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建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助力论文

2025-06-17 16:23:1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建构生态课堂,教师作为生态课堂的建构者,应当善于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习任务单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支架,可以被用来建构生态课堂。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建构生态课堂,教师作为生态课堂的建构者,应当善于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习任务单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支架,可以被用来建构生态课堂。为发挥学习任务单的作用,文章在论述学习任务单及其与生态课堂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学习任务单的运用原则,并以《曹冲称象》为例,从课堂导入、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这三个环节入手,具体阐述以学习任务单为支架建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学习任务单;学习支架;《曹冲称象》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新时期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建立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将变革教学关系提高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上来,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任务单为支架,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建构生态课堂。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将学习任务单作为学习支架,依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并将其运用于课堂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练习环节,切实地辅助学生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顺利建构出语文生态课堂,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关系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支架,一般情况下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设计出的学习辅助工具[1]。
2.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激发学习者的生命潜能,促使学习者持续发展的教学形态。生态课堂的本质为“三生”,即生本、生活和生长。其中,生本是核心,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本,精心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机会;生活是基础,即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投身多元、多向、多层互动,牢牢地掌握学习主动权;生长是目标,即学生需要在彰显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持续发展[2]。
(二)关系分析
生态课堂的建构过程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任务单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如在生态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搭建展示的舞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确定后续教学要点。在生态课堂的讲解环节,教师可以围绕教学要点,运用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点拨,助力学生建构正确而深刻的认知。之后,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运用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课堂总结。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地运用阅读、对比、分析、总结、交流、批判等方式,扎实地掌握学习内容,习得学习方法,锻炼多种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二、以学习任务单为学习支架建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生态课堂本身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3]。而学习任务单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应当具有生本性,否则将成为学生参与生态课堂的一大阻碍。具体来说,学习任务单的任务内容和难度应当契合学情,让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机会;任务形式要具有趣味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性原则
生态课堂被视为学生不断发展的沃土,其要求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从而获得发展。首先,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必须要在契合学生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难度,便于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其次,生态课堂推进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发展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要灵活地将学习任务单应用于生态课堂的不同阶段,创设出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积极体验获得更好的发展。再次,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形式、难度都应有所调整,以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最后,学习任务单的应用时机、应用方式等也应不断变化,让学生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机会。
(三)互动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是生态课堂的双主体,生态课堂在师生互动下不断完善。这意味着在建构生态课堂时,教师不能仅将学习任务单发放给学生,还应在学生完成其中的任务后,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这样,生态课堂方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学生也会在不同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以学习任务单为学习支架建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
要想有效地建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师需要在遵循生本性、发展性和互动性原则的基础上,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为切入点,始终结合教学需要和学情,灵活地将学习任务单应用于生态课堂的导入环节、讲解环节和练习环节,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竭尽所能地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指导。
(一)导入环节应用学习任务单,辅助学生自学
语文生态课堂注重先学后教[4]。其中,导入环节是学生进入生态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教师要运用学习任务单指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促使学生有目的、有依据地投身自主学习中,建构初步认知,同时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学习意识,锻炼学习能力,为参与后续的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了解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确定课堂教学要点,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以《曹冲称象》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向他人讲述这个故事。要想实现此目标,学生需要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了解曹冲为什么要称象以及曹冲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基于此,教师结合故事内容,为学生呈现《曹冲称象》学习任务单中的自学单。
《曹冲称象》学习任务单1:自学单
【任务情境】“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人有大智慧,而表现主人公智慧的故事便被称作“智慧故事”。通过阅读、讲述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感受主人公的智慧,同时汲取经验,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那么,你读过哪些“智慧故事”呢?你能给大家讲哪些“智慧故事”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曹冲称象》吧,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梳理故事内容,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问题1:要想给他人讲述这个故事,必须掌握哪些内容?
问题2:为什么造一杆大秤的办法不可行?曹冲的办法分几步?
