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项目式学习培养初中生英语高阶思维论文

2025-03-17 13:53:2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指出英语学科中培养高阶思维是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分析目前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Section A最后一个板块在教学中存在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以及项目式学习在此部分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阐述布鲁姆认知分类学、支架理论、项目式学习POEM流程。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为例,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阶思维培养实施步骤进行系统阐述。
【摘要】指出英语学科中培养高阶思维是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分析目前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Section A最后一个板块在教学中存在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以及项目式学习在此部分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阐述布鲁姆认知分类学、支架理论、项目式学习POEM流程。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为例,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阶思维培养实施步骤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阶思维;初中英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问题提出
(一)英语学科中培养高阶思维是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路径,强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把语言、文化和思维三方面紧密联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理解到梳理应用,继而分析与判断,再到批判与评价,甚至有所创新,是高阶思维包裹低阶思维前进的过程,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教育部2022)。
(二)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Section A最后一个板块(七年级Section A 3c、九年级Section A 4c部分)在教学中存在利用率较低问题
Grammar Focus部分以表格形式呈现单元目标语言结构,便于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和归纳语言结构特点;Grammar Focus后面的学习任务(如九年级4a—4c)是根据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语言练习与活动,从关注语言形式到语言意义,最后过渡到有一定“信息差”的任务,充分体现了语言学习、运用到内化的过程。
Section A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听、说、读、写任务从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使其在语言运用中发展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在完成Grammar Focus模块的学习后,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在同伴的协助下,构思并制作具体作品,实现“学”与“用”的过渡,达到知识内化并迁移、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但是,很多教师对此教学任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常常简单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如仅带领学生读一读、画一画句型中的词块,或者直接忽略,导致与教材的设计理念相左。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发现,只有62.3%的学生表示教师授课时处理过Section A最后一个板块(七、八年级3c,九年级4c),其中七年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八年级。80.0%以上的学生想对这个板块进行学习,理由是与同伴合作,可以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评估。
二、理论基础
(一)布鲁姆认知分类学
布鲁姆(Bloom)把人类认知发展水平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阶段。高阶思维能力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者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钟志贤2004)。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思维。当一个人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或者在复杂的情形中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处理新的信息和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时,会将这些信息互相关联、重新组合或者拓展,那么高阶思维就形成了(Lewis&Smith 1993)。
(二)支架理论
“支架”也被称为“脚手架”,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其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为其搭建合理的可以攀爬而上的“支架”。在教学上,支架教学指为解决学习问题而搭建的概念支架,就是当学生试图解答超于其当前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提供的指导与帮助。
三、项目式学习POEM流程
结合高阶思维的特征(分析、评价和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设计了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思维的范式: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实施(Executing)、监控(Monitoring),简称为POEM的学习范式,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迁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性和批判性。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为例,对基于项目的高阶思维培养实施步骤进行系统阐述。
(一)学习内容分析
单元框架: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中“生活与学习”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涉及四个语篇,包括一组对话、两封书信和一篇自述。
语篇一是爱丽丝(Alice)与约翰(John)的对话,运用情态动词谈论学校的规章制度。语篇二是一封书信,主体部分为莫莉(Molly)写给万事通博士(Dr.Know)的求助信和万事通博士写给莫莉的回信。万事通博士的回信会帮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定是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语篇三是赵培(Zhao Pei)写给万事通博士的信,讲述家庭规则给自己带来的烦恼。语篇四是小老鼠蒂米(Timmy)自述生存规则。
本单元的四个语篇从不同角度谈论规则制度,单元内各个语篇与单元主题之间、各语篇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三个子主题,即认识规则、遵守规则和享受遵守规则带来的自由。各个语篇既独立又相连。课内学习活动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形成育人蓝图(见下图)。
(二)项目任务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对应布鲁姆认知领域的六个方面,判断单元内容是否适合项目设计,并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
1.单元: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2.对应布鲁姆学习目标的六个层次知识:家里和学校的各种规则表达。
领会:正确使用否定祈使句陈述规章要求。
应用:用情态动词have to和must谈论规章制度。
分析、评价:分析并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家规或者校规是否合理。
创造:提出新的规章制度。
3.适合项目设计
此单元考查了评价设计项目,让学生从自己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出发,分析合理及不合理之处,并且制订新的规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开发主题项目
项目主题:梦想学校(班级、宿舍)。
项目内容:根据学校、班级和宿舍现在的规章制度。分析这些规章有什么缺点,原因是什么,提出改进措施。
项目任务:
(1)小组成员分类整理出学校、班级和宿舍的规章制度。
(2)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提出哪些规章不合理,给出不合理的原因,制订更合理、有效的规章。
(三)POEM流程实施
基于单元内容和项目任务,教师运用项目式学习POEM流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1.Planning:开展项目计划和组内分工,打开思维空间
(1)提出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在项目式学习中起关键作用。驱动性问题能把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有效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在单元整体中整合教材,提炼有意义、真实的驱动问题,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投入,让语言能力在生成、构建、整合和提炼中提高,思维能力在迁移、概况和归纳中提升。
在此,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思考与讨论:“In our school,every teacher has a personal computer in the office and they can stay with the Internet for 24 hours if they want.Why our teachers use the Internet themselves while forbidding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Internet?”
