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2

2025-03-11 14:16:5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包括遵循虚实一体、“六化融合”的开发原则;优化开发主体,提高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质量;整合重塑,丰富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内容;虚实一体,创新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形式。


  关键词: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2020年,《国*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1]。同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遴选100个左右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始在职业院校推广使用。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依据“能实不虚,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原则,核心是开发系列实训课程资源,关键是如何对接岗位职业需求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教育部职成司印发的《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设计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融合多方资源,探索建立院校主导、企业协同、各具特色的实训基地创新建设模式,搭建校企合作桥梁。”[3]


  开发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既把理论教学、实训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又解决了行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脱节的问题。本文依托广西中医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中医康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开发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这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临床思维,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中职学校中医专业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对接行业


  标准不够、重视理论而实践薄弱等问题,导致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欠缺。中职学校中医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按学科分类,繁多的学科课程导致课程体系臃肿不堪,造成学生认知结构不系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4]。因此,有必要调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体系,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编辑案例,融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考核内容,开发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基于此,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诊断、针刺、艾灸等临床操作,并反复练习,以提高操作技能和决策能力。此外,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临床实践,参与模拟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在真实情境下锻炼,能提高对疾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从而增强临床思维。

  (二)丰富实训教学资源,拓展实训内容广度


  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涵盖了多样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如视频、习题、动画、虚拟仿真等,有助于克服教学资源紧缺、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单薄、学生实践机会少等问题。例如,在讲授断针、晕针等针刺异常情况处理过程时,传统教学只能借助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呈现,难以针对异常情况处理过程全面地让学生加以实践,并且部分实验难度大,有较大危险性,如针刺期门、人迎等离脏腑、大血管较近的腧穴,初学者贸然操作易出现医疗事故,即传统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针刺实践的需求,无法获得实验带来的感性认知,而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针刺实训,可以更直观地学习进针深度与角度[5],从而拓展中医实训内容的广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三)提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报告,2018—2021年中职学生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9.15%、33.54%、28.70%、33.01%。2021年,我校中医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仅为36.63%,综合笔试通过率为52.78%,总通过率仅为18.81%,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无法满足基层对应用型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学校中医专业的定位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专业人才,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确立的中医执业准入考试。故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开发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以训练学生病史采集、临床诊断、技能操作能力为目的,将虚拟实训教学平台与真实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运用于课程实训教学、实习指导、医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学生自学、自练、自考、自评,有利于提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


  二、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主体能力不足


  第一,开发制作公司缺乏中医知识素养。由于进行虚拟实训平台资源整合时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依赖专业制作公司进行,但制作公司职员大多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未接触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缺乏中医知识素养,对中医技能不具备完整的辨证论治逻辑思维,不了解中职学校中医专业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训需求,进而造成开发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第二,教学团队协作开发动力不足。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研究项目,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与设计较难,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技能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平台和资源开发能力,且参与资源开发的教师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梳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技能点,设计实训项目,参与教学视频的拍摄、录制,实训手册的编写,虚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运行。但从目前来看,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教师开发团队往往“力不从心”,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不紧密,导致课程负责人常常面临“孤军奋战”的窘境,这不仅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也无法保证所开发资源的质量。第三,校企合作开发资源短缺。目前,中职学校普遍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实训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仍主要依赖校内教师,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校企共建资源并未有效落实。合作医院的医生较少参与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造成实训课程资源的岗位适应性不高。究其原因,学校与医院岗位特征不一样,缺乏科学的校企合作机制,限制了双方人员的流动,消磨了校企合作的热情,不利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的持续推进,进而影响了校企合作开发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的质量及效果。


  (二)资源开发内容不足


  第一,开发的实训资源不足。通过对我校中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39.38%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中医专业课程资源中实训资源比较匮乏。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仅占我校实训资源总量的10%,十分匮乏。其中,学生最想提高的中医技能是中医四诊技术操作、中医临床技术操作、疾病的辨证施治。而目前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内容较为分散,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导致实训课程资源综合性弱,实训与工作岗位需求无法对接。另外,我校虚拟仿真资源的开发刚起步,只完成了针灸推拿馆、国医馆、杏林学堂等大框架的搭建,有待进一步开发填充。第二,开发的实训资源与“岗课赛证”对接不畅。“岗课赛证”融通要求课程与岗位需求、竞赛标准和证书内容相协调[6]。但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并未融入医疗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导致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岗位需求,适应性较低;技能竞赛资源未合理转化为实训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实训资源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不符,教学效果不理想。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是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临床能力的综合测评[7],单纯将线下现成的实训资源上传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形式,未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依然存在与医师资格考试、医师岗位工作对接不紧密等问题。第三,开发的实训资源思政元素欠缺。医学院校作为传承医学人文精神的主战场,应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目前,我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积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但开发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侧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仁爱救人、医者仁心等思政元素的融入。


  (三)资源开发形式单一


  目前,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主要围绕单个知识点,以图片、课件、视频的形式呈现,资源内容较为分散。有限的实训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应用,从而无法满足实训与医师工作岗位、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的需求。此外,中职学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尚不成熟,将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放到了电脑屏幕上,“为虚而虚”[8],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临床体验感,无法真正实现中医技能的应用目的。


