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探寻论文

2025-03-25 14:38:1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降低整本书阅读的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知、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能借此提高他们互动认知、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降低整本书阅读的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知、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能借此提高他们互动认知、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基于此,文章从项目化教学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制订项目目标、规划项目周期,开展情境阅读、批注阅读、梳理阅读、阅读评价等活动,提出了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化;整本书阅读
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高效认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互助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合作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方式阅读整本书,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提高阅读学习的质量与能力。
一、项目化教学概述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行为导向”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制订明确的项目任务和项目目标,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开展灵活、开放、完整的项目化探知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项目任务,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质量,提升合作探知和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化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实践性。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项目活动产生较强的自主参与兴趣,使其在活动中自觉探究学科知识,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在合作研究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高效完成项目化探知任务,同时提高相关学习能力,提升课程学习质量。
二、项目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明确整本书阅读目标
制订项目化学习目标是开展项目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内容、学情等要素,围绕项目化阅读任务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自主学习的方向。比如,解答哪些阅读思考问题,掌握哪些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哪些阅读学习能力等。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为例,此节课围绕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展开,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溺亡于东海后化身神鸟精卫,用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的故事。此篇课文出自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山海经》,而《精卫填海》就是选自其中的《山海经·北山经》。对此,在讲解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创建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山海经·北山经》部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喜爱之情。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综合多方面要素,制订如下项目学习目标:(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山海经·北山经》,总结此部分内容介绍了哪些奇珍异兽,描述这些神话事物或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环境等,同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2)分析古人将哪些神力寄托于神话形象之中,这寄托了人们哪些美好愿望,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3)思考为什么会有神话故事以及神话故事是怎样来的,培养思维能力;(4)分析文中的神话故事表明了古代人对世界的哪些认知,培养学生的拓展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任务目标,既可以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前,教师需根据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时间等,制订合理的项目化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根据计划轻松、高效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提升自主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到书籍篇幅的长短和内容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按照科学的计划进行整本书阅读和学习。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为例,此篇课文选自张天翼的现实主义长篇童话。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叫王葆的男孩在得到宝葫芦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传达了真、善、美的含义。在开展《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阅读活动前,教师需要结合学情,制订合理的项目学习计划。例如,《宝葫芦的秘密》一书共有四十一章,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但由于各章节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设计时长为两到三周的阅读计划。如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用两周时间读完整本书,每周阅读二十章左右,每天至少阅读三章,每周阅读五到六天;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用三周时间读完此书,每周阅读十二至十四章,每天阅读两到三章,每周阅读五到六天。分层阅读计划能够降低学困生自主学习的压力,同时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各组学生能按照计划高效完成阅读任务,提升合作阅读效率。
三、项目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项目化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1.布置情境探究任务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布置情境化项目探知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或动态情境阅读相关书籍,让他们以小组互动的方式深入研究书中内容,使其能够根据情境画面理解书中各部分故事的内涵,了解与故事相关的各类课外知识,从而提高整本书阅读学习的质量[2]。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为例,此篇课文选自我国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周瑜诡计的故事。针对此节课内容,教师可以结合《三国演义》影视剧视频,开展情境探究活动,布置情境讨论与感悟阅读任务。在课上,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三国演义》影视剧中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书籍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学生合作阅读相关章节,让他们根据情境画面对人物性格特征和章节内涵展开深度探讨。比如,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片段,让学生看到诸葛亮如何用计谋不费一兵一卒吓退司马懿率领的部队。观看该片段后,各组学生需要合作阅读《三国演义》一书中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探讨此部分内容突出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哪些性格特征,讨论引申成语“空城计”的深层寓意。学生结合视频情境进行小组讨论,能够了解此章回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深知人心的智慧,同时表现了司马懿多疑和谨慎的特点。另外,学生通过深度探讨,能够理解“空城计”成语指代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多用于形容用计谋掩盖自身的弱势和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的行为或策略。教师通过创建项目化整本书情境探究活动,既可以优化阅读学习的形式,又能借助直观画面简化阅读认知的难度,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结合情境透彻理解书中内容的意思,提高互动认知的效果。
2.布置批注阅读任务
为了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化批注式阅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整本书内容,让他们讨论文中的词语用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并用批注方式记录分析结果和学习感悟。此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互动交流的能力,又能使他们积累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汉语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3]。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少年闰土》为例,此篇课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小说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写作思路,讲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针对此小说,教师可以开展整本书批注阅读活动,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深度探知任务。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采用批注法对小说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文中有意义的词语和句子,探究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记录自己的感悟。例如,在阅读“在故乡”这部分内容时,各组学生需细致研究作者回到故乡后的见闻和感受,分析文中描写闰土、杨二嫂、宏儿、母亲、水生等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内心活动的语句,探究其中的写作手法和深层寓意。比如,作者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用对比手法突出不同阶层人物的特点,用借景抒情表现故事人物的情感等。学生通过完成整本书深入探知任务,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写作特点、写作手法的了解,掌握更多有价值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能通过批注分析理解小说的深层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3.布置结构梳理任务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布置故事内容梳理任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整合思维能力,使其不仅能够完整高效地阅读整本书内容,还能厘清故事发展脉络,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故事进展了解主人公、关键人物在行为、心态上的变化,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此篇课文节选自英国著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书中讲述了一名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随后开启荒岛生活,在四年零四个月之后,被另一名船长所救的故事。针对这篇小说,教师可以布置故事内容梳理任务,让各组学生自行阅读书籍,合作探究故事的发展脉络,用思维导图总结他的生活经历。比如,鲁滨逊初到荒岛时,并没有心生绝望和畏惧,而是迅速了解身边的环境,依靠自身的能力建房子、种粮食、养家禽、造木船、做面包等,快速适应荒岛的生活。此部分突出了鲁滨逊在荒岛生存中做出的努力及体现出的智慧,其心境也从最开始的孤独、寂寞逐渐转变为知足、安心。后来,鲁滨逊遇到了野人“星期五”,并将其收作仆人,这使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心态上也变得更乐观。最终,鲁滨逊遇到了好心的船长伍兹·罗杰斯,结束了荒岛生活,回到了故乡。各组学生通过梳理故事脉络,能够跟随主人公的生活变化,体会到他的心境和情感变化,明白乐观生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同时深刻地感受到文字背后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开展项目化整本书阅读评价活动
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步骤,教师需针对各组的整本书阅读情况开展项目评价活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各组学生分享本组的阅读成果,讲述合作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概述整本书的内容以及对书籍的感悟。然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从而提高项目化学习质量[5。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猎人海力布》为例,此篇课文属于中国民间故事,讲述了海力布不惜牺牲自己、挽救乡民生命的故事,赞扬了他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针对该内容,教师可以开展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各组学生自行阅读《八仙过海》《渔夫与鱼》《木兰从军》等民间故事,合作探究每篇故事的深层寓意。然后,教师根据项目目标,对学生的合作过程与阅读结果进行评价。例如,教师需评价各组学生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读懂每篇故事的内涵、是否感悟到故事人物的精神品质、是否体会到故事的深层情感等。同时,教师需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合理建议。教师通过创建整本书阅读评价活动,能够判断学生是否真正达成任务目标,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学习启示,使其在查缺补漏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他们合作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创建项目化教学活动,让各组学生根据项目目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快速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提升整本书阅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新翠.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3(33):57-58.
[2]李婷.以项目化学习促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素养提升的实践[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4):22-24.
[3]林芬芳.“项目化学习”助推小学“整本阅读”[J].读写算,2023(24):83-85.
[4]倪蕾.利用项目化学习助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4):49-51.
[5]施晓玲.项目化驱动下,小学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11):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