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在深度阅读中挖掘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在深度阅读中挖掘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1

2025-06-24 16:22:5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阅读不仅仅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获取,而且是读者将已有知识及情感态度融入到文本中,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交流,通过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进一步,深度阅读是一种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方式,旨在提升学识修养、理论思维和工作能力。

  [摘要]阅读不仅仅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获取,而且是读者将已有知识及情感态度融入到文本中,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交流,通过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进一步,深度阅读是一种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方式,旨在提升学识修养、理论思维和工作能力。对于英语课阅读教学来说,开展深度阅读是极其必要的。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从解读语篇内容、丰富语篇类型、设计阅读活动、优化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深度阅读,并在过程中明确育人目标、丰富育人方式、实现育人价值、优化育人效果,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育人,深度阅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育人任务,实现育人目标是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使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英语能力上,新课标不仅要求阅读词汇量的增加,还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注重发展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比如,要求学生能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对所读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反映和理解,能从书面语篇中判断和归纳作者的观点及语篇的主旨要义。深度阅读还涉及到对书中概念的深入探索,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知识到不同的场景中。


  在深度阅读能力培养中,可以将语篇学习和育人目标结合起来,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育人价值。本文以闽教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8 The Universe Part B为例,说明如何在深度阅读中挖掘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一、解读语篇,提炼精华,明确育人方向


  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需要透过知识的表层,去追寻知识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传承。而深度阅读意味着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理解,而是深入挖掘信息背后的本质和深层意义。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话题为The Universe,介绍太阳、地球与月亮的天文知识。Part A讲述Sally’Dad就孩子们在赏月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介绍了月亮是否发光、月亮上是否有人类、树木和玉兔等情况。该语篇通过学习月亮的特征和月球上存在与不存在的事物的基本情况,认识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Part B是配图说明文,文中谈及太阳、月亮、星星的基本特征、光源和太阳、地球、月亮三者间的运转关系。该语篇在语篇一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太阳、月亮、地球和星星的信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Part C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复习。分析单元话题,可知本单元主题范畴属“人与自然”,涉及主题群为“宇宙探索”,子主题(二级)内容为地球与宇宙探索。

f35a0592be8c0cf337151e4d3af69aa.jpg

  明确单元主题群后,教师还应深入分析学情。因为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相关话题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储备等个人情况是理解单元主题的基础。对于宇宙,学生已经具备较多的知识积累,他们在语文课中学习过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羲和浴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中国传说故事;在四年级的《科学》中,他们学过了太阳、月亮、地球和星星的光源问题及地球与月球的公转方式。故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可将本单元内容分解为三个子主题,即“了解月亮”“探讨太阳”“解密天宫”,并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为: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从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坚定航天强国梦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植下中国航天梦的种子。基于这一单元主题育人内涵,制订本课时目标如下:


  1.在语境中理解语篇内容,通过文本视听、文本朗读、观察猜测、问答交流、动手操作等形式,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光源及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运转方式。


  2.借助关键词,在招募科普志愿讲解者的活动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本课语言,讲解太阳、月球、地球、火星等宇宙天体的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语篇,对比中国古代神话与梦想成真的现实成就,从中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个目标遵循了综合性、可发展性和可检测性的原则,层层递进,直指单元主题意义,明确了本节课的育人方向。


  二、补充多模态语篇,感悟主题,丰富育人方式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应以多模态形式呈现,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提供多元的语境场域。教师可基于教材语篇的主题,筛选课外多模态语篇,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理解单个概念或信息。


  如以海报的形式,调动学生参加招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兴趣;以信息卡的形式,将各个宇宙天体的信息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提示,在建构宇宙天体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航天人对宇宙的大胆探索与想象,体会到在征服宇宙的探索道路上,中国航天人的无所畏惧;以视频的形式,直观呈现中国航天历年的成就,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从中领悟到中国航天人的不倦探索与无私奉献;以图片的形式,将神话故事与现实成就一一进行对比,清晰地展示航天梦想的逐一实现,明白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必须勇于创新突破;最后水到渠成地运用音频,出示习*平总*记对青少年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实现航天强国梦的正确价值观。


  三、开展多种阅读活动,领悟思想,实现育人价值


  深度阅读不仅仅是理解故事情节或人物特征,更重要的是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精神内涵。


  (一)学思结合,趣探宇宙之“妙”


  学习理解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这三层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本节课所学的宇宙知识比较枯燥,教师通过激活背景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学习主题之间的关联,激发对主题的探究兴趣;再根据六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对有深度的问题感兴趣这一学习心理,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于构建知识化的知识体系中,感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感知主题意义。


