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6

2025-04-15 14:54:3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先从学生、教师、语文课程、文化传承这四方面入手,论述应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接着以凉州文化资源为例,从教材、教师、学生、活动这四方面切入,具体阐述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摘要: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着力对此进行研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逐步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成为其重要资源。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塑造人文情怀,发展综合素养。基于此,文章先从学生、教师、语文课程、文化传承这四方面入手,论述应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接着以凉州文化资源为例,从教材、教师、学生、活动这四方面切入,具体阐述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地域文化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虽未明确提及“语文综合性学习”,但其课程目标、课程建议等均彰显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梳理探究”部分恰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延伸。在统编教材的助力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把握日常时机,积极实施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与各学科、各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助力学生发展语文情怀和综合素养的一种学习形态[1]。有效的综合性学习离不开丰富、新颖的教学资源。目前,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普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教学资源匮乏。大部分教师只是依据统编教材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单一且缺乏地域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机械体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很难发展语文情怀、提升综合素养。众所周知,地域文化是地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极具丰富性、新颖性和独特性。面对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始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综合性学习。一般情况下,地域文化鲜明的地区,其综合性学习研究更有价值。以武威市为例,武威古称凉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极具特色的凉州文化。教师可立足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紧抓地域文化资源应用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探索多样应用策略。


  一、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价值


  (一)学生角度


  理论上来说,学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参与主体,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目的[2]。应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与地域文化资源互动的过程中发展综合素养。以凉州文化资源为例,其中不乏文学作品、戏剧表演、影视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锻炼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另外,文化理解与传承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学生与凉州文化资源互动,可以多角度地建构文化认知,感悟凉州文化精神,建立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自觉地承担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此外,综合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学生可以利用书籍、报刊、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渠道,获取丰富的凉州文化知识和体验,感受凉州文化的独有魅力,同时发展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9dc45b54cf6c908e5a68d1beceabbd2.png

  (二)教师角度


  教师是学校的授课主体,要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教师通过不断地开发、应用地域文化资源,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是当地人,在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会全面地了解当地文化,从而增强身份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心,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


  (三)语文课程角度


  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需要应用更多的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因此,应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综合性学习,可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推动语文教学多元化。另外,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突破狭隘的语文课程观,将语文课程带入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促使语文课程与制度、经济、文化、生活生产等建立联系,以此拓宽语文学科的维度,促进语文学科立体化。


  (四)文化传承角度


  文化传承是延续文化香火、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地域文化资源集中反映了每个地区特有的优秀文化。而传承地域文化是青少年的重任[3]。以凉州文化为例,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凉州文化资源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丰富高中生对凉州文化的认知,使其形成传承凉州文化的意识,从而自觉保护、传承凉州文化。


  二、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以教材为依托,延伸利用


  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离不开语文教材[4]。教师要研读教材的不同模块,依据教材作品主题、类型、内容等,抓住地域文化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继而采用适宜的方式,有机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例,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建立文化自信。本单元内容指向学生家乡的文化生活。凉州文化多姿多彩,大致可以分为七类:大马文化、五凉文化、葡萄酒文化、乐舞文化、西夏文化、边塞文化、佛教文化。同时,凉州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有历史古迹、文学作品、传统习俗、特产技艺等。这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依托教材内容,结合丰富的凉州文化资源,确定了三项学习任务。第一项: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象,挖掘家乡的文学作品、古建筑等,感受家乡文化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第二项:记录家乡的人和事,学写采访稿、人物志。第三项:展示学习活动成果,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先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完成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观察、了解他们的具体完成情况,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为学生提供宝贵建议,推动活动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完成任务三,展示并完善任务成果。通过参与不同的活动,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了解凉州文化,感受凉州文化特色,建立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主动投身家乡文化建设,用实际行动传承家乡人文精神。


  (二)以教师为引领,高效利用


  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者,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具备面向世界的勇气和气魄。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有面向世界、敢于创新的勇气。教师尤其要把握日常教学时机,发挥创新意识和能力作用,革故鼎新。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更是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坚定立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资源”意识。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要敢于突破语文教材的限制,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使用不同的方式搜集多姿多彩的教学资源,同时联系教学需要,整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高效地进行运用。另外,相关单位要以地域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为主题,组织丰富的培训活动,鼓励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教师要强化认知,丰富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借此使地域文化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利用


  传统的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教师备课为前提,以教师讲述为主,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以建立良好的认知。鉴于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教师的讲授不再适用[5]。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合作利用地域文化资源。


  1.学生挖掘文化资源


  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与凉州文化资源进行了密切互动,建立了对凉州文化的认知。不同的学生对凉州文化的喜好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其个人喜好,依据综合性学习主题,引导他们选取相关的凉州文化类型,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以“岭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研究”综合性学习为例,学生对大马文化、五凉文化、葡萄酒文化、乐舞文化、西夏文化、边塞文化、佛教文化有不同的喜好。于是,在实施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喜好,确定一种文化类型,继而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并研究其发展历程及影响。学生兴致高昂,自觉投身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梳理某种类型的岭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情况。如有学生展示了以下内容:


  《汉书•地理志》载:“自武威以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其实是马与马的战争。汉武帝为夺取良马两次发动战争,不惜劳师,其军事意义与政治意义并重,逐匈奴而显国力。据《甘肃通志》记载,至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年),甘肃西北养马达30余万匹,官办马场达41处之多。这说明在国家经略的形制中,马的作用不可替代,而凉州在养马的格局中更是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


  学生通过体验信息搜集活动,不仅获取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丰富了文化储备,还结合了语文、历史学科,实现了跨学科学习,发展了综合素质。


  2.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学生体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增强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认知,锻炼多样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发展水平。因此,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以“走进武威市博物馆”为例,在活动之初,教师为每个小组分派任务,如收集凉州的动人故事、品读与凉州有关的文学作品等。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与小组成员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凉州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各组成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展开互动,通过听和看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参观后,各组成员整理、分析、归纳了解的内容,制作PPT课件。在课堂上,教师搭建舞台,鼓励各组轮流展示成果。例如,诗词文化组展现PPT,同时解读诗词的内涵及其由来。


  其他学生在倾听时迁移生活认知,认真补充相关内容。在全体学生的互动下,地域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也因此丰富了文化储备,更全面地感受到了凉州文化的独有魅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顺其自然地增强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合作探究能力。


  (四)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利用


  综合性学习以设计策略相关的综合性活动而实现。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既可以推动综合性学习发展,也可以使自身获得良好发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有讨论、参观、辩论、调查、阅读与鉴赏、写作、演讲等。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凉州文化资源互动,借此认知凉州文化,建立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域文化是实施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施高中综合性学习,可以在增强语文课程开放性和广泛性的同时,促使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同时还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地域文化资源:以教材为依托,合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以自身为引导,高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借此实现其应有价值,推动综合性学习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路进财.浅谈怎样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2021(23):12.


  [2]赵斌.传统文化融合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21(12):2.


  [3]王婷.人教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板块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4]耿婷.关于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69.


  [5]郭兰.如何利用高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新课程(中学),2018(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