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10

2025-03-17 14:47:1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应用图形谱,能帮助学生更好感知或理解音乐旋律特征。本文从图形谱的功能出发,总结图形谱在音乐赏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直观性、简化性和趣味性原则,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图形谱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根据学段和学情特征选用合适的图形谱类型,根据音乐赏析教学目标设计、绘制和解析图形谱,适时在赏析课上利用图形谱引入新的音乐元素,更好开展学生能力评价等。提出目前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应用图形谱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以期解决小学生乐理知识与音乐审美经验不足等问题。

  摘要: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应用图形谱,能帮助学生更好感知或理解音乐旋律特征。本文从图形谱的功能出发,总结图形谱在音乐赏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直观性、简化性和趣味性原则,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图形谱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根据学段和学情特征选用合适的图形谱类型,根据音乐赏析教学目标设计、绘制和解析图形谱,适时在赏析课上利用图形谱引入新的音乐元素,更好开展学生能力评价等。提出目前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应用图形谱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以期解决小学生乐理知识与音乐审美经验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赏析图形谱教学应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及数字媒体艺术)全部纳入艺术课程体系内。目前,许多地方小学美术与音乐课程共用排课资源,音乐课常兼顾艺术课程内的舞蹈、戏剧、影视相关教学,故音乐课课时相对紧张,排课量整体偏低且音乐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偏重。在课时有限且教学内容较多的情况下,音乐课的教学节奏被迫加快,加之小学生的审美经验与乐理基础不太足,其对音乐作品旋律、节奏等的感知相对模糊,导致音乐赏析课稍显形式化、低效化,不利于落实新课标坚持的以美育人的基本理念。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设计图形谱辅助音乐赏析教学,补齐学生识谱能力不足的短板,提高音乐课教学效果。

  一、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图形谱是一种展现音乐要素的非标准化形式,常以线条、色块或其他可视性和可读性较强的视觉符号代替乐谱要素,或者以这类视觉符号模拟听觉感知,图1所示是两种常见的图形谱类型(图画类和点线类)。与更为标准的五线谱和简谱相比,图形谱所能容纳的音乐要素相对较少,其表现的音乐要素也不够完整和精准,但对小学生而言,图形谱显然更加直观、易懂。

image.png

  专业的音乐赏析需要有足够的乐理基础和审美能力,小学生大多不具备这类基础条件。新课标对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定位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并未对基于专业乐理知识的认知做要求,且小学教学内容中比重最高的是欣赏,其次是表现和创造,最后是通过音乐与社会、其他艺术、其他学科的联系来了解音乐文化及其蕴含的价值。由此可见,相比于专业的音乐赏析教学,小学音乐的教学流程较特殊。在这种情况下,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价值得以凸显,教师不仅可以用图形谱向学生展示音乐的特征,还可以让学生以门槛更低的方法来记录、感知和品味音乐。

  从根本上看,在音乐赏析教学中应用图形谱能够解决学生识谱能力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易读的视觉符号与听觉感知相融合,使学生更有效感知音高和节奏等,进而对作品旋律及更深层次的情绪情感、表现要素、题材形式、风格流派形成正确认识,进而达成音乐赏析的教学目标。

  二、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从小学音乐赏析教学的目标看,使用图形谱的目的主要是代替更复杂的专业乐谱,在应用图形谱时,一方面要发挥其与专业乐谱类似的符号识记功能,另一方面要提高小学生对图形谱中音乐要素的接受度,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谱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具体来说,使用图形谱辅助教学应遵循如下原则。其一,直观性原则。教师设计和使用的图形谱应当相对直观易懂,能体现音高、频率、节奏、速度变化等特定的音乐要素特征,既要保证图形形式相对简易,还要保证图形符号与听觉感受紧密联系。其二,简化原则。音乐赏析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图形谱更多地服务于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主记录音乐、回顾音乐特征的需求,而非单纯地服务于教师解析,因此图形谱多由学生自主绘制,教师应保证图形谱的形式简单、绘制方便,以确保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随手绘制图形谱,不必分出过多精力思考绘制方法和绘制质量。其三,趣味性原则。在音乐赏析教学中,图形谱与其他专业乐谱都是用来辅助学生感受音乐的,传统乐谱因其过于专业和复杂不被小学生喜爱,教师应选择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图形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基于学段和学情选择图形谱类型

