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轨道交通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探究论文

2024-12-23 13:58:4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职业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以及江苏省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为江苏省培养轨道交通类技术技能人才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轨道交通专业升级提供了强大推力。目前,江苏省轨道交通类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铁路企业有较大的员工培训需求,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发展难题,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更加旺盛。江苏省内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该:扩大规模,聚焦质量,优化轨道交通人才供给;对接需求,主动服务,加强轨道交通企业职工培训;创新机制,推进融合,着力破解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难题;突出应
摘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职业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以及江苏省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为江苏省培养轨道交通类技术技能人才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轨道交通专业升级提供了强大推力。目前,江苏省轨道交通类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铁路企业有较大的员工培训需求,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发展难题,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更加旺盛。江苏省内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该:扩大规模,聚焦质量,优化轨道交通人才供给;对接需求,主动服务,加强轨道交通企业职工培训;创新机制,推进融合,着力破解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难题;突出应用,协同创新,提升轨道交通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
关键词:轨道交通;人才供给;职工培训;师资队伍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对优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职业教育担负着为产业一线培养人才的重任,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如今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广阔前景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江苏省轨道交通类院校以及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应该把握好机会,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升服务“轨道上的江苏”能力。
一、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一,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十四五”规划中的交通强国建设工程提出:新增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覆盖广泛的普速铁路网。随着“xxx”倡议向纵深发展,我国正在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铁路“走出去”的步伐将越来越快。与此同时,随着京张高铁、地铁全自动驾驶线路的开通,我国轨道交通正悄然进入智能时代。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发力提速,“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铁路4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500公里,将建成南沿江、宁淮、沪苏湖等多条铁路,开工建设北沿江、通苏嘉甬等铁路。江苏铁路实现跨越式增长,高铁里程排名由全国第十四名进入全国前三,预计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达到3000公里以上(新增969公里)。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广阔前景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为轨道交通专业升级提供了强大推力。
第二,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4月,xxx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江苏省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属性,为学校层次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和重大机遇。
第三,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十四五”期间,江苏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南京都市圈战略定位于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南京作为中心城市,实施重点产业链突破行动,重点产业链之一是发展多系列城轨车辆产品和延伸运维服务。南京江北新区具有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的优势,未来将打造高能级创新之城、高水平开放之城、高质量未来之城,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地标产业规模达8000多亿元。江苏省现代产业的发展态势为轨道交通类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升级人才培养规格、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江苏省轨道交通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江苏轨道交通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数量与质量均需提升
根据《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到2025年,江苏新增铁路里程约1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785公里,按照每增加一公里需要增加14名工作人员测算,未来5年铁路新增里程需要14000名员工。到2025年,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望超1500公里,预计新增里程646公里。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每公里地铁需要运营人员50至70人,南京地铁用人的集约模式为每公里55人,按照南京地铁用人集约模式测算,“十四五”期间需要新增城市轨道交通员工35530名。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江苏轨道交通人才总需求约为50000人,而江苏高校轨道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年均约6000人,同时考虑到职工退休等因素,江苏轨道交通人才供给缺口将达到20000人。
(二)铁路企业用工趋向外包雇佣,有较大的员工培训需求
在企业用人方面,通过调研,发现几个铁路站段和企业情况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所调研的几个铁路站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定员超编、人员超龄现象,且院校毕业生录用较少,外包雇佣人员较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各个站段和地铁公司正处于运营提质阶段,人员储备基本充足,出于降低人员成本考虑,中长期人员用量会相对紧缩。但随着江苏省内其他高铁线路陆续开工建设运营,铁路各工种专业人才需求量仍然比较大。在员工培训方面,目前铁路企业正着力打造职业化的职工队伍、专业化的技术精英队伍、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依托企业自有资源,除进行主要工种脱产培训、技能竞赛集中培训、班组长提高培训等多项培训活动外,还坚持开展季度标准化示范赛、车站各工种年度竞赛等活动。
(三)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难题,师资发展路径需要畅通
轨道交通专业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即教师要兼具职业与教育的双重属性。而目前主要是两大来源:一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职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二是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在江苏省高职院校师资来源中,应届毕业生占比30%,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占比36%。部分“从校门到校门”的新教师,学术能力强,学科思维重,岗位认知“无”,职业技能“弱”,职业教育“空”,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几近空白。而具有一定企业背景的新教师,具有职业经历和职业素养,却普遍缺乏教育教学能力,入职高职院校后,也很容易失去与企业的联系。对于上述两种不同来源的新教师来说,至少要通过两到三年的学习才能补上各自能力和素质上的职业短板,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此外,从新教师到合格教师再到名师名家,如何建立符合职教师资发展的路径,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轨道交通企业技术研发需求旺盛
在技术研发方面,相关地铁企业和站段步入智能时代,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革新步伐越来越快。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实现或者在五年内实现全面应用于所在单位生产。调研期间了解到,有关铁路站段和企业正加快数据整合,促进数据共享开放,移动电子支付成为目前最为普及的进出站方式,同时相关站段正在使用CIPS(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系统把计算机联锁系统、驼峰自动化系统、停车器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在统一的集控操作界面中实现各控制系统的显示与操控。但企业和站段也表示在生产运营上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如接触网磨损等,希望与学校一起解决技术难题。企业和站段的运维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也希望学校提供技术指导。
三、江苏省轨道交通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扩大规模,聚焦质量,优化轨道交通人才供给
铁路类院校需要适当扩大专业招生规模,非铁路类院校需要适当增加铁路类专业。同时,针对专业设置的趋同性问题,相关院校需要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合理设置相关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以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为主线,构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智慧交通发展理念为指引,顺应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技术变革趋势,推动铁路类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创新模式,依托企业办专业,做强专业促就业,形成学生、企业、专业三方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对接需求,主动服务,加强轨道交通企业职工培训
针对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趋势,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诸多岗位需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轨道交通企业亟须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同时存在着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在职员工的学历教育以及业务培训的旺盛需求。对接企业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主动服务,做好职工培训工作。组建校企混编的项目化培训团队,探索校企一体化培训的运行机制。如针对核心岗位,开发岗位培训项目模块,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开展适应智慧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需要的复合型岗位培训项目。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区域企业需求,积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公益培训等,拓展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
(三)创新机制,推进融合,着力破解轨道交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难题
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师资水平。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培训是加快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现场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进校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环境与条件,采用校企师徒结对方式,让青年教师在企业现场得到锻炼。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现场学习经验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为专业建设、学生发展、创新实践打好基础。
(四)突出应用,协同创新,提升轨道交通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
坚持正向激励与明确责任相结合,调整和优化科研政策。加强科研平台管理,发挥既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及知名高校,聚焦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智能制造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轨道交通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打造校企混编科研团队,共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依托江苏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研究协同创新基地,建设轨道交通行业智库,为政府规划、政策咨询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EB/OL].(2021-03-13)[2024-07-03].
[2]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EB/OL].(2020-08-13)[2024-07-03].http://www.zgjtqx.org.cn/detail/13194.html.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2024-07-03].
[4]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EB/OL].(2021-03-01)[2024-07-03].
[5]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EB/OL].(2021-03-26)[2024-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