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与思考论文

2025-04-08 17:08:5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与学生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在真实情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评价与反思有机融合,通过设计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开展学习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标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初中历史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充分体现历史作为主体学科的价值,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历史学习方法的养成。本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与学生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在真实情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评价与反思有机融合,通过设计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开展学习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与反思,初中历史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并列的“课程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以知识学习为目的,而以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或体验、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亲力亲为的活动为主,在选择主题与内容、目标依据、开展时间等方面,均有较大自由度。
一、跨学科学习主题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
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与主题相关的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对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索,探究过程中加强与学习同伴的碰撞和自我反思,能形成更加深刻、清晰的学科思维,还能提升判断能力,这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所在,是历史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
1.运用生活情境引入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之所以被命名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而不是“跨学科主题教学”,正是从“学习”一词入手,突出学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体。学生依据历史学科研究主题,主动联想、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最终达到综合实践目标。
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问题作为导入。例如用“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果?”引出古代丝绸之路上物种传入的历史知识及地理学科的贸易路线地图等知识,从而进入“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学习。以学生手里不同币种的人民币引入“小钱币,大历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钱币,结合道德与法治、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了解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和文化特色,使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指导学生基于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发挥地方区域优势,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实操性。利用好学生身边的乡土历史资源,引入“真”的活动情境,拉近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引入“动”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能更有效展开历史探究活动。
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蓟州区古城目前保存有完整的“独乐寺—白塔历史文化街区”。教师就可以利用它来开展“发现身边的历史—探寻历史遗迹的奥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带领学生走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乐寺,学生探究独乐寺名称的由来、建筑的年代、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分析蓟州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欣赏主体建筑—观音阁的单檐歇山项、泥塑佛像、四壁上的彩画及匾额上的书法。这些探究活动学生要运用历史、地理、美术及书法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接下来回到教室课堂上,通过运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发现,观音阁是全木结构,没有使用一枚钉子,根据记载,它抵御了很多次规模很大的地震而安然无恙,教师可以引入物理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力学原理和结构稳定性。通过收集赏析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感受古人对它们的情感寄托。最后可以设置探究“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引入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从道德与法治学科角度,探讨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和政策。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遗产调研活动,了解其历史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自己的保护意见,运用语文学科写应用文的能力向政府形成咨政建议。
利用学生家乡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实地探访的方式,在实践中了解家乡,学生在和身边的历史近距离接触中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感知历史,深刻领悟历史内涵,学会探寻事物真相的本领。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过程,探究又可以促使学习走向更为深入的层次。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展开思考,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较强,需要学生对所运用的知识进行综合、拓展、提升和深化。
1.将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真实的探究活动
新课标提供了10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每个主题涉及的内容都来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大板块。例如,“历史上的水陆交通的发展”设计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引导组织学生梳理、概括不同历史时期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而进行综合探究活动。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要梳理秦朝的灵渠、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新中国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世界史上的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时期火车轮船的发明使用等历史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进行下一步探究学习的基础。但是真正意义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梳理层面的,而是要在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真实的探究活动。“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主题学习活动任务是学生在收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历史、地理、科学等课程知识,综合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水陆交通发展的情况。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专题研讨分析水陆交通建设对国家治理、经济交流、社会生活的作用,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交流。
2.史料研习与现实探究有机联系
历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设计的主题应和相应的历史知识相关,每一个探究主题也都必须以史料为基础和依据。学生首先要对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研习,接下来的学习探究过程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例如,开展“小钱币,大历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研习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秦朝统一的货币、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盛唐的开元通宝、北宋的纸币铜版拓片、南宋的纸币“会子”铜版拓片、明清时期的铜钱和白银货币。在收集史料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图片和基本信息,从而反映出“货币”演变过程。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在汇总货币形态的历史变迁和了解货币职能的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该如何看待金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可以让学生模拟经济社会中商品贸易场景,体会用钱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育学生公共参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构建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形成育人合力。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与反思有机融合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来进行检验与优化,需要细致、明晰的量化评估方法来构建评价体系。
1.注重评价方式的考量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学习活动的真实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及思维方式的探索性。评价的设计点应该放在学习主题的内容与价值、跨学科视野与方法、真实学习活动的实施、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究的体验上。最终评价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并提升核心素养,这就需要采取多元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多元评价体现在评价主体和评价维度两个方面,评价主体可以包括学生互相评价、所跨学科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走访的社会人士评价等。评价维度也要从多学科角度进行。例如,从历史学科角度来看收集的材料是否与主题相一致;从美术、语文学科来看手抄报的画面感和文字是否美观贴切、写出来的研究报告是否具有逻辑性,能否说明问题等。此外,还包括时间观念、团队协作能力、勇于承担困难的责任感等。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这就更应该关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在全过程中融入评价,密切关注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现,更重要的是要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所体现的核心素养水平。制订量化评价标准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评价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制订每个活动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能体现学生的探究状态、学习资源的创造再生、知识和情感方面的状态、主观能动性和认知能力等方面,最终体现核心素养。
2.要有体现素养培育的反思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要为学生反思搭建支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反思学习过程中建立各学科知识的关联,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提升理解能力,涵育核心素养。
具体而言,学生在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后,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反思:
①挑战回顾:审视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源自实地考察的复杂多样性,也可能体现在对历史事件解释的难度和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上。
②知识运用:总结在活动中所选用的知识资源,例如,运用历史、地理、语文等多学科的知识来帮助探讨历史主题问题,能更全面、深入从多个视角审视历史现象。
③技能与方法习得:反思并总结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的新技能与新方法,如通过互联网资料检索、阅读、采访、实地考察等手段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中信息交流与整合的技巧等。
④个性化总结: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对本次学习经历进行回顾与梳理。如撰写总结性文字、创作诗歌、绘制历史地图或制作活动简报等。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感受,促进自我反思与成长。
学生通过深入反思并整理个人的学习历程,通过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的关键点与方法,能在自我反思中促进自我成长。
历史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充分彰显历史的独特价值,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调动多领域能力,实现综合性学习,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小兵,侯桂红.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初中历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3-5.
[2]戴羽明,范英军.初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理解与教学转型—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1):58-63.
[3]朱贝多.基于跨学科的大概念教学路径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0):75-78.
[4]李青锋.与历史相遇,让生命丰盈—构建有生长力的历史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