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多元文化视域下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论文

多元文化视域下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论文

4

2025-01-06 16:12:5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育领域,有效推进教学工作需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并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和素养的培育。其中,识谱教学作为核心环节,对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更深入地参与音乐学习,也对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和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新课程标准探讨初中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寻求有效的识谱教学策略,以期使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育领域,有效推进教学工作需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并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和素养的培育。其中,识谱教学作为核心环节,对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更深入地参与音乐学习,也对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和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新课程标准探讨初中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寻求有效的识谱教学策略,以期使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关键词]多元文化初中音乐识谱教学艺术修养

  初中音乐教育的实施,对于初中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质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7年级的音乐教学提出识谱的学业要求,指出“能识读包含附点、切分等稍复杂节奏型的节奏谱(含多声部节奏)。能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识谱学习,使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和体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识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初中生进入音乐课堂学习的大门。在识谱教学中,应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注重对初中生的艺术修养进行培养和提升,并使音乐识谱教学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形势,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强化趣味性教学引导,提升识谱教学有效性

  从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的特点来看,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识谱教学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生对识谱知识的学习保持高涨的热情。首先,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识谱教学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识谱知识的学习保持高涨的热情。其次,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应主动参与到识谱学习中,确保识谱教学工作得到有针对性、有效的开展。最后,在强化趣味性教学引导时,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做好把握,从聆听、演唱、演奏、表演等方面做好识谱教学的渗透,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促进乐谱知识的内化。

  (一)图谱结合教学,增强学生感知力

  在初中音乐识谱教学中,一些学生对乐谱和乐理知识的学习存在困难,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采取图谱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习乐谱和乐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年少的味道》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谱和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化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歌曲。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构建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性游戏的有效运用,使学生对乐谱知识学习保持高涨的热情,对乐谱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和感知。游戏教学法与学生识谱教学工作的结合,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识谱学习氛围,使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到识谱学习中。例如在教授《卡门序曲》时,由于该作品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识谱游戏,根据《卡门序曲》的节奏,引导学生拍打桌子,对节奏进行把握。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拍桌子的方式,让学生结合乐谱对《卡门序曲》中的节奏要点进行把握,为学生识读乐谱打下坚实基础,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乐理知识及节拍,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运用乐器辅助教学,提升识谱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音乐识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乐器的充分运用,使识谱教学与设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带给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识谱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识谱教学的情况,对乐器设备做好针对性选择,使乐谱教学和音乐设备完美融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利用乐器进行乐谱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利用乐器谱写乐谱,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强化识谱教学的效果及质量。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光荣少年》这首歌曲时,在进行读谱学习中,引导学生结合键盘认识音名c1到c2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在课堂上,教师借助音乐设备进行引导,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的乐谱知识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实践演奏。通过演奏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乐谱的感知,引导学生编创旋律,创作更加动听的音乐。

  教师要加强趣味性教学引导,以创设一个更加高效的音乐识谱课堂,使学生在音乐识谱学习中,能够保持高涨的热情,对乐谱、乐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音乐识谱学习的主人。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优化识谱教学质量

  结合多元文化视角来看,教师在推进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开展的同时,要注重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足进行有效的改善,以优化识谱教学,提升识谱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课堂的教学引领者,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把握识谱教学的层次性、有效性,使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工作的效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image.png

  (一)做好跟唱教学引导,加深乐谱学习理解

  多元文化视角下开展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注重将识谱和演唱结合,与学生做好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在跟唱过程中做好识谱学习和理解。在跟唱过程中,教师先唱,做好引导,学生跟唱,以此来完成整首歌曲的学习。在跟唱时,学生对于乐谱的把握,关系到跟唱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对此,教师要将跟唱和识谱教学做好紧密结合,让识谱教学内容在歌曲演唱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引导,确保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针对性的提升。如在进行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歌曲《同一首歌》教学引导时,可采取跟唱的教学引导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唱旋律,每一乐句结尾为三拍或是四拍的时值,教师在引导时,要注重让学生唱足时值,注意把握好音准。在跟唱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联系a段和b段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其中,对于a段的演唱,采取叙述性的口吻,b段的演唱,则转变为呼唤性的口吻。教师通过采取跟唱教学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加深乐谱学习,更加有效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确保音乐识谱教学取得更高的教学质量。

