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14

2024-12-18 12:00:5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融入案例教学法,作者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了解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从选取原则、呈现方式、深度分析、评价思考四个方面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提升学科育人质量。

  摘要:案例教学法可以起到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和推动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作用。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融入案例教学法,作者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了解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从选取原则、呈现方式、深度分析、评价思考四个方面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提升学科育人质量。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致力于激发学生潜力、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确立正确政治方向的课程,其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案例的辅助下,深入思想政治课程情境,并在情境中展开思考,获取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有效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积极的价值理念。

image.png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指以平铺直叙或艺术加工等方式呈现的、与生活相关的典型事件。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案例设置教育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入情境并以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或受教育者相互之间的平等和深度互动[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或展示了现实生活,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但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长期而复杂的,且教师在准备期间,要不断更新案例,选取更贴合当下热点的案例,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搭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image.png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与生活关联紧密,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将枯燥、晦涩、抽象的思想政治学科理论知识以更具生活化、直观性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直观面对问题并出于提升自身生活能力、解决生活问题的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以记背为主要学习方法的学科,这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机械接受教师所讲内容、盲目背诵教材关键句段的学习习惯,导致出现学习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影响其学习效果[2]。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挖掘、思考、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从而优化自身学习习惯,更多地参与学习过程,实现深度思考,进而锻炼思维品质,提升学习效果。

  (三)提高教学要求,促进教师长远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有效选择案例,教师要具备充足的案例知识储备,同时还要透彻理解理论知识,确保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符。可见,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科专业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在研究与实践中提升案例教学法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过程。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为有效发挥案例教学法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教学案例,系统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可以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一)把握案例选取原则,科学完成案例准备工作

  教师需选出最贴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案例。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把握两个案例选取原则。第一,案例要贴合教学需要。所谓贴合教学需要,就是指案例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且能够有效概括或反映教学主题或核心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各课时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庞杂,所以在选择案例期间,教师只需要做到案例与单一目标或主题相契合,以免造成案例分析重点太过分散的问题。第二,案例要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只有触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与课程主题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环节中。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时,为让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入如下案例: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做过宫廷顾问。有一天,莱布尼茨在与国王讨论哲学问题时提出“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一论断,国王派人到御花园寻找完全相同的树叶时,卫士和宫女总能发现两片树叶之间的不同点,国王未能推翻莱布尼茨的论断,并表示信服。然后莱布尼茨又提出“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一观点,国王为验证这一观点,再次派人到御花园寻找树叶,结果发现找来的树叶总有共性。

  在既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两个关键词,因而这一案例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到探究状态,并将莱布尼茨的两个观点提炼为“凡物莫不相异”和“万物皆可相通”,随后进一步提升至哲学探索的深度“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尝试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有效挖掘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的相关知识。

  (二)选择案例呈现方式,提升案例呈现效果

  在完成案例选取工作后,教师需要选择科学的案例呈现方式,以提升案例呈现效果,从而让学生积极分析案例,顺利进入情境,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3]。

  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案例呈现方式:第一,以精彩的故事呈现案例。将案例加工为精彩故事,融入更多夸张、趣味性的元素,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顺利进入分析与探究状态。第二,推行现场案例教学模式。所谓现场案例教学,即邀请与特定案例相关的人员到班级内讲解案例,学生可以基于案例内容追问案例细节,形成交流融洽、互动积极的教学情景。校内毕业生、学生家长等均可以受邀参与到案例呈现环节中。第三,构建实践案例教学平台。所谓实践案例教学平台,即在实践活动中呈现案例,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走进生活,在特定的场所中观察生活现象,调研生活中的数据等,以增加案例的亲和性和鲜活性。第四,运用视频资源呈现案例。微视频可以让画面、声音、情节等有效融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身心,快速沉浸在视频情境中,提升案例分析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录制情景剧、剪辑微电影等方式开发视频案例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案例后,可以选取一种或多种案例呈现方式。以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选择多个案例,并设计如下案例呈现方式:

  1.现场案例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邀请校园周边农贸市场的销售人员到教室内分享案例,讲述一年内猪肉价格的变化情况。学生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关于猪肉价格变化的研究成果:

  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商品购买量→商品供求平衡→产量持续增加→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减少产量,商品销售量增加→商品供求平衡→……

  教师通过邀请社会人员参与案例呈现环节,既可以让学生产生了解案例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追问、互动的过程中获取更多所需信息,从而强化对商品价格及其波动规律的认识。

  2.以实践活动呈现案例

  在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市场,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并实施实践方案。学生可以通过查找民生新闻、与商户沟通等方式分析一段时间内果蔬、日用消耗品、大宗耐用品等不同类型商品的价格变化,指引各组学生汇总实践成果,归纳在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案例,验证在课堂学习中对“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分析结论。

  (三)深度分析案例,强化价值认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同步开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挖掘案例价值[4]。教师需要通过科学设计讨论环节来促使学生深度分析案例。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基础性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与思考的方向,然后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头脑风暴,总结对案例或案例中知识点的感悟及困惑,最后,教师再次与学生展开互动,获取学生的案例分析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指导。这样,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既可以了解案例分析的重点,又可以获得表现自我、交流想法的平台,同时还可以达成深度分析案例的目标。

  例如,在讲授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期间,为让学生有效掌握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夺冠》剪辑微视频,呈现女排运动员用汗水创造非凡奇迹的案例。同时,为提升这一案例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案例分析环节:

  1.师生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中国女排能够多次夺冠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主观条件让女排运动员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由这两个问题出发,学生可以初步进入到案例分析环节中,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论。

  2.生生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微视频案例,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讨论,分析“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一关键问题,并归纳未能解决的问题。

  3.师生二次讨论

  教师与学生结合案例展开深度互动,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生互动期间对微视频案例的分析成果,并将学生提出的关键词记录在黑板上,如“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等。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或遇到的难题,如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自己在学习文化课知识和生活技能、发展个人特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自己难以克服”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微视频案例,拓展女排运动员们训练、比赛期间的细节信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案例挖掘深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并引导学生思考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四)以评价促思考,发挥案例育人功能

  评价是对学生案例探究活动和学习表现的重要反馈,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状态,以及探究方向是否合理,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展开思考与反思,使其做出及时调整,沿用科学的案例分析方法,找出案例分析的重点,助推案例育人功能的发挥[5]。教师在开展评价活动期间,要关注评价的即时性和肯定性。即时性是指及时、迅速地给予反馈,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肯定性是指在点评环节中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予以肯定评价,如语言准确、重点突出、案例素材分析期间关注到他人未关注到的因素等,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案例分析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教师要认真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价值,同时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将案例教学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具体需要科学选取案例,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案例,通过设计讨论环节、科学展开评价等方式辅助学生深度分析案例,发挥案例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产生探究学科知识的热情,养成主动、深度思考学科知识的习惯,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勇俊.立德树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2(27):98-100.

  [2]李晶晶,方学军.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建构的实践理路[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8):47-50.

  [3]施向敏.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议境”的创设[J].江西教育,2022(28):19-20.

  [4]赵宇航.自主学习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思考[J].启迪与智慧,2022(7):35-37.

  [5]商保华,曹帅婕.浅谈普遍高中课程育人背景下思政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4(2):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