  1.活动一:激活经验,激发探索期待


  课始,老师让学生从“shine,there be and Chinese story”三个角度,说说自己对“the moon,the sun and the earth”的了解,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畅所欲言。如对月亮、太阳和地球是否发光,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The moon and the earth don't shine.Their lights come from the sun.The sun shines day and night.”对于在月亮、太阳和地球上存在的事物,学生利用Part A所学句型进行生动的描述,如“There aren't any people on the moon.There aren't any living things or plants on the sun.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oceans,many other things on the earth.”对于有关这三个天体的神话传说,孩子们更是展示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积累,如“嫦娥奔月、羲和浴日、夸父追日、祝融取火”等,为后面的神话梦想与航天成就的对比埋下伏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以“What else secrets do you want to know?Are there any new knowledge in the text?”两个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继续探究宇宙天体的积极性,而且从中发现认知差距,形成探究主题的学习期待。


  2.活动二:巧设问题链,乐探天体之“秘”


  问题链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教学中设计的层次鲜明、系统渐进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带着问题进入到对文本探究的状态,才能透过语言获得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本节课教师首先提出“What celestial bodies are talked about in the text?”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明确本篇文章探讨的对象为“the moon,the sun and the earth”;接着教师以“What's in the sky?How does it look like?Why does it look small?When can we see it in the sky?”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语篇的第一段,并根据问题圈出本段的关键词为“in the sky,look small,far away,in the day,at night”,由此构建起三个天体的光源这一基本特征的知识框架;文本第二段的学习中,教师以“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agraph?”让学生一下抓住本段的主旨,并于“How do they go around?Can you use the instrument to show it?How long does the earth go around the sun?How long does the moon go around the earth?”从中发现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间的运转方式、各自的运转时间以及由此带来的四季更替等变化。通过低阶到高阶的问题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加深了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e2410507cb616f99c1fc8d9cd9d380f.png

  (二)学用结合,会说天体之“秘”


  在应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应用等活动,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内化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内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本文作为宇宙说明文,句子长,趣味性少,科普味浓,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先通过say a chant巩固文本重难点句子,再让学生根据板书复述文本内容,于多形式的描述、阐释中内化语篇知识,为后续的输出应用作好铺垫。最后以“参加科普志愿讲解员”的招募活动为应用情境,让学生借助信息卡的帮助,在小组讨论、完成讲稿、模拟讲解中,从可见性、光源、相关的神话传说、现实成就等方面,将原本零散的宇宙天体知识系统化,并在讲解中进一步感受到宇宙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宇宙,并从神话与现实的对比中,内化主题意义,树立起航天强国梦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为了让学生发现the universe蕴含的深层的“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这一主题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推理、评价、想象等迁移创新活动,进一步深化主题意义,坚定“敢上九天揽月”的航天文化自信。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比神话梦想与现实成就,从中推理出“梦想成真”的原因在于中国数代航天人的努力探索与无私奉献,并对自己所了解的航天人进行评价,发现他们所代表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然后想象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的航天技术还会有哪些新成就与新突破,最后水到渠成地出示习*平总*记提出的“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建设航天强国”的殷切嘱托,为学生埋下航天强国的种子。


  四、巧设作业,拓展主题,优化育人效果


  有效的作业设计是落实育人目标、优化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本节课教师从主题the universe出发,基于本课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文本及学生想继续探索的问题,设计了如下两道作业:


  作业1:你了解自己的地球家园吗?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重要卫星,也有不少奥秘哟!请认真阅读短文,并完成相应练习。


  作业2.1:Make an information card(选做其一)


  浩瀚的宇宙中,有不计其数的天体。你还想了解哪些天体呢?上网查找资料,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天体,完成信息卡,并将天体的照片粘贴在信息卡内,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作业2.2:Read more books about the universe.You can choose one to read,and write down your ideas about it.自选一本绘本进行阅读,也可以另选其他关于宇宙的绘本,写下你的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


  以上两项作业聚集单元主题,关注学生兴趣热点,育人目标明确,难度适宜。作业1是课本内容的补白;作业2则是二选一的选做题,通过上网搜索、阅读绘本等方式,鼓励学生继续探讨关于the universe的话题,进一步拓宽了育人途径,拓展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知,优化了育人效果。


  综上所述,深度阅读是一种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思考和努力的活动,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义,还要能够挖掘信息背后的深层含义,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更新育人理念,通过认真研读语篇、不断丰富语篇类型、设计阅读活动、优化课后作业,将学科育人的目标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充分彰显英语学科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左小玉.主题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育人蓝图构建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3,46(5):20-24.


  [3]杭玉洁.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开展学科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3,46(5):31-36.


  [4]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4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