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11

2025-02-24 11:49:32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系统呈现相关联的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只有增强整体教学意识,全面解读教材单元内容,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文章论述了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探讨了大单元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大单元教学策略,指出教师可通过合理制订目标、梳理教学材料、丰富教学活动、优化作业设计等方式增强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期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系统呈现相关联的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只有增强整体教学意识,全面解读教材单元内容,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文章论述了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探讨了大单元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大单元教学策略,指出教师可通过合理制订目标、梳理教学材料、丰富教学活动、优化作业设计等方式增强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期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内在逻辑严谨,编者围绕确切教学主题组织材料,将分散、琐碎的知识点编入教材单元的不同课时中。基于此,教师只有着眼于单元整体,根据各课时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整合教学材料,才能帮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认知水平。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有必要从大单元视域出发,研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强调以大主题、大任务为中心,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学的整体性,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大单元教学强调均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张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指导其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从而促使其进行系统思考,进而完善其认知结构。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关联性。大单元教学强调根据确切的教学主题将分散、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认知。通过体验大单元教学,学生可以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联想其他知识,进而牢记单元内的所有知识点。

  第二,具有多样性。大单元教学涉及单元导入、重点讲解、知识点汇总等环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针对不同的单元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所应用的教学资料应存在差异,体现多样性。

  第三,具有生长性。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进阶性。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常采取讨论教学、应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单元知识与单元主题间的关系,能够为学生发展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思维提供更多机会。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探究新的主题内容,能够让其新知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会主动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能力。

image.png

  二、大单元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传统教学存在“课时主义”教学问题,易造成学生学习碎片化的问题。为使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更加系统化,教师可实施大单元教学,大单元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单元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整理教学材料、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围绕大主题串联单元内的不同知识点。

  第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掌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应用策略,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系。因此,数学教师要将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满足大单元教学需要。

  三、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合理制订目标,确定大单元教学方向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及可量化性,确保教学目标能够为单元教学指明方向,同时为教学成果评估提供参考2。一方面,教师应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学生的起点以及经过系统学习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师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确定教学目标可以为大单元教学指明方向。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单元为例。教材中将本单元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两部分,其中“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算法,具备连加的运算能力,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连加问题的运算规律,抽象乘法运算口诀的可能。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教师可以预设大单元视域下的“表内乘法(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根据乘法的概念串联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2~6的乘法口诀等知识,完善理论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基础上学会应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运算、应用问题,形成数学运算、数学应用等能力。

  这样,教师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发展现状,由此设计出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二)梳理教学材料,完善大单元教学内容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大主题为中心,强调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串联零散的数学知识,从而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3]。为保证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提前梳理教学材料,对比分析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从中提炼核心概念。之后,教师应围绕核心概念梳理一般概念、数学性质、案例习题等,同时根据大单元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教学案例,进一步完善大单元教学内容,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为例。本单元可大致分为“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三部分,涉及长度单位的概念、转化、比较,质量单位的概念、进率、大小比较等知识。观察可知,这些不同知识点均与“测量”这一概念有关。因此,教师可以将“物质的测量”作为单元核心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以“物质的测量”为中心,将“长度的测量”与“质量的测量”作为一级子目,将毫米、分米、千米的测量过程、进率、单位等作为“长度的测量”的二级子目,将克、千克、吨的概念、进率、单位作为“质量的测量”的二级子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收集生活中的数学资料,如一分钱的硬币厚度大约是1 mm,一个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2 dm,一张书桌的长度大约是1m;一分钱的硬币大约重1g,四个苹果大约重1 kg,一辆小汽车大约重1t。

  这样,教师通过在梳理提炼核心概念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能够为学生系统了解单元知识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将生活中的数学事例引入单元教学中,也为学生基于核心概念理解数学知识提供了更多材料。

  (三)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大单元教学质量
      1.组织讨论活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分析、说明、讨论的过程中感悟数学规律,掌握核心知识[4。因此,教师有必要用讨论教学法替代灌输式教学法,通过组织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提出数学观点和猜想;还可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数学规律,抽象数学概念。

  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面积的概念、测量、单位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展开。教师可将面积的概念作为单元核心概念,提出大问题,驱动学生从整体层面出发进行数学探究,如“我们的书桌可以放文具盒、书本等东西,你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吗?用什么数学语言能描述书桌的大小呢?”。围绕核心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面积可以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要知道书桌有多大,就相当于求桌面的面积有多大;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我知道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测量物体的面积。”此外,教师也可加入讨论,提出新观点,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如提出“是否有运算技巧可以让我们直接通过列式计算得到书桌的面积呢?”这类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使学生在测量桌面大小、教科书大小的过程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其长和宽的关系,并通过小组讨论推理论证出“长方形面积=长×宽”的计算规律,从而从根本上理解数学概念。

  2.组织应用活动,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数学学科与现实世界间的联系,开阔学习视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先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用途及用法,之后围绕教学主题组织应用活动,通过布置应用任务、提出应用问题等方式驱动学生主动尝试应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沏茶问题”“烙饼问题”“赛马问题”展开,旨在使学生在探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优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可以围绕优化思想这一核心教学内容设置任务,驱动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上学前要完成洗漱(5分钟)、吃早饭(10分钟)、收拾书包(3分钟)、背诵单词(10分钟)、观看预习视频(8分钟)几件事,如何安排能使小明尽快出发上学?”这一任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学生能给出自己的方案,如:洗漱—同时观看预习视频(收拾书包)—吃早饭(同时背诵单词),共花费23分钟;再如观看预习视频(同时洗漱—收拾书包)—背诵单词(同时吃早饭),共花费18分钟。如此一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优化思想的内涵,学会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指导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经验探究沏茶问题、烙饼问题、赛马问题等,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扎实掌握优化思想,从而提高其迁移应用优化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image.png

  (四)优化作业设计,巩固大单元教学成果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融入新理念,将更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教学素材纳入作业体系,确保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完整回顾单元教学内容,从而夯实学习基础。在具体设计中,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数量、难度不同的课后作业,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作业,并锻炼数学分析、运算等能力5。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本单元以转化思想为核心,围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与组合图形的面积展开。在大单元视域下,单元作业要体现单元主题,同时也要考虑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学习需要。第一,教师可设计基础夯实作业,要求学困生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中心梳理单元知识内容,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夯实知识基础。第二,教师可设计习题作业,要求中等生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等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书面问题,从而提升中等生的解题能力。第三,教师可设计实践作业,要求学优生选择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并测算其面积,如箭头形状的指示牌、凹字形花坛等,锻炼其数学应用能力。

  这样,教师在完成单元教学后围绕单元核心教学内容设计基础夯实、能力提升、实践应用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大单元教学成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从整体出发,通过设立宏观目标把握单元教学的整体方向。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梳理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探究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在确立教学主题的同时梳理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大单元学习资源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大单元教学需要组织讨论活动、应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探究。课后,教师还应优化作业设计,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大单元学习成果。

  [1]陈玉珠.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3(34):35-37.

  [2]陈婧诚.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分析[J].小学生,2023(12):40-42.

  [3]周安凡.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3(33):89-91.

  [4]胡爱华.聚焦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33):25-27.

  [5]徐宝琴.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J].江西教育,2024(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