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专项化教学在高中篮球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专项化教学在高中篮球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1

2025-08-19 17:21:1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为分析专项化教学在高中篮球课堂应用的实际效果,提升篮球教学的专业化水平,本文针对两个高二班级实施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耐力、篮球技能等领域进行了比较,为专项化教学的深度实施指明了方向。

  摘要:为分析专项化教学在高中篮球课堂应用的实际效果,提升篮球教学的专业化水平,本文针对两个高二班级实施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耐力、篮球技能等领域进行了比较,为专项化教学的深度实施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专项化教学,篮球教学,高中课堂


  作为一项广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篮球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抗压能力。在高中阶段开展篮球教学,不仅是为了满足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高中篮球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篮球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这就需要研究专项化教学在高中篮球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专项化教学对高中篮球教学的影响,为高中篮球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高中篮球课专项化教学流程


  一个精心设计的篮球教学流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还能够激发其对篮球运动的持久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最终实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目标。为了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阶段,环环相扣地开展高中篮球课堂的专项化教学。


  1.课前准备阶段


  准备工作始于对班级学生篮球技能水平与兴趣偏好的全面调研。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一对一交流等方式,收集信息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设定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任务,如“在本学期结束前,使全体学生投篮命中率平均提升10%”“通过团队战术演练,增强班级成员间至少两项的协作技巧”等具体、可度量的教学目标。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体能状况,将学生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或更多层次,每个层次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与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同时,教师需要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并结合沪教版《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教材,准备技能训练、体能锻炼、规则讲解等多方面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如技能分解图解、视频示例等。此外,教师应事先检查篮球场地是否平整、有无杂物,篮筐稳固有无损坏,篮球数量是否满足分组练习需求,同时准备充足的备用球及急救包等,并预先规划好热身活动,从而确保每一节篮球课都能安全、高效、富有成效地进行。


  2.课中实施阶段


  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应引导全体学生完成一套科学设计的热身活动(大约持续15~20分钟),从轻松的慢跑开始,逐渐过渡到动态拉伸,重点放在腿部、腰部和上肢的灵活性提升上,如摆腿、臂圈、髋关节环绕等动作。紧接着,融入篮球基本动作的轻量级练习,如胸前传球、地滚传球以及低强度的左右手交替运球,这些不仅能预热肌肉,还能唤醒篮球手感。进入核心教学阶段后,教师可以采用分步教学法,首先,在黑板或屏幕上展示跳投等关键技术的分解图解,详细解释动作原理,如跳投时脚尖对准篮筐、膝盖微弯蓄力、手臂呈L形释放等关键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模仿练习,每组配以辅助教练或高年级球员作为指导。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提供个性化的技能指导和反馈,针对每位学生的技术弱点进行强化训练。例如,针对部分学生跳投时出手点过低的问题,教师可进行一对一纠正,强调手臂跟随动作的重要性,并通过设置标志物帮助调整出手高度。为了提高实战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中穿插开展3对3或5对5的小型比赛。比赛中,教师和助教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决策能力、团队协作及技能运用情况,适时叫停比赛,就地分析某个精彩配合或错误操作,引导学生在实战中学习。通过“示范—模仿—纠正—再实践”的闭环教学,不断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篮球技巧和比赛意识。


  3.课后反馈阶段


  课后阶段,教师应组织简短的反思会议(约10分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成功经验与遇到的困难,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表扬进步,指出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教师可通过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或班级微信群布置“观看—分析—反馈”的视频作业。学生需要回顾自己在课程中的技能操作录像,自我诊断技术动作的不足之处,撰写简短的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实行同伴评价机制,让学生相互观看视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相互学习。对于学生在体能与技能方面的表现,教师应设计包含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篮球基础技能(如罚球命中率、运球绕杆时间)的综合性评估,记录每位学生的成绩变化,依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计划,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必要时进行灵活的小组重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恢复,尽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拉伸放松指导与营养建议,如静态拉伸和使用泡沫轴缓解肌肉紧张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中篮球课专项化教学效果研究


  本文结合上述高中篮球课堂专项化教学流程,获取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篮球技能测试结果。以此为案例,分析专项化教学在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激发学生潜能方面的应用效果。


  本文选取高二年级实施篮球专项教学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实验的公平性。具体而言,从该年级中随机选定两个班级的男生参与本次教学实验,这两个班级的男生总数均为30人,以减少变量干扰。其中,A班被设定为控制组,继续沿用传统篮球教学框架,作为比照基准;而B班则作为实验组,引入先进的专项化教学策略,使用高度针对性与系统性的训练方案,探索其对提升学生篮球技能与体能的具体效果。通过组间对比分析,科学、客观地评价专项化教学法在高中篮球课程实践中的实际效能,为优化体育教学方法提供实证依据。


  教学周期定为2023年9月至12月,共计14周。实验前后,针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能进行标准化测试,旨在通过直接比较,客观评估专项化教学的干预效果。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实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与分析。针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T检验,以此来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为教学效果的定量评估提供精确的数学支持。


  1.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班(采用专项化教学)与对照班(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干预前后的身体素质变化,详细分析研究结果中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揭示专项化教学的具体影响。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在研究初期,教师对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5米折返跑、800米跑和50米跑这四个项目进行标准化测试,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所有项目的P值均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意味着在实验开始前,两组学生在上述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14周教学结束后,再次围绕这些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着重分析实验后数据的变化。在5米折返跑和50米跑这两项测试中,实验班学生相较于对照班学生展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针对篮球运动特点设计的专项化教学策略在短期内能有效促进学生速度和灵敏性的提高,在提升篮球运动所需的关键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之下,立定跳远和800米跑测试结果则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虑到增强耐力和下肢力量通常需要更长期的训练积累,14周的教学周期可能不足以显现专项化教学在提升此类身体素质上的独特效果。


  无论是在专项化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体现在实验后各项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优于实验前。专项化教学在特定领域(如速度和灵敏性)的明显优势,体现了其在高中篮球课堂中作为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的价值。


  2.篮球技能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篮球教学的具体需求,选定运球、投篮和篮板争抢作为篮球技能测试的核心项目,其中运球测试侧重于考查连续运球绕障碍物的流畅度与控制能力,投篮测试关注定点投篮的命中率,篮板争抢则用于评估学生在模拟实战中的篮板球获取能力。在实验开展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全体学生均接受了双盲测试,其数据随后被录入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以确保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篮球技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反映的数据分析来看,实验初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上述三项篮球技能上的表现并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两组学生在篮球技能的起始水平上基本一致。然而,经过为期14周的系统化教学实践,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运球流畅度、定点投篮准确率以及篮板争抢能力方面展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0.05),尤为突出的是运球和投篮技能的提升达到了高度显著水平(P<0.01)。这意味着,相较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在篮球运动的多个关键技术环节上取得了更为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运球控制和投篮精准度上进步巨大。因此,基本可以判断这种显著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专项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专项化教学模式通过融合课前的自主预习与课上的实战演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与技能掌握的深化,展现出该模式在提升高中生篮球技能方面的显著成效,进一步验证了专项化教学在优化中学体育教育,特别是高中篮球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与广阔应用前景。


  专项化教学模式对于开展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价值,也为高中篮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专项化教学展现出诸多积极影响,但其有效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培训、课程资源调配、评价体系构建等。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土特色的专项化教学路径,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并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符合自己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顾雪珍.“双新”背景下高中篮球专项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3(36):81-83.


  [2]欧阳诗文.高中篮球专项化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2022(Z1):5-6.


  [3]秦洪敏.高中篮球模块专项化教学设计———以实战能力进阶为导向[J].江苏教育研究,2023(15):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