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家长24小时手机不离身VS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这一命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立场思考同一个问题,对驱动性问题展开剖析,并建立思考路径和问题链。英语学习不局限于交际,还包含认识世界、探索未知、表达思想。这就要求驱动性问题的设置蕴含批判性和可探索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项目布置。
根据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P21 Section A 3c部分改编:Make up five cool rules for your dream school.Share your rules with the class.Then make a speech.Your classmates vote for the COOLEST school!
(3)小组分工。
合作探究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群策群力、互相帮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思维的独特性,共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高阶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以明确任务,分清责任。
以本项目为例。教师引导小组4人选出Group name和group leader,并根据项目任务和小组成员的意愿、兴趣、特长等进行自主分工,分配角色information finder、note taker、rules drafter和presenter。当然,为了保证学生在每次项目中均有不同的收获,小组成员的角色不应是固定的,而应进行适当轮换。
2.Organizing:组织支架教学和语言示范,让思维循序渐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项目开展之前,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语言和知识,为项目探究作好语言准备。
(1)课堂导入。
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部分学生的房间照,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已有的家规知识。之后,教师提问:“Do you like the room?Guess whose room it is!Does your family have a rule that you have to make it clear on weekends?Does your mum or dad require you make your bed after you get up?What are the family rules in your home?”
(2)语言结构框架搭建。
教师让学生阅读莫莉要遵守的规则及万事通博士的回信,找出莫莉有哪些家规和校规,并对莫莉的家规和校规进行评价。在本环节,学生借助图片和动作简单理解家规和校规,在看、听、说的活动中获取、梳理校规,拼读单词、短语,拓展词汇,如on time、go out等。在阅读中,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语篇规则,转述校规和对莫莉的家规进行评价,体会语篇背后的含义,锻炼分析、评价思维。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语篇一:爱丽丝和约翰的对话,然后展开学习。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了解使用否定祈使句陈述规章要求,如“Don’t be noisy./Don’t eat in class.”等,以及使用have to和must谈论规章制度,如“I must do my homework.I have to go to bed before 10:00.”等。
教师提供更多的词块,让学生用have to/must/can/can’t/don’t等造句。例如:
The students/clean classroom/everyday.She/return home/at 22:00.
He/do sports/every afternoon.She/have to...in the library.
We/can...in the hallways.
(3)语言表达框架搭建。
在学习完语言结构框架的各个要素特点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以下提问: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fair rules in Molly’s home?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nfair rules in Molly’s home?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使其明白谈论规则的语言要简练。学生通过多感官接收相关信息,对分离出的信息进行反思和再判断。
She has to get up at 6 o’clock every morning.She has to make her bed.
She can’t leave any dirty dishes in the kitchen.
She can’t be late for school.
She can’t be noisy in class.
She has to do her homework first.
She can play basketball only on weekends.
She has to read a book before she can watch TV.She has to go to bed before 10:00.
通过分析教材语言,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使其做到有例可循、有话可写,真正达成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支架引导学生顺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从而培养他们清晰而严谨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
3.Executing:实践项目行动和合作探究,彰显思维主线
(1)项目再现。
在搭建语言支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A Booklet of School Rules项目,明确项目的目标。
(2)目标细化。
该项目的第一个目标是制作一份宣传校规的小册子。教师先展示一些宣传小册子的模板,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格式与框架。学生明白一本小册子中除了内容外,还应包含封面(底)、目录、插图及版面设计等要素。接着,教师发放KWLS表格(What I know、What I want to know、What I learned、What I want to share),引导学生根据一天的校园生活制订心中的dream rules,从学校的生活区(宿舍)、教学区、休闲区域(体育馆、图书馆、其他功能室等)到食堂四大块进行思考。
第二个目标是根据校规宣传册的内容,进行校规内容主题演讲。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演讲稿的书写方式和演讲的要素等,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准备。
(3)成果制作。
根据项目目标,教师引导小组成员制订具体可行的项目小任务,并实施项目任务。根据Booklet的内容,A Booklet of School Rules项目任务包括:
Draft the rules in the classroom
Draft the rules in the dorm
Draft the rules in the dinning hall Draft the rules about homework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drafts
Write a speech for the rules and revise it Present the speech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谈论“我理想中的校规”这一开放性活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也容易让他们产生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但是,COOL RULES不等于为所欲为,因此教师要慎重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益于身心且面向全体学生的规则。
4.Monitoring:进行小组评价和项目反思,在评价中思辨
(1)项目评价。
作为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评价帮助学生对已完成的学习内容和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与总结性评价不一样,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探索、思考、迁移、内化与分析,因此项目式学习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首先,教师就小组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如booklet和speech的内容、语言和排版是否合理。其次,引导项目组进行项目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如分工是否合理,项目组成员的努力程度如何等。
(2)作品展示。
学生根据项目评价和反思,修改本组的项目作品。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项目作品评优,选出优秀的作品并展示。
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是帮助其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在驱动性问题中渗入思维的批判性,通过探究性实践,设置一系列循环渐进和整合关联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始终围绕遵守规则的主题,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学校),构建起结构化的知识网,推动其对遵守规则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使其在进行假设、判断、归纳、分析等多种思维活动中达到构建、迁移和应用知识,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深度结合。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钟志贤.2004.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12):25-30.
Lewis&Smith.1993.Defining higher order thinking[J].Theory into Practice,32(3):131-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