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校企合作的老年康复服务人才培养论文

基于校企合作的老年康复服务人才培养论文

4

2025-05-06 15:51:5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首先介绍了区域老龄人口与医养、养老服务现状,然后阐述了校企合作的目的、途径及成果,接着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老年康复服务人才培养,包括综合康复服务、膳食细节指导、谈心及文娱活动、卫生清理与健康教育,最后对基于校企合作的老年康复服务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

  摘要:文章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首先介绍了区域老龄人口与医养、养老服务现状,然后阐述了校企合作的目的、途径及成果,接着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老年康复服务人才培养,包括综合康复服务、膳食细节指导、谈心及文娱活动、卫生清理与健康教育,最后对基于校企合作的老年康复服务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老年康复服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双高’院校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改革探索,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医药卫生类专业为适应老龄化社会,不断调整职教策略及人才培养方向,先后和当地多家老年医养机构建成康养职教集团。实现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我院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探索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模式,形成了校企共建、资源共享、职教融合的多途径校企合作模式。具体到校企合作、医养产教融合。将养老与医疗康复教学相结合,在农业人口基数庞大,又作为计划生育试点先进地区,家庭养老捉襟见肘,于女疲于养家糊口与照顾老年人的区域环境下,通过校企合作共育老年康复服务人才,解决养老事业人才匮乏与留不住的现实问题。随着我院二级单位酒泉技师学院护理、烹饪(中式烹饪)专业高级工层次的招生。并结合医疗、康复医药卫生类专业人才与实训条件。为校企共同助推区域老年康复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区域老龄人口与医养、养老服务现状


  (一)区域老年人分布情况


  河西地区是指甘肃省内黄河以西的区域,自古称为河西,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人口总量约有5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490。按照目前养老服务的现实状况,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故居家养老服务急需能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人才。通过深入养老院、街道、社区。对甘肃省河西地区老年人居多地区的社会福利院、社会力量开办的老年公寓、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等机构内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入住老人院的原因,有没有慢性病。养老经济来源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面临需要医养服务和经济窘迫的双重困扰。近几年,甘肃省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及占比逐年增加。按照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如表1所示,2023年初甘肃省河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平均超过12.00%,已经属于老龄化地区。我院作为服务地方的教育机构。有责任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提升本院老龄化社会康养服务能力。培养医养、养老机构急需的专业劳动者[1].

  (二)医养、养老机构康复人才需求情况


  近几年,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医养、养老机构数量及规模有了迅速发展,硬件设施如房间结构与面积、床位已能满足基本养老需求。如表2所示,调查问卷共5份,包括酒泉的机构2家、张掖的机构2家、嘉峪关的机构1家,回收问卷5份。其中酒泉、嘉峪关、张掖各有1家能够入住200人以上的医养结合养老院,机构内设内科、急诊科、康复室、保健理疗室,医疗康复人员主要为医院退休返聘人员及其他临聘人员、志愿者等,特别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个别康养机构基础服务基本靠实习学生支撑,医疗康复服务人员相对缺乏。张掖有1家以生活照料为主的能够入住200人以上的老年公寓,内设医务室,入住人员相对较多,严重缺乏医疗康复服务人员。酒泉有1家以老年生活照料为主的120人规模的老年公寓,入住老人63人,地点相对偏远,无医护人员,医疗康复服务仅依靠附近校企合作方式派出人员解决。目前,医养、养老机构康复人才需求主要涉及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及训练、辅助器具使用指导、中医康复、运动治疗等,人才学历以大专层次为主。

  (三)老年人入住机构主要原因及康复服务范围


  对参与调查的5家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其中男性197人,占比为43.5%,女性256人,占比为56.5%,平均年龄为81.2岁。入住原因包括子女上班无法照顾、独生子女外地工作、投靠子女工作地点入住、独居、膝下无子、一直处于病后需照顾状态、残疾等,根据老人自理能力,每月支付费用1 800元—3 500元不等,其中需要医疗康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7.6%。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绝大多数老年人除了患有与中青年相同的肺炎、消化性溃疡、腱鞘炎等,还有脑血管病后遗症一侧肢体乏力、腰腿疼、糖尿病、尿路感染、静脉曲张、头痛、心理偏执、老年痴呆症、白内障、失眠、老年性耳聋、疝气、帕金森病等病症。故医疗康复保健方法包括必要时针灸、按摩、指导用药服药,临时小缝合,静脉输液,急救等。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年康养服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康复技能,有一定的老年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具有耐心和高情商,还需要有一技之长,如吹拉弹唱、书法、下棋、打扑克等。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途径及成果


