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科学衔接的写字教学“增”“减”研究论文

2023-05-04 13:39:5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虽然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正在分阶段深入推进,但一年级新生在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中,仍会在写字方面遇到诸多困难。本文基于“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理念,落实《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关注写字的教与学,以学生为本,通过“‘增多’教学方法,激发书写兴趣;‘增加’评价方式,培养良好习惯;‘增进’写字质量,提升书写信心;‘减轻’书写负担,落实‘双减’要求”的三“增”一“减”写字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写好汉字,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生活,达成“学习适应期”各项发展目标
摘要:虽然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正在分阶段深入推进,但一年级新生在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中,仍会在写字方面遇到诸多困难。本文基于“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理念,落实《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关注写字的教与学,以学生为本,通过“‘增多’教学方法,激发书写兴趣;‘增加’评价方式,培养良好习惯;‘增进’写字质量,提升书写信心;‘减轻’书写负担,落实‘双减’要求”的三“增”一“减”写字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写好汉字,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生活,达成“学习适应期”各项发展目标。
关键词: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写字教学
近年来,“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有序推进:一方面,幼儿园在大班落实入学准备教育,满足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前的特殊需要,帮助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在多方面做好入学准备;另一方面,小学一年级严格执行入学适应教育,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幼儿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就要学习描写“一、二、三、上”等17个独体字及“横、竖、横折、撇”等10个基本笔画。一年级语文教师在“小学入学适应期”教育教学中,经常苦恼于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书写笔画不到位、书写速度慢、书写正确率低等问题。
面对写字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小学教师必须了解、熟悉幼儿“入学准备”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书写的困难,坚持“零起点”教学。在设计写字教学时,必须有所调整:“增多”教学方法,激发书写兴趣;“增加”评价方式,培养良好习惯;“增进”写字质量,提升书写信心;“减轻”书写负担,落实“双减”要求。从而帮助一年级新生克服学习写字时遇到的各种困难,达成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各项发展目标。
一、“增多”教学方法,激发书写兴趣
(一)做游戏
一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长期接受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主动借鉴幼儿园“在游戏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中,学习并运用写字知识与技能,激发写字兴趣。
例如,第3课“口耳目”要求学生写“口”和“手”,这两个字中出现了新的笔画“横折”“撇”“弯钩”。学生写“横折”往往不是一笔写成,会先写“横”再写“竖”;写“撇”“弯钩”时笔画往往缺乏弧度,书写不够自然、流畅。在指导书写时,光靠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折的角度”“撇的弧度”“弯钩的弧度”。这时,教师可采用游戏化的教学,让学生动手用塑料吸管、扭扭棒、硬卡纸等折一折、弯一弯……变出笔画的样子,比一比谁做得最像。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可以体验笔画各自的特点,加深对复杂笔画的理解,特别是带“折”的笔画,如“横折钩”“横折折折钩”“竖折”“竖折折钩”等。
学生学写“撇”“捺”时容易混淆,教师可用“镜面示范”(如图1),带着学生一边说(学握笔做手指操:画横,画竖,画三角。画撇,画捺,画圆圈。左半圆,右半圆,合成一个大圆圈)一边做。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做动作,达到复习基本笔画写法和锻炼学生手腕肌肉等目的。一年级第一学期每节语文课的后10分钟提笔写字前,都可以让学生做做“学握笔做手指操”,促使学生从模仿教师动作,到自己慢慢体会、领悟:写字时手腕不能僵硬,要灵活,才能把笔画写好,把字写好。
(二)念儿歌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儿歌,把写字姿势与笔画特点等编成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帮助学生轻松记忆、掌握所学的内容与要点。
一年级第一学期,特别是“入学适应”的第一个月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时的正确坐姿。除了出示握笔姿势、坐姿的图片和教师的亲自示范,还可以教给学生《握笔口诀》《写字歌》《田字格拍手歌》等(如图2)易学易记的儿歌,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要领,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一些不好的习惯。
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可以根据特点,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撇要撇出尖,捺要捺出脚,提要提出峰”这类儿歌虽然简单,但对帮助学生理解笔画特点,有非常好的效果与作用。教科书安排的“书写提示”栏目中的“笔顺规则”也非常适合学生背诵、记忆,如“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等,都是先让学生熟读成诵牢记后,再慢慢领悟这些“笔顺规则”的含义,并在书写汉字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三)看笔顺
“笔顺”一直是学生学习写字的难点,学生在“适应学习”阶段就会碰到“耳”“火”“虫”等笔画较多、笔顺较复杂的字。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中每一个要求写的字都标注了“笔顺跟随”,用“红、灰”颜色的变化,动态呈现了每一个字的笔顺。不少一年级语文教师片面认为“笔顺跟随”是要“考”的、必须掌握的,要求学生在写字本上按照书上的样子,把每个字的“笔顺跟随”都写一遍。这样做增加了学生额外的负担,与“笔顺跟随”是用来帮助学生正确写字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实,希沃白板软件或其他配套的课件中,都自带了生字笔顺的动画演示。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笔顺动画,直观动态的笔顺演示能帮助学生记住基本笔画和每个字的笔顺。
(四)打样子