  三、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一)遵循虚实一体、“六化融合”的开发原则


  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一定的设计要求和开发原则。一是真实化,虚拟仿真软件不只外观要与真实设备高度接近,更要求其功能与实际操作一致。二是趣味化,微课、操作视频、虚拟仿真软件都应充满乐趣,让学生有良好的体验。三是便利化,实训课程资源库和虚拟仿真软件应配以资源完整的项目化教学案例,使教学、练习更加方便快捷。四是安全化,在虚拟仿真软件开发时加入行为监控功能,规范和纠正学生的操作行为,尽可能降低实训风险。五是一体化,依托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将学、教、练、考、评一体化,实现全程学练的纠偏、指正,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平台,同时完成教学数据的采集,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六是多元化,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添加,如专业人员操作视频、教学动画等,实现资源的动态更新。


  (二)优化开发主体,提高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质量


  第一,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顺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9],这就对教师开发数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学校层面应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规划统筹教师发展资源,拓宽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路径。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资源开发,即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引导教师主动开发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外培训,邀请优秀名师分享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案例,并组织交流讨论,引导教师积极将培训所得应用于教学。第二,协同共建,提高团队开发能力。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课程负责人、医院专家、任课教师及专业制作公司,各成员在团队中各司其职。课程负责人负责教学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医院专家负责提供教学资源开发指导;任课教师负责录制实训教学视频、编写实训手册及进一步补充实训资源;专业制作公司负责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建、维护,教学资源包装、润色,信息软件更新等。同时,鼓励不同课程教师建立中医技能实训课程组,基于真实项目案例的实施过程开发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性实训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和资源整合,可推动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从而扩大教学资源的影响力。


  (三)整合重塑,丰富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内容


  第一,岗课融通。首先,从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围绕助理中医师岗位工作设计虚拟实训项目,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根据中医专业对应的助理中医师岗位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结合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原则,开发配套实训资源,凸显资源的实践属性。其次,基于模块化教学,在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贴合岗位工作,设计具体的工作模块,强调资源的实用价值。第二,课证融通。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融入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拓展学生的专业发展领域。首先,明确中医技能实训目标。研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结合学校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医技能实训目标,梳理实训项目。其次,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开发中医技能虚拟实训资源库。从历代名家验案、全国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经典案例试题等选取病例,结合实训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调整,编写资源库病例,同时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实训项目融入资源库病例,开发案例、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等资源。最后,开发配套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实训手册、中医技能实训手册。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的形式,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的中医技能虚拟实训资源库的经典案例编写成实训手册,以单元项目任务为框架,让学生学习围绕项目任务展开,从而实现“做中学、做中用”。第三,赛课融通。将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融入课程,增强实训资源的前沿性[10]。首先,梳理与课程相关的竞赛技能要点,提炼转化为教学知识点,基于竞赛标准进行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优化。其次,以视频、案例、讨论等形式将竞赛试题转化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的线上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高阶学习需求。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第四,思政融通。在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挖掘实训资源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如职业责任、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仁心教育、人文沟通等,有意识地整合思政元素与实训内容,对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人文考核要求,引导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培养其医疗安全意识、医疗质量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11]。即教师应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医精诚”的高尚情操,形成积极的价值追求。


  (四)虚实一体,创新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形式


  第一,优化结构。2021年,我校中医康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我校中医康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念为核心,对接中医师岗位实训需求,按照真实职业工作场景建模,配备了VR头戴式设备,建成中医基础理论、小儿推拿馆、中医小镇等系统。中医小镇又涵盖杏林学堂模块,可实现中医经络、腧穴运用3D模型直接呈现、重点腧穴即学即考;国医馆模块,包括中医问诊三级训练、复刻导诊、诊断、治疗、药房完整流程;针灸推拿馆模块,包括VR人体解剖结构、VR经络腧穴、针灸技术、推拿技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等单项技术操作练习,牙痛、月经不调、伤风感冒、肩周炎、颈椎病等临床常见病种的综合场景应用与考核。第二,创新表现方式。借助中医小镇虚拟仿真软件,对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进行碎片化开发。一方面,该虚拟仿真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可进行针刺、拔罐、艾灸、推拿技术操作过程的全真模拟,突破了真人实物演示存在的设备、空间方面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中医小镇的各个场馆按照真实的职业工作场景建模,形成虚拟的教学实训室,使学生对场景内知识有体验性的学习。虚拟中医小镇包含多门课程资源,可实现课程间知识点衔接,开发的综合案例训练考核资源,将多门课程知识点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临床思维。借助VR、3D模型技术,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设计游戏闯关积分、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环节,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具有真实感、沉浸感的实训场景。以灸法操作为例,如图1、图2所示。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技能虚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资源开发,使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和实训教学资源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旨在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体系,提高中职学校中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院公报,2020(28):27-31.


  [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2024-02-26].


  [3]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20-09-21)[2024-02-26].


  [4]林原,唐山茶,吉思,等.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针灸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5(4):74-76.


  [5]庞瑞涵,晏峻峰.近10年虚拟仿真技术在针灸学科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8):38-42.


  [6]张月,吴兆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课程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23):87-94.


  [7]谭银花,苏绪林,王丹,等.基于行业准入考试要求的高职高专中医类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7):169-171.


  [8]曹锦佳,赵佳蔚,向东.虚拟仿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从“以学生为中心”为主切入点[J].教育教学论坛,2023(3):185-188.


  [9]国*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24-02-26].


  [10]孙莉.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科教导刊,2023(33):43-45.


  [11]陈美仁,刘杰,郭翔,等.课程思政理念下针灸实训课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