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一带一路 ”倡议引领的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探究论文

“ 一带一路 ”倡议引领的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探究论文

5

2025-04-08 14:32:2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一带*路”倡议引领的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带*路”倡议引领的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路径,包括加强语言和文化的培训和指导、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一带*路”倡议引领的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带*路”倡议引领的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路径,包括加强语言和文化的培训和指导、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国际化培养;草学研究生;“一带*路”倡议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路”倡议,截至2022年7月,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路”合作文件。“一带*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当前,我国与“一带*路”共建国家的草业生产及贸易交流日益增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新的格局下需要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草业专门人才,故涉草高校需要以“一带*路”倡议为引领,探寻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有效路径,以便为国家输送更多能担当重任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1]。


  一、相关背景


  在2020年之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主要策略是鼓励参与国际交流,即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专家来华交流和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等方式实现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草学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尤为活跃,例如,2016—2020年,共有457人次草学研究生参与了国际会议,占同期总数的47.82%。这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自信,开阔了其国际视野。


  草学研究生的海外交流主要集中在美国,具体通过联合培养、海外实习、学术访问、攻读学位和博士后研究等形式参与国际交流。在草业领域声誉较高的高校,如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其草学研究生在国际交流方面表现突出,并成功培养了一批留学生。


  如表1所示,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共培养了281名各类草学国际化研究生。其中,通过国外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了88人,占总人数的31.32%;通过接收境外留学生的方式培养了107人,占总人数的38.08%;而来华国外留学生则有86人,占总人数的30.6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为草业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9ee3792be602c9891989c417d96ec21.png

  近年来,草学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架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出国参与国际交流的研究生数量锐减,西方某些国家亦不再是热门的留学目的地,导致传统的人员流动型国际交流近乎停滞,但草学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相反,国际交流已逐步转为线上形式,即线上学术交流和教学已成为主流。海外专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授课,双语及全英文课程的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新的国际交流形式变得更加活跃,正在孕育更多新的思路和维度。


  目前,草学研究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中,而地方普通高校及非一流学科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成效也相对较弱。各高校为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引进人才,大量青年教师加入教学队伍,其中许多教师具有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这使得各高校在教学、学术交流、指导草学研究生或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进而极大地开阔了草学研究生的国际视野。这些积极的变化为各高校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2]。


  二、“一带*路”倡议引领的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挑战


  在推进“一带*路”倡议的过程中,草学研究生面临着来自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重大挑战。这一挑战源于“一带*路”共建国家多样化的语言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我国草学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首先,语言方面的挑战。在“一带*路”共建国家中,英语并非所有国家的官方语言。这意味着草学研究生在与这些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时,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语言。这不仅增加了学习成本,也可能导致沟通中出现误解和障碍。例如,某些专业术语在不同语言中的翻译存在微妙的差异,这可能导致草学研究生在传达研究成果或技术时遇到困难。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草学研究生必须面对的挑战。这些差异包括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例如,在某些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能高于我国,这将对草学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策略产生影响。概言之,草学研究生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以避免因误解或冒犯而导致的交流障碍。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不健全


  第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信息平台尚不完善。目前,尽管已经有一些国际交流平台和项目供草学研究生参与,但这些平台往往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和整合机制。草学研究生在寻求国际交流机会时,往往需要通过多个渠道进行信息搜集和筛选,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错过一些合适的交流机会。此外,信息平台的不完善也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草学研究生在参与国际交流时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加大了交流和合作的难度[3]。


  第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政策支持不够到位。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草学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政策的执行和落地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一些政策在资金支持、签证办理、学术交流等方面存在限制和障碍,使得草学研究生在参与国际交流时面临诸多困难。此外,政策的宣传力度也不足,很多草学研究生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提升自己的国际交流能力[4-5]。


  第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草学研究生在参与国际交流时可能面临沟通不畅、理解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加强对草学研究生跨文化交流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国际化师资匮乏


  国际化师资队伍对于草学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业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多个领域。因此,草学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和趋势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国际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进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草业人才。然而,目前我国涉草高校中具备国际交流背景的师资力量仍然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草业学科起步较晚,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弱,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资源流失到其他国家或学科领域。同时,我国涉草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与国际知名涉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深入合作,限制了教师国际交流的机会和渠道[6]。


  (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短缺


  在草学研究生培养中,国际化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然而,实现国际化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包括研究生的学费、交通费、住宿费,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的费用等。这些费用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涉及多个方面,对于高校的经费管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许多涉草高校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仍然比较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和范围,影响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如何解决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一带*路”倡议引领的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路径