  (二)突出层次化教学引导,加深乐谱知识的了解

  在推进音乐识谱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做好层次性的教学引导,并在唱歌教学中,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识谱教学的层次性、差异化特点,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识谱学习中,并确保识谱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加强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在歌曲学习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乐谱的深层次了解,以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教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引导过程中,采取接唱教学方法,对歌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加强识谱教学引导,组织学生从发声训练部分开始,注重做好气息的控制,之后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实现音量的均衡控制,做好音色协调,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有效感知和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层次化教学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有效地提升音乐识谱学习的质量。

  (三)创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加深音乐识谱的学习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有效运用,注重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对乐谱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发展,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根据初中学生不同的学情做好学习小组的划分,之后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识谱的学习及思考。例如,在进行湘教版音乐五线谱识读知识教学时,考虑到初中生对五线谱的了解情况,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五线谱知识教学引导,教师要准备好课堂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音名、唱名、附点音符及时值等知识,做好探究思考。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联系学过的“线和间”“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等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做好识谱学习,对五线谱知识加深学习和记忆。

image.png

  教师应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联系多元文化视角,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识谱学习中,使学生音乐能力、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参与到音乐识谱学习中,提升识谱教学实效性。

  三、积极开展情境创设引导,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为促进多元文化视角下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铺设,采取情境创设引导的方式,带给初中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初中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对此,教师在采取情境创设进行教学引导时,要注重对情境教学法进行针对性的把握和运用,才能更好地满足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一)演唱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初中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演唱教学情境,使识谱教学与演唱教学更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对乐谱知识、图谱知识加深学习和理解。在演唱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核心素养水平,并在演唱时结合识谱教学创设演唱情境,利用识谱教学引导的方式,对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例如,在开展音乐演奏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乐谱、图谱,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视奏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演唱教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关注到乐谱中的音乐记号,对音乐知识点进行积极、主动学习和思考,学生的识谱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借助于演唱教学情境创设,增强识谱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识谱学习的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得以更加高效、高质量开展。

  (二)构建欣赏教学情境

  在实施音乐识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注重通过音乐欣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识谱学习中。乐谱是美妙音乐语言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它深深地感受到音乐语言的魅力。在识谱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优美曼妙的旋律中对音乐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感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因此,在欣赏教学情境的创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大量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流行音乐作品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乐谱学习中,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得到更好的落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识谱能力、读谱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突出创造情境的有效构建

  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注重把握音乐教学的特点。在识谱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一过程中,教师在识谱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引导,而应让学生对乐谱进行灵活运用,并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乐谱的创造。对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引导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简单的乐谱创造相应的歌曲,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做好有效引导,对学生乐谱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通过乐谱创编,进而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教师通过采取情境教学引导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识谱学习中保持相对高涨的热情,并对乐谱知识点加深理解和掌握,在创作中综合运用,识谱能力、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应结合多元文化视角开展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对音乐图谱和乐谱的感知和体验,从而使音乐识谱教学更加高效和高质量,使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新课标把音乐课程内容中艺术实践纳入“正确表现和运用”范畴,乐谱识读作为一项音乐表现和运用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参与实践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音乐识谱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音乐课堂的识谱教学训练是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表现技能的重要途径。应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军霞.探析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7):126-128.

  [2]卢晓龙.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3(26):88-90.

  [3]李慧敏.新课标视域下初中音乐表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3):137-139.

  [4]张莲.探析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J].北方音乐,2018(21):200-201.

  [5]李发仙.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教师,2024(1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