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论文

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论文

10

2023-05-04 14:13:5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文章首先论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思路,然后以管理会计实务课程为例,论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最后阐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成效。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思路,然后以管理会计实务课程为例,论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最后阐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成效。

  关键词:“课堂革命”;教师;高职院校

  “课堂革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即把课堂作为“主战场”,改革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为此,“课堂革命”成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

  一、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思路

  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课程思政渗透不足、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相脱离、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教师作为“课堂革命”的推动者,应该通过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做好学习评价和反馈等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为此,立足教师视角,笔者提出价值引领、实践激能、评价增效的“课堂革命”思路。

  (一)落实课程思政,打造价值引领课堂

  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即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把握“课堂革命”的正确方向,将价值点纳入课程目标,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课堂[4]。现阶段,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课程思政意识,但对思政元素挖掘和渗透不足,主要原因是其缺乏系统的思政融入路径,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因此,探索系统化的思政融入路径,构造价值引领的思政课堂,是“课堂革命”需攻克的首要问题。

  (二)对接岗位实践,构建能力培养课堂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职业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环节。课堂教学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开展所有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实践过程对接[5]。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能够立足学情,按照教学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规范教学,但对紧跟产业发展和落实岗位实践需求不到位[6]。为此,对接岗位实践,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构建真正的能力培养课堂,是“课堂革命”的核心。

  (三)设计学习评价,实现促学促改课堂

  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推进“课堂革命”的重要保障。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设计包括知识技能和价值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7-8],以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实现促学促改有效课堂构建,是“课堂革命”的保障措施[9]。

  二、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

  笔者现以管理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基于价值引领、实践激能、评价增效的“课堂革命”思路,采取系统化思政路径、真实化实践过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增效评价等具体举措,进行“课堂革命”的实践探索。

  (一)系统化思政路径,实现价值引领课堂

  1.四步式策略,探索课程价值点。课程价值点的确立采用人才培养方案价值目标、课程标准价值目标、课程内容价值点、项目价值点层层分解的四步式策略。首先,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价值目标。其次,结合管理会计实务课程特点确定课程的总价值目标。再次,梳理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提取课程内容价值点。最后,结合各项目的主要内容,分解并对应形成各项目关键价值点,如图1所示。       

  2.一对一方式,挖掘思政融入点。以思政元素与知识技能点一一对应的方式,寻找适当的思政融入点。以“项目六投资决策”为例,项目可划分为四个递进任务,从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出发,可分解得到知识能力点;从项目内容出发,将已提取的项目关键价值点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思政元素,并将知识能力点与相应的思政元素进行匹配,由此明确思政融入点,如表1所示。

060a85e345d77c7a1332f9278fde83a1.jpeg

0103fc600e25ca11013e39915ce801.jpg@1280w_1l_2o_100sh.jpg

  3.“三方位”手段,设计思政课堂。通过任务载体选取、课堂活动设计、评价方法制定“三方位”打造有效的思政课堂。在任务载体的选取上,要有利于思政元素的嵌入。以互斥方案选优融入绿色发展为例,选用光伏发电投资项目作为案例载体,有利于绿色发展思政元素的嵌入。在课堂活动设计上,以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渗透。同样以互斥方案选优为例,从课前阅读了解新发展理念,到课堂观看热点视频、剖析探讨案例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到“两山论”的总结升华,在课堂深入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图2所示。在评价方法制定上,将价值目标纳入课堂评价体系,设计价值目标的评价标准,并采取教师考查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以保障思政课堂改革的有效性。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二)真实化实践过程,强化职业核心素养

  在“项目六投资决策”中,以实例改编的投资项目为载体,以不同类投资方案决策为任务,在具体项目决策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投资项目分析决策能力、评价结果权衡总结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数字化工具灵活应用能力。

  1.通过数据测算训练,提升数据加工处理能力。项目现金流量测算是项目评价的基础。在投资决策的数据测算任务中,学生需根据案例项目,通过案例库查找获取数据并整理至Excel中,并在分析案例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现金流量、资本成本、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从而使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得以提升。

