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大美育视域下“国宝策展人”课程传承经典教育实践研究

大美育视域下“国宝策展人”课程传承经典教育实践研究

2

2025-06-25 15:42:3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课程,“国宝策展人”课程通过让学生深入探索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培养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基于大美育理念和跨学科教育理念,探索“国宝策展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遇到的挑战,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摘要: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课程,“国宝策展人”课程通过让学生深入探索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培养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基于大美育理念和跨学科教育理念,探索“国宝策展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遇到的挑战,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大美育“国宝策展人”课程设计教育实践

  大美育理念强调通过广泛的美育活动,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该理念超越传统美育的范畴,主张美的教育应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等多种美的体验与认知。

  在大美育理念的指导下,“国宝策展人”课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课程,强调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促进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探究问题。课程融合历史、艺术和语文等学科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宝背后的文化与历史。此外,课程倡导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策展实践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宝策展人”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一、确定课程设计

  “国宝策展人”课程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课程,旨在深化学生对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初步了解课程导入的国宝故事,到理论学习中对国宝背后文化和艺术进行深入探索,再到实践操作中策划自己的国宝展览,学生不仅增强历史观、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并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此外,通过展览回顾与反思,以及拓展活动的创意表达,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化对国宝文化的理解,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国宝策展人”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意义。

  二、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接触国宝及其背后的故事,学生不仅学习关于这些宝贵文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感受这些国宝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和历史价值。“国家策展人”课程设计中包含了对国宝艺术价值的分析讨论,如对某一件国宝的色彩、造型、工艺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鉴赏中学会欣赏美、理解美,进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观。通过策划展览活动,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呈现国宝,更要学会如何创新向公众传达国宝的文化价值。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展示古代文物的魅力;或是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将国宝的历史背景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展示其跨时代的价值。在“国宝策展人”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历史知识与艺术鉴赏、文学理解等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完成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例如,学生策划一个以宋代青瓷为主题的展览,不仅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还要学会如何用文字和影像来展示其艺术之美,甚至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三、组织课程实施

  “国宝策展人”课程的设计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国宝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的理论学习,到策展技巧和展览实施的实践操作。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课程还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探索,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国宝研究中来。

  大美育视域下的“国宝策展人”课程,旨在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育他们的审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image.png

  1.初期准备阶段: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国宝图片和相关视频,如展示四羊方尊的详细图像和讲解其象征意义,展示兵马俑的挖掘现场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这些壮观的历史发现。此外,教师通过讲述与国宝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如四羊方尊中的神话传说或兵马俑制作背后的故事,使国宝“活”起来,为学生提供视觉和情感的双重体验。

  通过吸引学生的视觉和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增加互动性,让学生观察其细节,引发他们对国宝及背后丰富文化内涵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国宝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知识学习阶段:深化理解

  通过结合历史课程,教师可以运用PPT和视频资料系统讲解国宝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四羊方尊的铸造技艺和艺术风格,探讨其在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兵马俑反映了什么样的军事思想等并深入探究。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引入专家讲座或虚拟博物馆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对文物和历史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在课程初期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件国宝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入探索与其相关的信息。学生要查找各种资料,详细了解所选国宝的历史背景、艺术特性,以及它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这一过程涉及对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艺术品解读的深入研究,鼓励学生探索多方面的知识。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寻找和筛选信息,还要在团队中开展有效的合作。他们需要分工合作,结合各自的特长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对于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最终,每个小组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并在班上进行展示。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在公共场合锻炼演讲和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获得了有关国宝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研究团队合作和公共演讲等多方面的技能。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实践操作阶段:策展实践

  在学习必要的国宝知识后,学生将分组挑选特定国宝进行更深入研究,包括历史背景、艺术特征、文化意义等,并策划一次以该国宝为主题的校内展览。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国宝的特点选择展览主题。首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资料,并撰写展览介绍。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展览布局设计、展品介绍撰写、展览宣传等知识。再次,小组讨论确定展览布局,制作展览板、展品介绍卡和宣传材料。最后,在学校举办展览,邀请师生参观,小组成员进行现场解说。例如,选择兵马俑的小组可以设计一个主题为“秦始皇:帝国与永恒”的展览,通过模拟出土现场,让观众深入了解兵马俑的历史意义。每个小组须完成展览方案,包括展览布局设计、展品介绍撰写、展览宣传计划等,并在班级或学校内实施展览,邀请师生参观。

image.png

  4.反馈与评价阶段:回顾与反思

  展览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全班的回顾会议,让学生展示和反思整个策展过程。在这一阶段,每个小组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详细展示他们从初步的国宝选择、研究过程、展览策划到最终的展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策展中遇到挑战时,如时间管理、团队合作中的分歧、与预期不符的参观者反应等,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此外,教师和学生应对每个小组的展览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展览的完成度和创意,也要重视学生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反馈,学生能获得宝贵的经验,为未来实施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同时提升自我反省的能力。

  5.拓展活动:创意表达

  课程的拓展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将课程学到的知识与个人兴趣和创意相结合,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国宝的理解和情感。例如,以兵马俑为灵感,学生可以创作绘画,描绘兵马俑战士的英姿,或编写一首诗歌,表达对古代士兵的敬意,以及对永恒主题的思考。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可以尝试撰写以“兵马俑”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通过虚构的叙述,探索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展现个人对这一国宝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

  这些创作不仅可以在班级内部分享,也可以通过学校网站、社交媒体或校刊等平台发布,让更广泛的群体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这样的拓展活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胡碧波.微风入堂,传承经典—微课在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教育,2022(12):79-80.

  [2]徐洪洋.传承经典—乡土陶艺在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J].中外交流,2021,28(3):1171.

  [3]黄秋艳.让美术教育传承经典的文化—例谈小学美术课堂提升学生鉴赏力[J].少儿美术,201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