在呈现自学单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大部分学生会在任务情境的吸引下主动地分析、了解学习任务内容,确定“做什么”,并迁移已有认知,灵活地运用阅读、圈画、分析、交流、总结等方式解决问题1和问题2,建构一定的阅读认知。
而后,教师可以收取学生的自学单,认真阅读他们填写的内容,由此发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能大致了解故事内容,但不能清楚地表述无法用秤称象的原因和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对此,教师可以明确课堂教学要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在课堂讲解环节进行深入探究。
(二)讲解环节应用学习任务单,辅助学生理解
讲解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帮助学生建构深刻理解的环节。在此环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确定教学要点,继而运用相应的学习任务单,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并耐心地进行点拨,切实地助力学生建构深刻的理解。
具体地,在规定的自学时间结束后,教师组织任务成果展示活动,借此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如在展示“学习任务”中问题1的探究成果时,有学生代表认为“大象很大”是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原因,值得学生深入探究。所以,教师将“大象很大”作为教学要点,出示学习任务单中的探究单。
《曹冲称象》学习任务单2:探究单
【学习任务】任务1:阅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表现大象很大的语句。
任务2:官员们在看到如此庞大的大象时,议论起了什么?哪个词汇可以体现官员们的疑问?
在此探究单的指引下,全体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二自然段上,有目的地反复阅读、思考本段,建构一定的认知。在规定的探究时间结束后,教师组织任务成果展示活动,随机选择学生代表,鼓励其展示任务成果,并进行点拨。如针对任务1,学生代表读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一句,教师则引导其分析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学生会迁移已有认知,发现此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并主动地分析本体和喻体。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想象,并完善如下课件内容:“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鼻子像。”学生会联想比喻手法的特点、用法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极具特色的事物,获取语用素材,由此进行表述,如“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蒲扇,鼻子像水管”。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示任务成果,并进行点拨。
这样可以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基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语用能力等。
(三)练习环节应用学习任务单,驱动学生实践
实践不仅是学生应用学习成果的方式,还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方式[5]。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把握练习时机,应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获得实践机会。
如在自学单和探究单的助力下,全体学生主动地体验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知道了复述故事时需要讲清楚的内容,做好了复述故事的准备工作。于是,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单中的练习单,让学生在了解练习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地彰显自我。
《曹冲称象》学习任务单3:练习单
【学习任务】在了解故事内容后,你觉得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如何讲述这个故事,凸显出曹冲的这一特点呢?请大家先回想故事内容,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展现曹冲智慧的具体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在出示练习单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搭建“我是故事大王”舞台,鼓励学生登台讲述故事。在他们讲故事时,教师认真倾听,对照探究单中的任务内容,确定其是否清楚、完整、重点突出地讲述了故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有的学生代表在讲故事时,没有讲清楚无法用秤称量大象的原因,教师可以发问:“为什么不能用秤来称量大象,反而要用这么复杂的方法进行称量呢?”学生代表会由此发现自己的认知漏洞,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又如有的学生代表在讲述故事时没有讲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微视频,引导全体学生观看、梳理,同时鼓励学生代表再次描述曹冲称象的步骤。
这样,全体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掌握故事内容,习得讲故事的方法,储备讲故事的经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学习任务单在建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亲身经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亲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彰显自我,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顺其自然地发展多项能力;让学生获得多元互动机会,并由此增强学习意识、学习兴趣。教师要在建构生态课堂的过程中,善于把握不同教学环节,灵活地运用学习任务单,生成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深度思维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J].华夏教师,2023(36):46-48.
[2]郭洪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任务单的应用探析[J].考试周刊,2023(33):27-32.
[3]王春花.“预”学而思“研”学而导:深度学习背景下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J].基础教育论坛,2023(3):22-24,27.
[4]杨利.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优化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9):84-86.
[5]薛法根,沈玉芬.语文学习任务单元整体设计的基本问题:以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2022(18):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