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53

2019-01-24 10:02:53    来源:    作者:xuekanba

摘要:由于学生的升学要考试,这个不变的事实,促导着化学教师们的各项工作,基本上是围着学生升学考试来策划,也可以讲很多老师还在继续着“应试教育”。要加强普及高中教育的力度,加强高中学校的各方面建设和宏观调配,让每一所高中学校的师资、设备均衡,给学生认为每一所高中都很好,读哪所高中都一样是改变这一现状的较好方法;要让我们教师和学生明白,教书和读书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中华民族,要有效扼制不良的招生宣传和招生现象。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从第八次课改开始至今已有多年,“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育理念,不只是少数教师知道,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知道,每一所学校的校长及其他领导应该也十分的清楚;然而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否真正的落实了这一理念呢?

    首先从相关的考试招生来说,每一年对初中学生来讲都有一次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考,中考的成绩基本上决定了进入哪所高中,且每一所好的高中,竞相争抢中考分数高的学生,有的高中学校甚至到学生家中去“动员”请学习好的初中生去读高中,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想进好一点的高中,可能要交择校费。

    其次从教材本身来说,有的内容设计有点误导学生,让学生认为这就是“探究”;如老师们在《质量守恒定律》一文的教学时,苦心设计引导学生在化学反应中:(1)反应物的总质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质量;(2)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3)反应物的总质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然后根据人教版上册第92页“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方案二做两个实验,就说“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老师们探究出来的吗?还是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探究出来的?我认为这不是我们老师探究出来的,也不是学生探究出来的,我们设计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印证”实验,然而学生就根据“活动与探究”认为探究不过如此,太简单了。这样一来,教师无疑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只知皮毛不求甚解的影响。

    第三,从学校的评价来看,学校往往是通过期末县教育局组织的统考,或一个地区的中考成绩来评价教师,学生的成绩平均分高、高分多,那你这位教师就是一位好教师。

    第四,从学生用书来看,现在还有哪一位学生只有课本,不是《某某点睛》、就是《某某搭当》,而且有的学生有《某某中考》多种教辅书以及多套模拟试卷,这可以说学生在题海里转圈圈,哪来的时间去探究。

    第五,从老师来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安排》,学校每周只有三节化学课,九年级第一学期按二十周算,国庆放假、半期考试、期末考试,只有十七周的上课时间,也就是说第一学期只有五十一节课的时间;第二学期从二月十五号左右开始上课至六月十五号左右中考,也就是十六个周左右,只有四十八节课的时间,合计九年级化学只有九十九节课的时间,当然,这些课时如果只是把课本内容上的教学任务完成,那是有余的。不过学校组织的月考,以及学生手里的模拟试卷讲解,组织学生进行中考复习都要时间,所以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探究,也是在以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除此之外不是讲元素及化合物,就是讲化学实验和计算;讲了一种复习资料,又讲一种复习资料;讲解了一份模拟试卷,又讲解另一份模拟试卷,课堂上盯着学生,下课还盯着学生,说实在话老师也没有时间来探究,有的教师还很得意的说,“我年年上初三忙得很!”

    第六,从家长们来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也太迫切了,问子女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的作业做完没有?”或者“这次考试考得多少分,第几名?”可以说没有一个家长关心子女今天是如何学习的?就好象领导们问种地的老百姓,今年的包谷收成如何?却没有一个领导问今年你是怎么种地的?换言之,很多人只是关心结果,没有关心过程的辛劳,因为不容易用过程来评价人,而容易用结果来评价人。

    事实上,各种考试都是在用分数这个结课来评价人,至今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目前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的题做得多啊;只是在教师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公开课、示范课、交流课时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得多一点。也可以说教师知道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学生的升学要考试,这个不变的事实,促导着化学教师们的各项工作,基本上是围着学生升学考试来策划,也可以讲很多老师还在继续着“应试教育”。

    如何彻底的改变这一现状,我私自认为首先要加强普及高中教育的力度,加强高中学校的各方面建设和宏观调配,让每一所高中学校的师资、设备均衡,给学生认为每一所高中都很好,读哪所高中都一样是改变这一现状的较好方法;其次要让我们教师和学生明白,教书和读书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中华民族,要有效扼制不良的招生宣传和招生现象,不要因为考上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就做多条横幅多处挂,更不要给教师、给学生高额的奖金;再说能保证读北大、清华出来的人个个是国之栋梁吗?我们不能忽视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而发奖金只是一个方面,如果这个方面做得不好,很可能会误导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钱;这有可能成为他们今后违法、犯罪的根本的潜在的原动力。第三加强对初中学校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督促他们以课改的方向进行教学。第四要改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完善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不要认为多考取几个学生,学校就办得好,教师就教得好;要从多方面对学校、对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力争这种评价能很好的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1.http://2008.cersp.com/article/browse/3000966.jspx

2.胡美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