  图形谱主要包括实物型图谱、创意型图谱、点线图谱、色块图谱和结构型图谱,各类图谱的适用情境不同。教师应根据学段特征和具体学情,选择使用合适的图形谱。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会有较大变化,教师需要根据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优选图形谱。

image.png

  在第一学段,音乐学习任务为“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整体任务偏游戏化,不便采用书面化的符号代替图形谱。这一阶段的音乐赏析教学可使用实物型图谱或创意型图谱,实物型图谱是直接以实际可接触、组合的物体组成的图形谱,例如,由学生结合赏析作品的主题制作剪纸或小型贴纸;创意型图谱可用在与游戏融合的赏析教学中,由学生以手势、身体形状、光影、行进速度等方式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游玩,将身体感知与听觉感知融合起来,加深学生对音乐要素的体验。

  在第二学段,音乐听赏教学要求有所提高,学生需要能够初步听辨音乐情绪和情感、音高、音色,辨别音乐的节拍差异、力度与速度变化、旋律进行方式等。这一阶段的音乐赏析教学需要引入更直观的图形谱,如点线图谱或色块图谱,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具体的音乐要素。点线图谱可用于表现高低、节拍、力度和速度等变化,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听觉感受,在纸上绘制曲线来记录音高和节奏变化。这类应用的重点是突出音乐赏析中所要辨识的具体音乐要素,以相对简易的形式识别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要素,由此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和感受,使其正确认识各类音乐要素。色块图谱可用于表现音乐情绪和情感,学生可以根据日常体验或美术学习经验,将特定色块的碎纸片组合起来,记录自己对音乐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例如,用红色碎纸标记欢快且充满力量的段落,用黄色碎纸标记明快温暖的小节……最后,学生观察整体色调就能对乐曲整体的情绪变化、情感倾向形成更明确的感知。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学段涉及音色识别和各类乐器乐音识别的教学任务中,不宜使用一般的点线图谱或色块图谱,可使用实物图形谱。

  在第三学段,音乐听辨教学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需要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音乐情感情绪的变化,并对常见节拍、音乐表现要素做出反应,识别和表达常见音乐主题的调式与结构。在这种目标导向下,图形谱需要过渡到更接近专业乐谱的形式,一般优先选择结构图形谱。结构图形谱是所有图形谱中最接近专业乐谱的类型,这种图形谱包含的音乐要素能够精确到具体小节甚至具体音符,只是结构图形谱包含的音乐要素并不完整,表现方式不完全规范。这种图形谱更多地用于学生自主赏析后的快速解析,教师可以将学生自主绘制的符号图谱组合起来,以类似简谱或五线谱的方式稍作规范化加工,去除调号、谱号、拍号、线间等复杂要素,保留专业乐谱相似的音符、小节等结构,并用学生自主绘制的图形替代。用这种图形谱来对音乐作品进行回顾,学生能够更高效地总结音乐要素的变化特点和组合规律,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改善赏析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

  2.基于赏析要求设计图形谱

  在基于各学段的教学需求和学情选定图形谱形式后,教师应进一步根据赏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定位,细化图形谱的设计。

