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智趣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程生态构建与实践探索论文

智趣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程生态构建与实践探索论文

2

2025-10-24 17:44:5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智趣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程中的应用,通过确立智趣目标、深度挖掘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等多维度构建课程生态,旨在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为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小学语文低年级是学生阅读启蒙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阅读教学成效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语文的学习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智趣教育理念强调智慧启迪与趣味激发的融合,为这一关键阶段的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本研究聚焦于智趣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程中的应用,通过确立智趣目标、深度挖掘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等多维度构建课程生态,旨在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为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智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


  智趣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丰富多样且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进而实现知识的获取与智慧的增长。这种理念高度契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认知特点。引入该理念构建阅读课程生态,能够营造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在趣味中探索知识,在阅读中发展智慧,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趣教育理念下阅读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拓展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通常被要求掌握基本的生字和词汇,并能够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智趣教育理念进一步拓展了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不仅要精准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还要能够深入体会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在学习《小小的船》时,学生不仅要认识“船、弯、坐”等生字,还要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比喻句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从而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此外,课程还强化了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简单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阅读策略,如学会预测故事发展、总结文本大意等。

49b513b8b80ab82b64c63f63834d3e4e.png

  (二)智趣目标确立


  智趣目标的设定旨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持久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课程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至少参与10次趣味阅读活动,如绘本分享会、故事表演等。通过这些多样化且充满趣味的活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魅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其次,课程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例如,在阅读《三只小猪》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只小猪不同做法的原因及结果,并根据故事发展推测后续情节。再次,课程鼓励学生每天安排20至30分钟的固定阅读时间,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绘本、简短童话等阅读材料,并教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和爱护书籍的习惯。最后,课程设立阅读挑战任务,如在一周内读完一本简单的绘本并回答相关问题,完成挑战的学生将获得小奖励。这种激励机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力和竞争意识,还在挑战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信心。


  (三)情感价值观的培育目标


  智趣教育理念下的阅读课程还通过阅读蕴含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文本,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情感认知。例如,通过阅读《孔融让梨》,学生能够理解谦让这一美德;通过阅读关于友谊的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意识。此外,课程结合节日、季节等元素选择相关文本进行阅读。例如,在母亲节阅读感恩母亲的故事,在秋天阅读描绘丰收景象的文章,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感受不同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感知能力,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理解与尊重。


  二、智趣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资源的利用


  (一)绘本资源的深度挖掘


  在智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挑选和挖掘绘本资源。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且文字简洁易懂的绘本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需确保所选绘本的主题积极健康,具有教育意义。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以其温馨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大卫,不可以》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绘本中的画面细节,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例如,在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母鸡的散步路线以及狐狸的破坏行为,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文字与画面结合的妙处。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绘本表演,或对绘本进行再创作,如续画情节、设计封面,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经典童谣与儿歌的运用


  智趣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简单、优美的语言和韵律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的简洁性、韵律的优美性以及教育意义,精心筛选经典童谣与儿歌并加以运用。例如,《小兔子乖乖》语言简洁、富有韵律,教导学生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具有安全教育意义。此外,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多样,如开展童谣儿歌朗诵比赛,通过评选优秀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改编童谣儿歌,如改编《小星星》的歌词来描述自己眼中的星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童谣儿歌制作简单的手工道具,如制作《小兔子乖乖》中的小兔子头饰,用于表演童谣。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简短童话故事的选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选择情节简单、富有想象力且有教育意义的简短童话故事,可以在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强其对现实社会的理解。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所选童话故事的篇幅不宜过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故事角色的语气和表情。例如,在阅读《灰姑娘》时,学生可以分别扮演灰姑娘、继母、仙女等角色,朗读对话,从而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代入感。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简单改编,如改变结局,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完童话故事后开展续写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挖掘童话故事的教育价值。


  三、智趣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方法的革新


  (一)情境教学法创新应用


  在智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情境教学法通过多种手段的创新应用,为学生营造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四季》时,教师可以将花朵、雪花、落叶、麦穗等四季的代表性物品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触觉和视觉等感官直观地感受四季的特点。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借助实物增强学生的感知与情绪,从而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除了实物展示,图片、影像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也是营造情境氛围的重要工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图片和音频,为学生打造一个声、音、画俱全的三维立体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播放小蝌蚪成长过程的视频,真实还原蝌蚪从长出后腿到前腿,最终变成青蛙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烦琐的实验记录,节省了时间成本,还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为他们日后学习生物课程奠定了认知基础。


  角色扮演同样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时,学生扮演狐狸和老虎,通过演绎故事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教师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文本。比如,在创设的春天情境中阅读描写春天的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理解课文词句所描绘的景象。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如在扮演《坐井观天》角色后,提问“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提升阅读效果。


  此外,数字信息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场景之中。例如,在阅读《西游记》相关故事时,利用多媒体音响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花果山的奇妙和火焰山的炎热,增强阅读的沉浸感和趣味性,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游戏教学法多样设计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识字量。然而,此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单一的课本学习中,不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趣味识字游戏,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量和学习兴趣。例如,“拼音大冒险”游戏将拼音卡片布置成冒险地图,学生通过认读拼音“闯关”到达终点,在娱乐中完成基础识字任务;“汉字连连看”游戏则借助生字与图片或词语连线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这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识字,寓教于乐,显著提高了识字效率。


  在基础识字教学完成后,教师进一步开展深入的识字教学。为避免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游戏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故事拼图”游戏,将故事内容拆分成拼图,学生拼好后需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从而锻炼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阅读寻宝”游戏则通过在教室或校园内隐藏写有问题的“宝藏”卡片,引导学生在完成课文阅读后,以问题为线索寻找“宝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借助线上阅读游戏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参与“词语接龙大挑战”“故事迷宫探险”等游戏,以延续课堂学习效果,实现课后巩固。线上平台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自动调整游戏难度,增加了阅读学习的便捷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积极参与阅读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优化实施


  因材施教是智趣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群体差异,还存在个体差异。因发育速度的差异,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认知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均有所异同,而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较好地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时,要综合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再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任务分配,进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优化作用。


  合理分组是顺利实施小组合作法的关键。分组时每组应包含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包括成绩较好、中等和稍弱的学生,同时兼顾性格活泼与内向的学生。同时,为便于组织讨论与活动,每组人数应设置在4到6人之间。在明确合作学习流程后,应由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如阅读短文后概括主要内容、讨论问题等。


  小组内成员分工应通过教师分配或学生自主分配的方式,按照学生的喜好和特长进行合理分配。例如,有的学生负责朗读,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有的学生则负责发言。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时,各小组成员均要分享观点,并在互相监督的基础上共同探讨问题,以确保课堂活动的整体参与度。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通过汇报讨论结果、表演故事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并邀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思,各组之间取长补短。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稍弱的小组,教师应客观评价,既要指出不足,也要发现亮点,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间的阅读竞赛,如阅读知识问答比赛、小组故事表演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结论


  在智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程生态的构建通过拓展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及革新教学方法,为低年级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需不断探索与完善,持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策略。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深化智趣教育理念在阅读课程中的应用,结合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发更多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阅读学习体验,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智趣教育理念下阅读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共同推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智趣教育,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发展智慧、感受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君宏.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构建[J].天津教育,2024(11):82-84.


  [2]谢静怡.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情境化阅读教学研究——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J].成长,2023(1):3.


  [3]康宝清.以生为本,构建智趣语文课堂[J].学苑教育,2023(16):19-21.


  [4]李萍.“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新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