学生写的字往往与语文教师的字有几分相像,一年级学生很会模仿教师的运笔和笔顺,所以教师要非常慎重地在学生面前写字。在“入学适应期”内,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学生在写字本上“打样子”,让学生照着“样子”书写。在批阅时,如发现学生有字写错,一定要把学生叫到身边,当面帮学生“打样子”,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顺和笔画。
(五)练控笔
学生写笔画和汉字时可能出现写字特别用力、无法控制笔画轻重、写的字歪歪扭扭、字大小不一等问题,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笔画的正确写法,也是因为他们年龄还比较小,手部小肌肉还没有发育成熟,需要一些辅助练习。
学生在大班时已经能比较熟练地使用画笔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手部小肌肉在画线、涂色等精细动作的运用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对控笔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特别关照,允许他们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在写字教学时,小学教师也可借鉴幼儿园锻炼精细动作的教学方法,利用写字课或课后托管服务的时间,让学生适当练习“控笔”,锻炼精细动作,锻炼手部小肌肉,使学生在有趣的、不枯燥的控笔练习中写好笔画,写好汉字。
教师可打印一些形状丰富的练笔线条、图形、图案(如图3),通过“摹影+描红+临写”的方法,画各类笔画线条,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训练学生的手腕稳定性,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观察力。通过“控笔练习”,训练控制运笔,帮助学生写好汉字,在“入学适应期”打牢语文基础,不让学生因写不好笔画和字而苦恼,产生不必要的“怕写字”“厌学习”的情绪。
二、“增加”评价方式,培养良好习惯
写字教学常用的策略有“导、练、展、评”“练、导、练、评”“练、评、展、导”。无论选用哪种策略,有效的评价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和改善教师的教。入学适应期间,教师应该大大增加对学生写字的评价,恰当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书写效果、写字习惯等,包括握笔姿势是否正确、写字坐姿是否端正、书写笔顺是否无误、簿本页面是否整洁、使用橡皮是否频繁等,让评价真正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学生书写效果的作用。
评价应包括即时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即时评价,可以学习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方法,盖红色五星章(或笑脸章)、奖励卡通贴纸、为你点个“赞”。过程性评价,可以为学生建立写字成长记录袋,在班级墙上展示学生优秀写字作业,在班级群中发布书写评价情况等。
教师在“入学适应期”应注重学生书写效果的评价策略,加强书写习惯的指导,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促进写字教学。
三、“增进”写字质量,提升书写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字学习与写字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适应课堂写字教学与课内描写汉字的要求,这部分学生写字的质量有了保障与进步,有要写好每个汉字的强烈愿望,满怀书写的信心。同时,仍旧会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各种不适应,这需要教师关注个体差异,想方设法确保这部分学生写字的质量和书写的信心。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新生之间存在的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可通过正面肯定和鼓励,支持学生不断获得写字成功与进步的积极体验,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教师切忌在写字教学和评价中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避免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在写字学习和书写方面的信心遭受挫折。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王羲之、怀素等古代名人勤奋练字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练习,现在写得不好没关系,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进步。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入学适应期”中树立“提笔即练字”的信念,每次提笔写字也需要给学生营造氛围感、仪式感,提醒、激励学生:“我们要写字啦!让我们握好笔,坐端正,抬起头,摁好纸,看清楚,认真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每一个字都写好!你们有信心吗?”学生精神饱满,齐声应答。
四、“减轻”书写负担,落实“双减”要求
统编教科书写字板块编写特点是“认写分流”“先认先写”“多认少写”,逐步发展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一年级语文教师在设计写字作业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双减”和“作业管理”各项要求,减少写字量,切实做到“多认少写”,尽量避免大量机械抄写,练字重在质量,关注效果,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循序渐进,保护学生的写字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学生会经常遇到要写自己名字的情况,虽然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学习准备”中“学习能力”发展目标明确要求幼儿大班学生“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学生姓名的字数较多,姓名中有笔画较多的字,如“穆”“塞”“斯”“热”这些字笔画较多,字形结构也比较复杂,学生书写自己的名字存在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打印一些学生姓名的贴纸,发给学生,当需要学生书写姓名时,可以撕下一条贴在“姓名”处,在“入学适应期”内,尽量减轻学生书写自己姓名的负担,等学生识字写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指导学生书写自己的姓名。
综上所述,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教师应合理安排写字教学内容的梯度,坚持零起点教学,帮助学生达成学习能力的发展目标,认真书写汉字,感受写字的意义和乐趣。一年级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小协同,为入学新生在书写能力方面,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科学衔接。
参考文献:
[1]李一村.重视笔画笔顺教学,规范汉字书写——对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书写提示》栏目的研读[J].小学语文,2016(04):22-24.
[2]王美琴.紧扣教材遵循年段提升能力——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写字教学谈[J].课外语文,2018(22):39+113.
[3]杨斌.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J].文学教育(下),2018(04):179.
[4]李建红.写字教学“三步”走[J].文理导航(下旬),2014(0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