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2025-06-25 15:30:0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生活化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其将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深入探讨了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着眼于通过项目式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将美术教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中,使学生既能在美术学科中享受学习过程,又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所学。
[摘要]生活化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其将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深入探讨了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着眼于通过项目式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将美术教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中,使学生既能在美术学科中享受学习过程,又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所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教学
美术既是一门传承文化的艺术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在面对发展较为快速的初中学生群体时,美术教学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生活化教学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更富有趣味和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的定义与内涵
(一)生活化教学的定义
生活化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促使他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强调让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和个人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要求建立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直接联系,包括将学科概念、技能、方法等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使学习更具实用性。生活化教学注重让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情境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科知识更易于被理解和记忆。生活化教学倡导通过多学科整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解决问题、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生活化教学致力于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
二、生活化教学与美术教学的关系
(一)情感共鸣与表达
生活化教学强调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激发其情感共鸣,使学生的学习有更深的情感投入。美术教学注重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情感和体验,通过视觉语言传递情感信息。通过美术教学,学生能够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融入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生活化教学强调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而美术教学提供了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由创作表达个性,发展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生活场景的艺术表达
生活化教学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使其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学生通过创作作品,将所学美术知识融入生活中。生活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感知和理解,提高对日常事物的欣赏能力。美术教学通过教授艺术史、审美理论等,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力,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发展。
(三)实践性学习与创造力发展
生活化教学倡导实践性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在创作中的实践性学习,通过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美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学科整合的平台,学生学习的美术作品往往涉及历史、文学、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三、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目标要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喜好和需求。教师要确保教学目标与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相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实际意义和参与感。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并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既包括学科核心知识和技能,又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更富有实际意义。教师可以选择包括线条、色彩、形状等的基础绘画和造型技能,帮助学生建立美术基础;引入艺术史和文化元素,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培养跨文化的审美意识;安排户外写生和实地考察活动,使学生能够观察并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感受;选取身边的文化符号、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学生的创作素材,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审美观察和表达兴趣;使用美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和形式的任务,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真实项目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设计项目时,要确保项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项目式学习时,教师要明确项目的教学目标,并提供明确的评估标准,使学生能够自我评估和教师进行有效评估;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项目,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协同学习能力的发展;分配不同的角色,确保每个学生在项目中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制定项目的阶段性计划,确保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将项目的结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安排项目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向同学、家长和社区人员展示他们的成果。
以项目“探索身边的文化符号”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文化符号,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关于文化的观察和经验。学生小组选择一个文化符号,如节日、风俗、标志性建筑等,展开深入的调查,包括实地考察、采访、查找相关资料等。根据调查结果,学生需要制定艺术创作计划,包括选择艺术素材、设计构图、确定表达方式等,然后按照计划开始艺术创作,可以选择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对所选文化符号的理解和情感。项目结束后,学生反思并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在此期间,教师要从艺术创作的创新性、表达力、对文化符号的理解等方面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并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
2.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侧重于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明确任务的学习目标和期望成果,确保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将任务置于真实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包括艺术材料、参考资料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在任务中解决问题、提出创意和实践技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提供定期的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调整任务策略和提高绩效;给予学生展示他们完成任务成果的机会,让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
以任务“创作属于你的文化海报”为例。任务目标是通过创作文化海报,让学生表达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知、自豪和理解。首先,学生展开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调查,包括历史、传统、风俗等方面,并收集图片、文字等素材,用于后续创作。接着,学生使用艺术材料和数字工具,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文化海报,展现文化特色。学生完成文化海报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向其他学生解释海报中的元素及其寓意。最后,全体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关注海报的创意性、符号使用的深度、设计元素等,并向创作者提供反馈,以便创作者在未来的任务中进一步提高创作技能。
在生活化教学中,美术教育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学生的生活、文化、社区相互融合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美术爱好者和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倪诗怡.浅谈初中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2):117-118.
[2]毛利群.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0(25):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