促动功能。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设计趣味型作业,激发学习动力
趣味型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话题的探究中,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优化设计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将英语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游戏、表演、绘画等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状态,提升探索英语的专注度和持久性,逐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2]。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中的Story time为例,语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问候语和自我介绍。为了巩固阅读成果,教师可设计“英语角色扮演大比拼”的趣味型作业。课前,教师要求学生用彩色卡纸、贴纸、彩笔等材料,为语篇中的人物Miss Li、Liu Tao、Yang Ling等制作几张“英文名片”,内容包括名字(“My name is...”)、年龄(“I am...years old.”)等个人信息。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每2~3人组成一个表演组,分别扮演语篇中的人物,模仿人物的语音语调,说出相应的问候语和自我介绍的句子。学生在趣味性的交流互动中会认真练习发音,互相纠正错误。通过设计趣味型作业,教师能将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句型的应用,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
(二)设计互动型作业,强化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涵盖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练习听、说的机会,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3]。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优化设计中,教师应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形式多样的互动型作业,为学生搭建起语言实践的桥梁,通过双向或多向交流,启发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这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沟通建议,全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Are you Su Hai?为例,该单元教学内容围绕自我介绍和询问他人身份展开,核心句型为“Are you...?”“Yes,I am./No,I'm not.”。课堂上,教师可设计一款以“英语小侦探”为主题的人机互动作业,组织学生参与到英语对话与交流评价中。教师可利用智能软件,设定动画版的神秘校园场景,然后随机邀请几名学生依次上台进行人机互动,并由其他学生对对话进行点评。点击进入后,屏幕会随机出现不同的卡通人物,并用英语提问:“Are you...?”,学生需要根据人物提示,快速作出判断并回答“Yes,I am.”或“No,I'm not.I'm...”。若回答正确,人物会给出下一个线索,引导学生进入新场景,展开进一步对话;若回答错误,软件则会通过动画演示和语音讲解,帮助学生纠正表达错误。通过人机互动型作业,教师不仅能让参与对话的学生反复练习重点句型,还能增强观看互动的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设计探究型作业,提升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组织学生通过整理、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探索英语的表达应用。因此,在作业优化设计中,教师应抓住课程重点内容,提炼主要知识点,设置探究型作业,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学生通过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搜集、比较、归纳语言特点,探索语言规律,深刻体会语言中所隐含的文化差异,能够在多样化的思维活动中探索英语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解决英语学习问题,从而培养高阶思维。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This is my friend为例,教师布置了以“我的朋友档案”为主题的探究型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访谈、记录等思维活动建立一份介绍朋友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日常活动等内容的英文版个性化档案。教师可指导学生以相关句型和词汇进行表达,如以“He/She has...”描述朋友的外貌,以“He/She likes...”描述朋友的爱好,以“He/She often...”描述朋友的日常生活等。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朋友的外貌特征,思考如何用英语进行描绘,同时通过访谈调查朋友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例如,学生可提问“What do you like to do after school?”“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并记录下反馈。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朋友档案”,并上交作业。教师可根据“朋友档案”评价学生对固定句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教师通过设计探究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理解探索英语词汇和句型的应用,批判性地表达个人观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设计主题型作业,增强文化意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尊重并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优化设计中,教师应从课程的文化内涵出发,设计主题型英语作业,并贯穿英语课堂的始末,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探索语言表达技巧、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主题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深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4]。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She's my mother为例,教师可设计一项以“家庭与文化”为主题的课堂作业,帮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的交流表达方式。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每人绘制一个“家庭树”,用英语说明每位家庭成员的称呼和职业,如“This is my father.He is a doctor.”“This is my grandmother.She is a housewife.”。在绘制“家庭树”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西方国家和中国家庭成员称呼的差异,使学生理解uncle、aunt是对父母的兄弟姐妹的统称,而中国则有伯伯、叔叔、姑姑、阿姨等更细致的区分。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西方国家的家庭文化,然后安排学生依据自制的“家庭树”,与其中所涉及的家人录制一段英语短视频,在对比西方国家家庭文化的基础上,介绍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文化习惯以及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家庭活动,如春节包饺子、中秋节赏月等。通过设计主题型作业,教师能促使学生利用课程中所学的词汇、语言结构深入分析课程主题,深刻体会英语主题中的文化内涵,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设计实践型作业,提升学习能力
实践型作业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实践体验、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来练习目标语言的应用,从而探索出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5]。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作业优化设计中,教师要建立英语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设计实践型作业,鼓励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体验中掌握运用课堂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为例,教师可设计实践型作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目标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课前,教师可设计一项“校园服务调查”实践作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内进行调查。学生需以目标语言“What can I do for you?”询问同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希望得到的帮助,同时运用句型“I can...”表示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并以实践的方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调查完成后,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英语撰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并向全班学生汇报调查结果,以此锻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描述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单元拓展学习环节,教师还可以布置动画配音的实践作业。教师可选取经典动画片中寻求帮助或帮助他人的对话,组织学生为动画片配音,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练习“I can do this for you.”“Let me do this for you.”等句型的应用。通过设计实践型作业,教师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恰当的英语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优化英语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注重借助趣味型、互动型、探究型、主题型、实践型等多样的作业形式,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宗佳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作业的设计[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4(32):88-90.
[2]黄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J].校园英语,2024(41):138-140.
[3]杨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析[J].中学生英语,2024(36):71-72.
[4]孙麒麟.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质量探析:从学习能力角度例谈字母主题作业设计[J].校园英语,2024(36):109-111.
[5]丁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4(1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