  (一)校企合作的目的


  自2019年1月国*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以来,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国家政策导向下,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医院、药企、检验机构、康养院、养老院等积极与学校进行合作,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知名度,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师生资源,为自身发展提供人力支撑,降低自身用人选人成本,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有利于了解行业动态,如新技术、新工艺,掌握企业人才需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申报并完成课题、实施教学改革,共同组建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合作完成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证书认证推进工作,并共同招生、育人、推动就业。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企业则可通过二元化教育体制,进行管理体制、教法、学法改革,从而培养切合工作实际、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并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丁是丁卯是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企业文化与学校“诗与远方”的理想主义校园文化交融与传承。具体到我院人才培养辐射的甘肃省河西及周边地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服务老龄化社会具有现实基础和内在驱动力。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区、产教融合城市的创建受政策驱动,政府参与、企业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社会康养、养老照护企业的规格及其对康复服务劳动者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找到了新方向,也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解决了师资专业性和设备更新的实际问题,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方面的硬伤;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本土教程,结合学习的康复理论,应用康复设备,提高了师生实践能力,达到了校企和师生四方共同受益的目的[2-4]。


  (二)校企合作的途径


  高职院校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使高等职业教育全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为企业市场竞争而服务,促使企业为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而服务,从而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校企根据各自需要能明确可持续合作途径: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期,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掌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以及企业需求的人才专业结构、学历层次,使专业调整、课程内容优化符合企业生产要求;二是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室、校企名师工作室,将教学、生产、科研融于一体,校企共同利用高职院校提供的软硬件设备研发产品,企业工程师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流程,提升岗位胜任力;三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定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开设特色专业课程,针对企业岗位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我院“双高”校项目建设期间,医药卫生类专业实训场所、设施布局达标等由医院、药企、学校共同参与完成。通过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形式,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资源方面也有了质的飞跃。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使实训室与实训设备忙碌运转,由此,实训室已成为校企名师、工匠团队老年康复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即将医药卫生专业类课堂搬进企业。“企业课堂”能让师生身临其境,体验医院、药企、康养机构的康复服务环境设置、服务方式、常用康复服务仪器使用等,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师、企业人员“分段式”共同参与教学,推进了校企双方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成了校企“双师型”教师业务能力快速提升的目标。


  (三)校企合作的成果


  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校企合作“人人尽展其才”。校企合作给高职院校、教师、学生预设成果目标,并按预设目标实施教学,按进度完成学习,项目内容与预期效果由列表的方式确定,学习方式、个性化考核结论围绕成果目标,可保证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与能力模块按企业应用完成,校企育人全过程中还会遇到考资格证、进一步深造复习、技能比赛准备、外语研修等情况,给予了学习者更大空间。自我院“双高”校项目建设以来,校企形成了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局面,我院定期派遣学生到合作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派遣教师到企业交流学习;校企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式、活页式等校本实训教程,将实践教学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等;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申报省级校企“双师型”教师工作室等。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老年康复服务人才培养


  (一)综合康复服务


  我院通过中德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分批派出“双师型”医护人员、康复专业教师到德国养老机构进修学习,位于城市郊区的老年人康养院绿色环抱,房间整洁,走廊有传承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介绍、义工制作的剪贴画、防跌倒等完善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及各种提示,处处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康养文化和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集教育、康体、养老、休闲于一体。德国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与社会服务为出国学习的教师提供了康复服务思路。德国社会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残疾老年人提供的关怀与照护,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康复服务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德国的一般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翻身、洗澡等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内容已经被机器替代,社区志愿者服务完全能够满足日常老年人养老服务要求。基于在德国的学习经历,以医药卫生专业为主的师生青年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团队,利用我院医学院现有医疗、康复实验、实训设备常年为社区及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服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校企合作单位及邻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进行身体检查、健康教育、服药指导等相关医疗服务活动,并建档立卡,及时关注老人健康状况[5]。


  (二)膳食细节指导


  针对老年人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合理调整老年人饮食习惯,以便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老年人运动量相对较小,故饮食需求量也偏少。而老年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血压、血脂偏高状况,血糖变化不稳定,心肾功能不全,他们的膳食应避免过于油腻、高盐、高糖、高蛋白。我院派出的教师在德国养老机构进修学习期间,处处都能感受到该机构在老年康复服务过程中针对老年患者的细微、细节关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的膳食细节和日常食谱上。通过学习借鉴,我院组建的师生服务团队根据养老机构老年人是否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后遗症等病症,配合老年机构食堂工作人员,适时对老年人及老年服务人员进行膳食指导,指导老年人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预防由饮食引起的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6]。


