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分析— 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分析— 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

50

2023-05-09 14:07:5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相关背景,然后分析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包括龙头引领,产教深度融合,健全协同发展模式;双向对接,实现岗学互通,构建人才培养机制;深度耦合,探索岗课直通,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等等。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相关背景,然后分析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包括龙头引领,产教深度融合,健全协同发展模式;双向对接,实现岗学互通,构建人才培养机制;深度耦合,探索岗课直通,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等等。

  关键词:专业群;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双高计划”;高职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和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明确提出“双高计划”学校和专业群必须秉持服务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心,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性举措强化内涵建设,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由此,高水平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3]。

  2019年12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目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湖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的行业、工种、岗位不断涌现,作为紧跟市场需求,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突显出来,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4-6]。基于此,本文拟以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加以分析。

  一、相关背景

  (一)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概况

  我校地处株洲中心,位于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毗邻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和中国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其中前者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且目前也是国内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制造最大的总成企业,另外园区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上配套的中小微企业37家。我校曾经与三家公司同属中国中车集团管理,是平级的兄弟单位。

  我校对接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了“机车车辆配件制造—大部件制造—机车车辆整机制造”的系列产业链,加之受制造业走向全寿命周期的制造服务理念、绿色制造的环保理念影响,因此亟待系统规划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主体产业促进、龙头专业引领、基础资源共享、培养质量最优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7]。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在内涵式发展方面成绩突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技能竞赛、科学研究、校内培训等方面成绩较为突出,但在服务地方产业集群方面做得还不够,存在群内专业与区域产业关联度不高、对接产业集群能力不足、专业群动态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未能形成依托区域优势发展专业群的裂变和聚焦的动态协同关系。

  (二)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概况

  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自1936年在株洲创建以来,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为核心,加快促进企业孵化和产业裂变,培育发展新动能;以中车株机为原点,先后分离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中车株洲控股、中车制动、株洲联诚、九方装备6家核心部件企业,引领37家骨干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带动链上近400家科技型配套企业协同发展。近年来,株洲在专注于核心技术、核心产业发展的同时,在核心技术相关产业领域拓展市场,坚持同心多元、立体发展思路,充分依托主机企业成熟技术、成熟团队、成熟产品、成熟市场等优势,加强沟通对接协调,探索混改裂变新模式,以求打通创新成果外溢通道[8]。

  目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形成了以五大板块为主的产业配套:一是以中车株机、中车长江车辆株洲公司为龙头的电力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及铁路货车总成和配套区;二是以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株洲国创轨道科技等为核心的主要为轨道交通车辆提供牵引传动、智能控制、安全装备、牵引电机及变压器等核心部件及服务的配套区;三是以联诚集团、九方装备、时代金属、天桥起重、特装科技等为核心的主要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提供配套部件及服务的配套区;四是以铁建重工为主的铁路道岔、施工装备、铁路混凝土制品、电气化制品板块;五是以中车物流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及物流配套区[9]。五大板块相互配合,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整机、核心部件与配套产品、配套设施及服务集群发展的格局,建成了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物流配套于一体的产业链与价值链。

  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裂变提质不断加强,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个产业集群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针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和机遇,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人才。基于此,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唯有形成协同发展模式,促使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多元化、课程体系构建不断创新化、实训资源共享不断深入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10]。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

  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积极对接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了“三大模式、五大融合、六大保障”的“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人才培养机制。

  (一)龙头引领,产教深度融合,健全协同发展模式

  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对标国内优质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群内各专业分别依托行业内优质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人才培养共同参与、专业课程双向对接、师资互聘互认、实训资源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这不仅是专业群对接产业集群的需要,也是专业发展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还是专业建设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集群,专业紧密对接龙头企业,其关键在于无缝对接,核心在于动态调整,根本在于有效协同[11]。

  目前,全球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作为龙头企业要时刻把握行业发展的最前沿情况,在产业结构调整、设备创新开发、工艺方法改进等方面都走在前列,这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其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是专业群动态调整和发展的根本,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也应紧跟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动态调整,从而形成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有效协同发展,如图1所示。

060a85e345d77c7a1332f9278fde83a1.jpeg

  (二)双向对接,实现岗学互通,构建人才培养机制

  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依托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构建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保障机制,创新探索校企双向嵌入式、双主体订单式、现代学徒制3种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如图2所示,校企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为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依据企业一线的生产和管理岗位,进一步分析岗位标准和人才规格,并结合人才培养的规律,遵循政府教育部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标准,提出了人才订单培养、双向参与顶岗实习、双专业带头人共建专业等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要依据学校宏观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及技术标准等融入教学过程,同时对课程、标准进行开发,建立专业课程资源,完善专业群资源库。由此,可实现双向培养对接企业用工需要,并将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现场培训全过程。如此,从宏观的人才培养模式到微观的课程布局都是双向嵌入、双向参与,真正在人才互培、师资互派、实习场地共享方面做到深度产教融合。

0103fc600e25ca11013e39915ce801.jpg@1280w_1l_2o_100sh.jpg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如图3所示,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集群,创新并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双主体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我校近年来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的各公司创建了多个双主体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订单班。

  如图4所示,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集群,探索并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中车株机公司、联城集团、长沙地铁、博众精工等企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如图5所示,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通过三类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要求、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的结合;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课堂与车间、知识与技能、教师与师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五融合”,形成了岗学互通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如图6所示,“双高计划”背景下,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有效协同培养人才主要是依托产学联盟、产业学院、职教集团化、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ISO质量管理六大保障机制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落在了实处。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三)深度耦合,探索岗课直通,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

  “双高计划”背景下,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人才培养实施最终落实在课程上。同时,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岗学互通、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基础,构建专业群专业课程与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岗课直通模式,形成专业群内不同专业课程体系的“多层次”、不同年级层次专业课程体系的“多层次”、不同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进而实现专业基础课程层次共享、专业核心课程层次互通、专业实训课程层次互推的岗课直通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优势互补,校企深度合作,建设资源共享实训基地

  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也体现在实训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要想实现岗位与课程无缝对接,需要认识到实训资源是实训课程的基础,其中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是最宝贵的实训资源。另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内专业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实训基地。据不完全统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内有共建共享实训室13个,其中校企双向培训的实训室有8个,这种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员工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职业教育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而我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积极对接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三大模式、五大融合、六大保障”的“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龙头引领,产教深度融合,健全协同发展模式;双向对接,实现岗学互通,构建人才培养机制;深度耦合,探索岗课直通,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势互补,校企深度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等新机制,形成了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多元化、课程体系构建不断创新化、实训资源共享不断深入化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2-04-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3-29)[2022-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金满文,李云飞,李悦.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度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3):17-20.

  [4]杨文.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21(26):100-101.

  [5]杨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24.

  [6]杨文,童忠文,黄剑锋.产教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科技视界,2021(30):101-102.

  [7]魏明.服务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逻辑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1):13-19.

  [8]赵爽,成康康.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耦合机理研究[J].现代营销,2022(9):92-94.

  [9]罗雪梅.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作用和发展策略[J].商业时代,2008(18):81-82.

  [10]蒋梦诗,沈勤.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2008—2019年28个省域面板数据[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3):37-42.

  [11]林漫森.高职院校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策略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