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教育微观公平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通实践论文

教育微观公平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通实践论文

8

2025-03-10 13:41:5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以制度保障、财政支持等各种措施保障教育公平,落实过程中的微观公平。本文论述了语文课堂中教育微观公平的内涵和意义,并从实现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公平性等方面论述了教育微观公平在语文课堂的实践策略,力求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所拥有的学习资源,让课堂充满活力,体现均衡与公平,获得高质量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以制度保障、财政支持等各种措施保障教育公平,落实过程中的微观公平。本文论述了语文课堂中教育微观公平的内涵和意义,并从实现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公平性等方面论述了教育微观公平在语文课堂的实践策略,力求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所拥有的学习资源,让课堂充满活力,体现均衡与公平,获得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微观公平语文课堂

  课堂教育微观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又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需要进行差异教学。这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均衡、教学方式的多样态和管理制度的公正平等。教育微观公平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方向。首先,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支持,从心理层面增强对教师和语文课堂的认可度,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及时分配学习资源,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大胆表达学习的诉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在课堂教育微观公平的落实中,学生都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发展多样的思维方式,掌握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课堂教学实现减负提质。

  一、营造公平的课堂氛围

  教学课堂是教育思想之花的源泉,是师生创造性活动的园地。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公平氛围至关重要。公平、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气氛的基础。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鼓励的话语,都是微妙的评价和情感的动员,它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过程。要尊重学生平等人格,教师要重视后进生,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注重团结带领优秀学生攻坚克难,更要善于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给他们尽可能提供机会,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提供体验成功的参与机会,培养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给基础差的学生课堂上给予公平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温暖、重视,这足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看见老师感到高兴、自信,老师看见学生感觉欣慰、满足,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研究和追求良好和谐的教学气氛,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去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一件事,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而不是负担。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课堂上师生才能相互默契地配合。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表现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平和的心理状态。

image.png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匹配度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学生汲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依据。教学内容中的微观公平主要体现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契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这些方面。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纸质书籍、生活事物等拓展教学资源的类型;通过课前导入、话题分享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回顾每个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过程合理引入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与每个学生的匹配性。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可以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落实教育微观公平。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能够飞翔的生物——恐龙。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具有不同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享受公平的教育环境。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公平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恐龙的科学纪录片,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了解恐龙的身体构造特点、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恐龙的科普书籍和绘本,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对恐龙的研究成果和以恐龙为主题的童话故事。同时,教师可以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个地区的恐龙博物馆,科学家发掘恐龙化石的新闻动态,借助生活资源让学生进一步融入课堂学习。如此,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获得公平学习知识的渠道。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阶段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恐龙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和好奇心;也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和恐龙有关的话题,让学生表达自己想象中的恐龙形态;还可以让学生接触有趣的恐龙玩具。每个学生都会在教师实施的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珍惜课堂时间,推动教育微观公平的实现。在契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方面,教师考虑到学生在之前的学段已经具有了这种类型文本的阅读经验,因此,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从本文中提取关于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方式、形体特点等信息。从这些方面设置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具备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效理解课堂知识,推动课堂教学高效开展。

  三、教学过程的公平分层

  分层教学是指在课标统一要求下,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实现教育微观公平。

  课堂是分层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公平分层的关键在于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因材施教,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并且贯穿课堂始终。一方面,实现问题分层。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课堂答问是检验教师设计问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锻炼的过程。通过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另一方面,实现施教分层。分层施教要处理好个别教学和共同教学的关系。在个别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及多元智能发展情况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利用网络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时,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总结归纳能力,能够梳理作者进入“鸟的天堂”的过程和依次见到的景象。而一些学生的这种理性思维能力养成不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本文内容的图片,让学生依次描述各个段落的景象,借助观察能力自主理解文本,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落实教育微观公平。在共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为集体贡献力量,如一些学生查阅本文的字词,引导其他学生流畅诵读;其余学生讲述作者进入“鸟的天堂”的过程,运用自己的话语提炼文本主要内容。以这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适应课堂氛围,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得到公平的自我塑造机会,促进教育微观公平的落实。

  四、实现教学方法的公平

  教学方法对学生具体展开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擅长的方式学习相应的知识,获得独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独有的学习经验,获得他人的认可;二是当学生存在困难时,能够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及时开导,探寻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三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认为高效的学习方法,丰富集体的学习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这些方面展开学习,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image.png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中,课文运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景象。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理解文本内容,如有的学生善于想象,可以根据“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及其他写景语句在脑海中浮现出春季五彩斑斓的天空、夏季细雨蒙蒙的夜晚等不同季节的景象,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喜爱绘画,可以运用不同的颜料描绘出一年四季各种事物的色彩,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描述图画中的内容。由此,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自身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探索创造的热情。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有效落实教育微观公平。在出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分享,在阅读“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一句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心旷神怡”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词典查阅成语的意思,其他学生可以观察多媒体观赏秋风吹动时的景象,或联想自己在秋季自然界中散步远行的场景,借助日常生活理解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让每个学生相互借鉴各自优秀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拓展学习思路是落实微观公平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都能够表现出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相互之间借鉴学习,促进教育微观公平的落实。在阅读描写冬季景象的段落时,有学生提议在课后利用沙土、橡皮泥展开堆雪人、捏雪人的活动,通过游戏体会冬季生活的乐趣;还有学生提议在阅读本段时,利用信息技术观看乡村人民的冬日生活场景,体会“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这种生活方式的悠闲与温馨。以这样的方式拓展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够发展独特的学习个性,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持续提高学习效率。

  五、公平地评价每位学生

  在教育微观公平视角下,教师要公正地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应是客观而又包容的,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合适的时机,准确把握学生性格,合理评价每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同时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公平形象。评价的范围应当是广泛的,包括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和能力发展,以及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为了落实教育微观公平,教师要学会从全面的视角开展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增强自我认可度,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时,课堂评价的形式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课堂学习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等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堂的开展过程灵活采用这些评价方式,如在梳理文本内容时,一些学生会从段落中勾画出“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以及其他关键语句,总结段落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做出如下评价:“已经学会抓住中心句,能够快速整理段落主题内容,提高阅读效率”。而部分学生对这种方法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能够长时间做出思考。教师同样可以对这些学生做出评价:“你能够保持积极的阅读状态,认真思考提出的问题,相比之前有很大的进步。”同样,在完成作业时,有的学生能够运用文本中的重要字词描写自己了解的乡村景象,有的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足,但字迹书写工整,写作内容语句通顺,教师应当以赏识和鼓励为主进行中肯的评价。在良性评价下,促使学生收获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育微观公平的落实对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综合入手,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不断整合教学资源、及时与学生展开互动、真诚认可学生的各种表现,从而构建具有活力、均衡、发展性质的语文课堂,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

  [1]董文茜.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研究—以秦皇岛市K小学为例[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2.

  [2]王仕琦.教育过程公平视角下教育传播媒介的使用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3]周志平.课堂公平的内涵及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0(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