  (三)谈心及文娱活动


  独居的城市老人和“空巢”的农村老年人存在缺乏陪伴和关爱的问题,而老年人心身需要愉悦放松,精神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忘记烦恼,安度晚年。随着城市社区养老普及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老年人的需求除了老有所养,逐渐开始关注精神领域,由此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一定文艺技能的专业老年康复服务人才,逐步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尝试文化养老,以文化事业引领养老产业。老年人群体具有多层次、多元的文化需要,应开展以交流、健康为内容的文化活动,让老年人享受愉悦的晚年生活。文化娱乐活动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串联起来,可以通过某种乐器或说唱形式让老年人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基于此,康养机构可以通过组建志愿者团队、举办文艺活动、开办老年大学、组建秧歌队、组织广场舞等,使老年人群体通过一技之长、共同爱好兴趣,实现文化、健康养老。我院利用综合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师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定期或在节假日与老年人谈心、聊天、交朋友,以排解老年人孤独、寂寞的情绪,使得老年人的各种情绪有机会得到宣泄。通过各种文娱节目的演出,可丰富老年人养老生活,与老年人进行互动,能使老年人活跃起来、唱起来,为他们单调的老年生活带来欢声笑语[7]。


  (四)卫生清理与健康教育


  老年人都有将物品进行收纳分类摆放的习惯,上世纪50年代左右出生的老年人几乎都有过物资匮乏的经历,故会将生活区域的空塑料瓶、废旧纸箱、不穿的旧衣服等储存到不同地方,舍不得丢弃。此外,很多老年人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不注重卫生,这就需要反复与他们沟通交流健康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内容多样,如健康教育讲座、基于某种感兴趣话题的面对面交流、看望拜访、建立良好关系并定期随访、拜师学艺等方式都可以潜入式改变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等,使他们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控制糖尿病、痛风、白内障等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志愿服务者师生社团定期到校企合作老年康养服务机构及邻近的老年社区为老年人打扫居室、院落卫生,协助老人做好个人卫生,通过帮助老年人保持个人卫生的清洁,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服务团队通过讲座、微信等形式,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8]。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老年康复服务人才培养展望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体系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100多年前黄*培提出“今后之富国政策将取径于职业教育”,到2022年8月习*平总*记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9],表明职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愈发成为特色。企业完全可以跳出圈子开办职业教育,但企业需要降低成本,可选择坐地招聘,即直招可上岗的专业劳动者,因此企业是校企合作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受益方。我国要实现“中国制造”质的飞跃,就需要千千万万的大国工匠,故高职院校需要抢抓机遇,利用实验实训设备的优势,与企业合作,联合承接各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而企业应广泛接受师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实践、见习实习,发挥“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标兵“传帮带”的作用,或者通过产业学院、双创中心搭建校企合作的办学平台,开展冠名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深度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广泛调研企业用人需求,将企业人才需求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近几年,各种形式的健康养老机构都在努力吸引老年人入住,同时职业教育进行多途径校企合作培养老年康复服务人才,为老龄化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将有效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福利政策,保障职业教育与发展老年护理、康复保健、老年照护等人员的职业培训,如职业教育从政策层面保障了实践教学能够按时入企,企业在康养法规的框架下规范康养服务行业准入资格,以及康养人员的薪资待遇与个人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使老年康复服务机构良性发展,让康养服务行业专业人员有尊严、有收获、有成就,并能够看到职业与个人发展希望,从而坚定老年康复服务的职业信念。为实现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要共同利用校企合作城市、产业学院,依托各方资源,使得教、学、养老服务相长。对此我院充分发挥“双高”校项目建设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校企合作新标杆,共同助推老年康复事业发展[10-11]。


  总之,信息化时代,校企合作是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应与企业联合发展,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力求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婧,郭军雄,范玉敏,等.甘肃酒泉、张掖两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疗康复人员现状与需求[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4):135-136.


  [2]朱崇先,徐龙海,范保兴,等.基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4):30-33.


  [3]崔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4):198-200,204.


  [4]孙茜宇,席萌菲.老龄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23(13):141-143.


  [5]崔恒梅,孙锐,朵冉,等.国外养老护理员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870-5873.


  [6]王芳,陈斯杪,钱丹萍,等.社区老年人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3,52(5):434-437,464.


  [7]杨晓霞,商晓燕,时公玲.医养结合居家养老背景下高校文化养老新模式研究:以驻泰高校为例[J].当代医学,2020,26(9):129-132.


  [8]邵雪飞.高校介入下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J].同行,2023(11):202-204.


  [9]习*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EB/OL].(2022-08-19)[2024-04-02].

  [10]李玉霞.山丹培黎学校近年来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178-179.


  [11]卢彩晨,叶子凡.中国共*党领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百年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5):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