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2025-03-18 15:56:2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群文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巧妙地把多篇文章串联起来,让学生能更好深入作品去透彻理解文本。针对不同文体文章采用情境教学各异,如托物言志散文采用研学旅行情境式教学,同词牌古诗词学习采用辩论赛情境,建筑类说明文章采用采访建筑师的情境教学,小说采用语文艺术节式情境教学,等等。
[摘要]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群文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巧妙地把多篇文章串联起来,让学生能更好深入作品去透彻理解文本。针对不同文体文章采用情境教学各异,如托物言志散文采用研学旅行情境式教学,同词牌古诗词学习采用辩论赛情境,建筑类说明文章采用采访建筑师的情境教学,小说采用语文艺术节式情境教学,等等。本文钩沉情境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对具体应用模式做了总结性研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设计原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要“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要“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这些要求要落实就要找到实现途径。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概述
情境教学在中国教育界迅速兴起,不少地区中高考试题、课堂教学都在借情境教学威力大放异彩。精彩纷呈的情境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他们开始不断思考、创新,在各种变化着的学习情境中不断提高着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迅速掌握这种教法。情境教学近年来备受重视,离不开一些先行者的研究和推广。其中,李吉林老师分析了情境式教学内涵、创设情境途径、使用的多种原则;韦志成老师提出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原则;冯卫东老师更认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强调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学以趣为先”。
纵观国外的教育理论,也有很多理论重视情境教学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要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要重视小组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因素;要考虑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的建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独创性、灵活性、责任感,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地位。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暗示教学法指出,要善于使用暗示手段,如运用音乐、艺术(戏剧、舞蹈、电影)、情境、游戏、节拍、声调、前卫潮流(崇拜心理、明星效应)等方式。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要把学生发动起来,让他们成为学习主人,在情境中主动挑选、完成任务、展示学习成果、再评价大家的表现,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产生“明天我一定会表现更好”的愿望。只要他们喜欢这些不一样的课堂,就会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尝试者、实践者,核心素养就会迅速提高。根据前人诸多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因文而异,设置出独特、新颖的情境教学,并将其应用于群文阅读教学中。
二、情境教学应用于群文阅读的设计原则
(一)融合现实情境
能和现实生活融合的阅读可以采用现实情境来组合文章,设计活动。教师要关注身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鲜事,准确及时地使用进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果只是按常规教法就事论事,就单个作品论单个作品,学生虽然学习了这些作品,但却没有融会贯通,能力没有提升,和现实脱节,遇到现实中的问题仍是不会解决,甚至也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也不会设计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为了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学生必须适应未来世界变化,成为我们事业的接班人;但如果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行动、盲目乱动、没有章法,培养出的人才不被社会接纳,他们就会成为彷徨无助的待业人群。所以要尽早教会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构想成功路线图,学会解决问题、走向社会、适应变化、敢于创新,学会设计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一切都需要从培养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语文学科,就是使用课本和课外可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文章。教师设置出需要孩子们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商讨出解决路径,从而决定该如何表达自己观点,解决这些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难题。
(二)穿越沉浸体验
历史类作品可以采取穿越剧形式去探究、展示,深挖其内涵。现代影视剧给了我们打开远古时代的金钥匙。使用穿越剧形式,让他们变成某位伟人、权臣、皇帝,学生过一过戏瘾会很快活。设置中要注重趣味性、思考性、实用性,也要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三)跨学科深度参与
跨学科内容可以提高科幻作品的高参与度。引进影片、小视频展示,对名作家人物专访,编写拍摄某些名著的脚本等多种形式,令学生在多学科知识文化的浸润中找到乐趣与理性思考的魅力。
(四)多情境品鉴作品
需要品鉴类作品可使用新颖独特的情境式品鉴方式。比如,为作者开新闻发布会、公众共赏会,开展七嘴八舌说名家、作者签名会等活动,利用微信小程序里的奇文共欣赏、公众号推文、小红书推荐后的评论等各种方式创造品鉴的情境。
三、情境教学运用于群文阅读的实践路径
(一)用研学旅行情境构建散文类群文阅读模式
选取课内散文对比阅读,如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哭小弟》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比较阅读。两篇文章所写内容都在陕西,一个在西安市,一个在陕南商洛棣花镇。可以采用研学旅行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作为导游带领大家前去研学,让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来完成这三篇文章的比较阅读。
研学第一站是西安市某医院,设计活动如下:
首先,分组完成角色扮演:(1)庭院里的这株紫藤萝花和家门外的那株紫藤萝花对话,展示各自不同命运和自己对命运的不同看法。目的是让学生们能理解写不同时期的花是为了突出花盛花衰皆有期,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2)宗璞介绍自己的写作心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优点和写作目的。(3)小桃树介绍自己和贾平凹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出作者命运和树的命运之间的关联并体悟出本文的写法。(4)贾平凹谈写作此文的心得。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出此文的精彩之处。(5)邻居谈贾平凹成长的历程。目的是突出作者曲折的成功之路。(6)莫言评价贾平凹的作品。目的是突出贾平凹作品的优秀与内敛。(7)学生换位成三篇文章来各自谈谈自己的优点。目的是比较阅读出三篇文章的独特美点。其次,同学们小结三篇文章的异同。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最后,大家评价本节课同学们的展示效果。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评价。这样的三个活动安排可以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去重新建构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新思路。
(二)用辩论赛式情境构建古诗词类群文阅读模式
以三首婉约词——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纳兰性德《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的群文阅读为例。
采用情境教学如下:设置辩论赛,全班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都各自搜集资料证明自己喜爱的这首词是最佳婉约词代表、自己组喜爱的词人是最有风度、才华的词作者。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三首词和作者的成就。“相见欢”这个词牌与其词内容相差甚远,三首词中没有“欢”也没有“相见”。李煜见不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故国,没有了做皇帝时的众星捧月般的荣耀而今沦为阶下囚,生死不能自己决定;朱敦儒见不到自己想要恢复的大宋繁荣盛况、自己在旧都城的美丽富庶的家宅而成为携家眷仓皇南逃的难民;纳兰性德见不到自己的娇妻,过不上豪华舒适的贵族生活而被迫站在皇帝身边,做一名刀尖上舔血的惶恐不可终日的御前侍卫。这样的词牌名不由得不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利用辩论赛使所有人都投入激烈的探究与交流之中,完成这一历史难题的探索过程。这样设置情境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独立思考,极力想搜集三首词的作者、背景、人生境遇等内容,深入去挖掘历史中的人物与诗词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知人论世、辩证识人、明达诗意的能力。
(三)用作品比赛式情境构建说明文群文阅读模式
说明文群文阅读可以选择课内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文章,以建筑文化美为中心组合课内介绍建筑的若干文章。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引入情境教学:我国要召开建筑师设计作品比赛大会,这几位总建筑设计师都参加了这次大会,他们要依次展示自己的才华,请各个小组分别担任一位总建筑设计师来汇报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组的记者团队要分别采访这些大师,充分了解大师们独到眼光、奇巧设计背后的思考。目的是让学生在课文中能迅速找到建筑物的特点、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把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说明文是一种比较严谨、科学的文体,如果我们都按照按部就班的说明文教学法一步步去完成辨识任务,学生在课堂内一定是心猿意马、思绪飘飞难以遏制。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情境再安排一些活动打破旧有的惯性思维,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还可以在单篇文章教学中进行小小辩论赛:《中国石拱桥》中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可以进行“我才是最美、最结实的石拱桥”的比赛,让学生从中知道对比中探究是一种深挖文意的好方法。
(四)用语文艺术节式情境构建小说群文阅读模式
小说群文阅读可选择《孤独之旅》《台阶》《孔乙己》等课文。设置的情境是学校举行语文艺术节,需要全体学生用艺术的某一种形式来展现语文的魅力。三篇文章中的人物都是孤独的,小组分工各自寻找自己的艺术形式来解读三文中不同的孤独境界。可以绘画,可以编写课本剧,可以使用相声、快板、评书等艺术形式来演绎,挖掘其中孤独的独特意义。
《孤独之旅》中的杜雍和是一位原本较富、会挣钱的生意人,一次进货翻了船导致全家陷入窘迫之境,为了能翻回富裕生活他带着儿子养鸭子,又遇意外失了鸭子。一个自力更生的农民一蹶不振,从此失去了斗志,只靠儿子去学校门口买点学生用品而苟且活着。杜小康原本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学习成绩名列第一,却被父亲拉回家中做苦力养鸭以期解脱困境,最后辍学成长为养家糊口的主力军。让学生从父子两人的不同结局来展示苦难来了孤独又何妨?
《台阶》中的父亲辛苦一辈子只为了提高自家的社会地位、人生价值,成为受人尊敬的阶层。只是苦了多半辈子盖起的高台阶房子并没有让同乡们高看一眼,他失去了人生奋斗的方向,走向了不解和颓唐。在孤独中痛苦,在孤独中终老。
《孔乙己》中则是一位痴迷于科举考试而未能成功的读书人,不知道靠劳动生存,而只是一味地只顾眼前利益,偷书出售换钱喝酒麻醉自己,以期暂时解脱自己失败的烦恼。其实他本可以凭借一笔好字度过余生,可是他害怕自己清醒后精神更加痛苦,于是更需要使自己去清醒化。孤独的灵魂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只得孤独地死去,而无人怜惜。三篇文章群文阅读的教学,可以对比阅读展示成果,也可以全力以赴做好一项活动来展示成果。
(五)用穿越时空、走进历史式情境构建名著整本书比较阅读模式
选取红色文化中的《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设置情境——穿越时代星空走进战火纷飞的历史,挖掘中外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并在通读三本书的基础上,进行展示成果。
任务一:展示自己小组所选书籍中的人物群像图谱、人物简介、故事宣讲。使用照片、画像、PPT、小视频等展示。
任务二:写一首诗来赞美自己小组选择的书籍中的英雄们。
任务三:在网上寻找一首与所选书籍有关的革命歌曲学唱并展示。
(六)用演讲比赛情境构建议论文群文阅读模式
选取议论文中的《谈读书》《敬业与乐业》《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将情境设置为演讲比赛:学校要组织一次演讲比赛,每个小组要组织组员写出演讲稿并进行组内演讲选拔出一位组员参加班级演讲。演讲稿主题词是从三文中提炼出自己想写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目的是让学生清楚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各方面能力,饱读诗书后参加工作要敬业乐业,白求恩为此献出了生命就是敬业的最高体现。
情境教学不走寻常路,要打破旧模式走进思维训练的新路子,打破学生的厌倦、枯燥、无效的语文学习现状是极为重要的。情境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科学、理性、充满热情地灵活安排学习内容,设置恰当的学习情境,安排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集体商讨,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课堂展示,师生评价修改达成正确的共识。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尽量使用以前没有使用过的教学情境,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度、参与度,让每节课都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成长乐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张振新,吴庆麟.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1):125-127.
[6]孙延海.“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情境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21(11):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