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2024-12-23 15:32:10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一直是重要的学习板块,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受到阅读策略、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自信,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达成。基于此,文章就初中英语阅读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原则、策略展开叙述,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要: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一直是重要的学习板块,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受到阅读策略、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自信,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达成。基于此,文章就初中英语阅读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原则、策略展开叙述,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传递相辅相成。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强化学生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理解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以充分发挥英语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开拓国际视野,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具有中国立场、拥有中国情怀、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学生,从而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符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融入也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
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基于以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行为自主性和思想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要,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中来,使他们在自发、自觉的探索中了解英语知识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循序渐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其在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客观看待当前部分学生在认知上的不足,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成长空间,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引,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创设文化情境,引发文化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借助传统文化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来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教师选择的文化现象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要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从而取得较好的情境创设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2 Section A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这一节设置了Full Moon,Full Feelings的语篇,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的词汇以及句型,如traditional festival、mooncake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略读和细读的方法,同时对中秋节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在与西方节日的对比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乐于讲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真正地发挥出教材文本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传播中国文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来创设情境: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嫦娥奔月”(The Goddess Chang'efly to the moon)和“玉兔捣药”(Jade Rabbit Masked Medicine)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自己听说过的相关故事,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Why were ancient people interested inflying to the moon?What kind of thoughts do these little stories contain?”引发学生对古人思想的思考,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蕴含在血脉当中的飞天梦。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中秋节的理解,包括其他节日和中秋节之间的区别等,从而为学生正式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要重视对情境创设手段的应用,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完成对知识、文化思想的构建。在情境创设中,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增强情境的感染力,提升教学效率。
(二)借助任务驱动,吸收文化思想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吸收其中的文化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对比、分析、概括、评价等活动中深入挖掘文化现象背后的思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适时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4]。
例如,在Full Moon,Full Feeling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主旨。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略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文章,归纳出文章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借助这个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基本框架形成整体的认识,为学生后续深入探索其中的文化思想作好铺垫。
第二,重点阅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了解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在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驱动的手段,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cluded in this story?What role did they all play?What kind of fantasies do people have in this story?”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让其利用关键词绘制一份英文思维导图,完整地描绘出“嫦娥奔月”的故事,使学生对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三,品读许渊冲翻译的英文古诗《嫦娥》,并进行中英文对比活动,感受中文的独特之美。这个活动旨在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学生进行中英文对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分析中文的独特之美,并鼓励学生进行中英文诗歌的创作,使其学会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中秋节的喜爱,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文化学习经历,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形成。
通过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施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客观指出学生在学习上、文化理解上的不足,借助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改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文化意识,引发文化行为
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阅读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将教学局限于理论的灌输,而是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引发学生的文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发展其文化传播和继承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例如,在Full Moon,Full Feeling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深入分析英文版本的《嫦娥》这首古诗并进行朗诵练习,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寻找其他与中秋节有关的英文诗歌,展开自主学习和朗诵训练。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带着充沛的情感进行朗诵,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感受。
第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活动。在这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英语的角度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故事中包含了多位人物,适合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每个小组需要独立展开英文台词的编写以及表演训练,并尝试使用简单、易懂且生动的方式,将《嫦娥奔月》的故事演绎出来。在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
在完成上述两个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成果讨论活动,让其整合自己在本次阅读中积累的信息、情感,思考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个节日,从而使学生将文化思想内化,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四)引导认知迁移,完善文化理解
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认知迁移,使其摆脱封闭的视角,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对学生文化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具体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延伸,让学生可以探索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Full Moon,Full Feeling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传统节日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认知迁移,让学生将对中秋节的情感上升到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感,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节日中寄托的情感。这样,学生能够认识到虽然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同,但是寄托的思想之间却存在很大的关联,大多表达了人们对于团圆、美好生活等的向往。这个发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热爱团圆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的形成。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文本阅读活动,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促使其进一步了解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提升其综合素质。
在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自觉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索的任务,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课外书等资源,自主探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英语资料,使其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养以及英语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以及文化认同感,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学科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思想上的成长,进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和循序渐进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文化探索活动,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使文化教育的目标得到更好地落实。
参考文献:
[1]范锐霄.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育艺术,2024(4):22-23.
[2]王风云.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4(5):56-58.
[3]张建敏.信息化背景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4(2):24-27.
[4]马菊.优化英语教学培养文化意识[J].教育界,2024(4):29-31.
[5]喻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价值与途径探索[J].中学生英语,2024(4):143-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