  首先,根据音乐赏析内容设计图形谱。图形谱并不具有完全的普遍的适用性,同一类图形谱在不同作品中的绘制策略应有所差异。以《野蜂飞舞》的赏析为例。此时应用点线法绘制图形相对自由,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节奏在纸上分片随意绘制团状曲线,以此感受乐曲旋律、节奏和情绪的变化;在《春之歌》的赏析中,应用点线法绘制图形谱时则应选用偏规范的线性绘制,学生应当根据听觉感受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绘制有一定波形的曲线,感受更加细腻的旋律和情绪变化。简而言之,教师应根据赏析作品的内涵和特点,选择更易于展现作品音乐要素的图形谱方式,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更自然地完成图形谱绘制任务,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图形谱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特点。

  其次,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解析设计不同的辅学图形谱。在音乐赏析教学中,图形谱既可由学生自主绘制,也可以由教师绘制。前者服务于自主赏析,是赏析教学中占比较高的形式;后者服务于以教师为主导的音乐分析,占比相对较低但辅学效果更为突出。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的不同,教师可对这两类图形谱进行差异化设计:针对学生自主绘制的图形谱,教师应选择相对简单易懂、易于操作的形式,在赏析教学前对绘制方法和思路进行简单演示或说明,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师不应对具体绘制标准、流程、要求做限制,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教学讲解中用到的图形谱,教师应尽可能保留专业乐谱中部分音乐要素的特征或乐谱结构特征,将部分音乐要素转换为更易观察和理解的图形化要素,提高图谱讲解的趣味性,同时在这种趣味化体验中渗透乐理知识等的基础教学。

  3.赏析教学中的图形谱运用与解析

  在赏析教学中图形谱的定位是辅学工具,图形谱不仅能在学生聆听过程中增强其对音乐内容的感知,还能在教师解析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的音乐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以下阶段运用图形谱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其一,在音乐赏析课导入阶段使用图形谱引入新的音乐要素。音乐赏析需要学生沉浸其中,过度频繁地要求学生绘制图形谱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体验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必须绘制图形谱,可以将图形谱作为新音乐要素听辨教学的导入工具。当赏析教学中需要引入新的音乐要素时,教师可通过图形谱演示和说明相关要素,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这种音乐要素形成一个抽象或具体的认识,学生可以在赏析过程中自然地进行欣赏和分析,将音乐感知迅速内化为音乐记忆和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这种应用适用于小学全部学段,但在低学段时应尽可能与赏析中的图形谱绘制任务相结合,在高学段可作为单独的导入教学工具。

  其二,在赏析能力评价中应用图形谱。传统音乐赏析能力和听辨能力的评价多以口头或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审美体验的语言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传统评价模式很难准确反映学生音乐赏析能力的发展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以非标准化图形谱测试辅助口头和文字叙述性评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音乐赏析水平发展的情况,进而为教师开展学情分析、优化音乐赏析教学策略、开展个性化指导工作提供重要支持。这种应用更适用于小学第二、三学段,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情。

  当前,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赏析教学中的应用已逐渐普及,但部分教师相关实践经验并不太丰富,在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图形谱应用效果不佳,甚至产生了负面效果。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三类:一是教师选择应用图形谱的时机并不恰当;二是教师在学生赏析音乐的过程中,过度干预学生自主绘制图形的过程;三是教师选择的图形谱形式和绘制方法不太合理,与当前音乐作品不匹配。针对这三类情况,建议教师加强对图形谱功能分类和应用原则的研究与学习,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和本文提出的三类图形谱应用原则,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方法来应用图形谱辅助音乐赏析教学。

  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结合各学段教学要求及学生发展情况,合理选择图形谱的形式和绘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赏析内容和教学需求调整图形谱设计策略,并在导入和评价阶段运用图形谱辅助学生音乐赏析能力发展。

  [1]王彩.画出音乐的美—浅谈柯尔文手势和图形谱对提高小学生音准能力的作用[J].黄河之声,2020(13):97.

  [2]王晓婧.精教、多元、悦乐—走向知行合一的融合音乐教学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2021(12):26-30.

  [3]余萍,殷世东.基于新课标理念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5(3):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