  (一)加强语言和文化的培训和指导


  高校应重视英语课程的设置,以提升草学研究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不仅是为了满足草学研究生日常学术交流的需求,更是为了让草学研究生能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表达观点、流畅地参与讨论。针对草业领域的专业英语,可以设计专门的课程内容,如草业科学术语、国际草业政策等,使草学研究生在专业领域内能做到游刃有余。此外,高校还可以引入英语角、英语写作工作坊等活动,为草学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提升英语能力[7]。


  高校应组织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为草学研究生提供与国际友人、留学生等互动的机会。这些活动依托国际文化节、语言交换角、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平台组织,旨在让草学研究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通过这些交流,草学研究生能够开阔视野,增强对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和包容性,从而在国际合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草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首先,建立一个全面、高效、便捷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信息平台是至关重要的。该平台可以汇集国际交流机会、合作项目、学术动态等各类信息,确保草学研究生和教职工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国际交流的最新动态。通过这个平台,草学研究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国际实习、访学和研究的机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高校可以定期更新和发布国际交流项目的最新信息,包括申请条件、流程、截止日期等,为草学研究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8]。


  其次,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是推动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关键。涉草高校可以积极寻求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机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活动。通过合作项目,双方可以共享资源和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同时,这种合作模式还可以为草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精神。因此,高校可以鼓励草学研究生参与国际科研项目,与外国学者共同开展研究,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最后,涉草高校还可以加强与国际草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草业的发展。这些国际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国际资源和平台,帮助高校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高校可以鼓励草学研究生参与国际草业组织的活动,如国际草业大会等,引导其与国际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


  概言之,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是推动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合作、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举办国际会议等措施,可以为草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平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这些措施也可以促进草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进而推动草业的可持续发展。

6d4ac26c5c8d88304e71f715f5fefe3.png

  (三)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草业作为一个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生培养更需要注重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对此,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草学研究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涉草高校应该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通常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广泛的国际关系,他们的加入不仅可以为草业学科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还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入[9]。


  第二,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本校教师参与国际交流、访学等活动。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也有助于他们了解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草学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对此,高校可以设立专项经费,为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提供支持,如参加国际会议、短期访学等。


  第三,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师资互访机制也是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访机制,可以加强双方的了解和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草业学科的发展。同时,这种互访机制也可以为草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


  概言之,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草学研究生的关键。涉草高校应该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建立师资互访机制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从而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草学研究生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大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投入力度


  在推动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过程中,经费投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保障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涉草高校应当从多个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草学研究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国际化教育机会。


  首先,政府拨款在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草学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活动。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资助草学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短期访学、联合培养等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从而开阔草学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高教育经费比例、优化教育经费结构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的投入力度。


  其次,社会捐赠是筹集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社会团体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吸引这些机构对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校友捐赠活动,鼓励校友为母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力量。这些社会捐赠资金可以用于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机制,激励草学研究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学习[10]。


  最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筹集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的重要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草学研究生的培养成本,为草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金支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草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同时,企业还可以为草学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的发展潮流。


  加大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投入力度是推动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社会和企业应当共同努力,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化经费结构、加强合作等方式,为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同时,高校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机会,为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概言之,“一带*路”倡议为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其中,加大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投入力度是保障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高校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草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资金支持,促进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事业的发展。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草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提高草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些举措,有望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草学研究生,为草业科学的发展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一带*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面临语言和文化差异、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不足、国际化师资队伍匮乏,以及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经费短缺等困难,但只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就一定能够推动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发展,为我国的草业事业和全球草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涉草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发展。其中,涉草高校应该加强自身的国际化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草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平台;政府应该加大对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草学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为草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和支持草学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共同推动草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草业事业发展和全球草业进步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以“一带*路”倡议为引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经费投入,为草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外交工作[EB/OL].(2022-09-30)[2024-02-18].


  [2]李丹丹,冀宪武.新形势下推进农业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0):265-266.


  [3]刘亚钊,王明利,蒋年华.中国草产品贸易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J].草业科学,2018,35(11):2765-2772.


  [4]张帅,朱潇静,王芮,等.塔吉克斯坦畜牧业现状与中塔合作发展前景[J].草业科学,2022,39(7):1474-1486.


  [5]鞠维伟,顾虹飞.中国—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助推“一带*路”高质量发展[J].新视野,2022(1):55-61.


  [6]菌草技术助力“一带*路”建设:菌草济四海造福全人类[EB/OL].(2021-11-22)[2024-02-17].


  [7]区浩驰,郭凯迪,王灿.“一带*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及中国合作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6):175-184.


  [8]汪招霞.“一带*路”倡议下研究生人才国际视野的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21(13):22-23.


  [9]郭文强,侯勇严,李光明,等.“一带*路”倡议引导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327-328.


  [10]王一州,邬飞波,张国平,等.新时代留学研究生管理与培养机制的改革实践:以浙江大学作物学科“一带*路”留学生班为例[J].科教导刊,202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