  2.通过方案评价与选优实践,培养投资项目分析决策能力。投资项目方案类型复杂多变,故决策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学生需要分析项目方案类型、特点,制定决策工作程序,选择适当的决策评价方法,方能得出可靠的评价结果。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可以得到锻炼。

  3.通过建议报告拟写锻炼,培养评价结果权衡总结能力。建议结论是决策工作的成果,学生需要综合评价结果给出客观翔实的决策建议或结论。尤其在多方案选优决策中,学生需要权衡各项评价结果做出最优决策,如此其权衡总结能力才可以得到锻炼。

  4.通过各类工具使用训练,提升数字化工具灵活应用能力。项目分析、决策和报告工作依赖各项工具的应用,因此学生在决策工作全过程中需要灵活应用Excel、XMind、共享文档、评价量表等工具,进而使工具灵活应用能力得到强化。

  (三)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学习性评价,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习性评价是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评价[10]。基于学习性评价,可从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效两方面四个维度设计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可借助云班课平台、BI可视化数据平台建立教师与学生动态互动的评价机制。

  1.多维度学习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学习性评价,以改善学生学习表现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应从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效两个方面,以及从价值、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设计评价体系。具体来说,由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并在对班级学生学习有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将价值目标的达成纳入评价体系,同时评价学生对学习持有的态度和发展需要,形成知识技能考核和价值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2.动态互动式评价形式,激发课堂活力。通过云班课平台及时评价学生资源获取、互动讨论、发言等课堂活动参与情况,以及测试、作业等完成情况。同时,利用BI可视化数据平台动态汇总评价数据,掌握学生任务进度及完成差异,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决策相关知识、技能[11]。两大平台有效互补,可实现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动态互动评价,及时评价、动态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针对性。

  三、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成效

  (一)思政渗透有力

  对课程思政成效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95%的学生认为课程能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有重要作用;有97%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全部学生认为课程在引发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思维启发性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思政渗透形式的评价中,85%的学生认为非常自然。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二)职业素养明显提高

  教学改革实施后,通过将教学改革实施班的各项目考核评价结果与平行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实施班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要优于平行班。以“项目六投资决策”为例,如图3所示,实施班在投资项目认知、项目数据测算、评价指标计算、方案可行性评价等知识技能的考核评价中平均得分均高于平行班,且互斥方案比选、更新改造决策和方案组合选优作为投资决策项目中的难点,实施班得分也明显高于平行班。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如图4所示,与课前能力测试评价结果对比,学生职业能力明显提升。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决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且分析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数据测算能力及工具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决策建议归纳总结能力明显提升。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三)学生获得感增强

  从态度和知识技能两个维度,调查学生课程学习的获得感。如表3所示,从态度层面来看,课程采用递进式任务、协作式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课堂掌控力和学习自信心,94%的学生对课程始终保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及时性的学习评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养成,97%的学生认为课程对自身学习态度和习惯有着正向影响;全部学生都以积极态度完成课程所有的学习任务。从知识技能层面来看,94%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有收获,91%的学生有很强的知识技能获得感。

360截图20230324162931037.jpg

  四、结语

  “课堂革命”是对课堂教学的全面变革,是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到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本文提出了价值引领、实践激能、评价增效的改革思路,并将其应用于管理会计实务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课堂革命”这项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来说,还有很多课堂元素需要兼顾,如课程资源的开发、精准化评价的完善、硬件设施的支持等,这将会是一场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活动。


  参考文献:

  [1]裴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课堂革命的动因、主体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1):108-11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12):2-6.

  [3]王建,朱宁波.大学课堂教学革命:内涵、原因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3):41-44.

  [4]郑硕,杜德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19-23.

  [5]壮国桢.高职课堂革命:缘起、路径与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6):38-42.

  [6]张露颖,于志宏.高职教育课堂革命的要义、要素与要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6):104-108.

  [7]李丹,师远贤.学习性评价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0(增刊1):95-102.

  [8]毛刚,周跃良,何文涛.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评价理论发展的路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0(10):22-28.

  [9]徐玲玲,刘徽,曹琦.评价连续体: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22(1):19-24.

  [10]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6(2):1-6.

  [11]邹俊.《管理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人文之友,2020(2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