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Peerceptiv为例论文

2024-11-20 11:35:3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分析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在国外的中学和高校写作教学中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在国内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摘要】分析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在国外的中学和高校写作教学中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在国内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提出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应用能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评价方式,迎合国内学科教学新课标和新课改的理念。认为高中生的语言知识和认知水平已具备使用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能力,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在国内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线上同伴互评;Peerceptiv
引言
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重视教学评价环节,能保证学生评价质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以评促学。在整个同伴互评过程中,教师可在后台进行实时监管,必要时进行干预。系统内置的培训组件及可个性化制订的评价指标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方法(Patchan,Schunn&Clark 2011),并在同伴互评中给他们全程提供辅助以保证评价质量。Peerceptiv在国外大学和中学的应用广泛,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成功运用于论文写作、学术写作、二语写作等教学中(Schunn 2016)。2016年,该系统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并在多个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进行试点,效果显著。随着信息化时代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电化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各线上教育工具的常态化使用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一环。虽然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在中国的运营团队会定期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举办竞赛和教学活动,但该系统仍未在国内中学获得应用和教学实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应开发并合理运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育部2020)。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应用,有利于贯彻课标理念,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为该系统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教师评价在写作教学中是比较快速、容易实施、易于管理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国内外英语写作课堂中,教师评价往往是学生获得写作评价的主要来源。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班级授课制作为主流的授课模式,课堂规模逐渐扩大,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写作的效果逐渐变弱(Patchan,Charney&Schunn 2009),从而影响评价质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因写作耗时较长,学生难以得到足够的练习机会,而教师为避免过大的批改工作量,很少布置课后写作任务(常玉梅2021),或不给出详尽的写作评价。由此可能会产生两种现象:一是学生得不到教师评价,练习写作的积极性受挫;二是教师为了匆忙完成批改任务而给出简单评价,不能给予学生实质性帮助,阻碍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即使有的教师能给出详尽的写作评价,学生对评价的接受程度也存疑。首先,学生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教师评价,可能为了迎合评价而修改作文,从而影响教师评价的效果(Schunn 2016)。其次,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态度并不乐*观。袁志芬、谢薇(2015)对一所高中的研究表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教师评价不满意,近一半认为教师评价不能提升他们的写作信心。
同伴互评作为一种发展成熟的形成性评价,是教学中用来替代教师评价的方式之一,但课堂上开展同伴互评同样会面临诸多问题。对该方式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学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缺乏评价经验、同伴互评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个体差异性大、评价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Patchan,Hawk&Stevens,et al.2012)。同伴互评的开展也容易受人际交往的影响,如学生碍于面子、担心损伤友谊和同伴关系,很难给出真诚的建议,往往给出简短无意义的肯定或中肯的意见(Cho&Schunn 2005),不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应用效果不理想。虽然同伴互评对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已得到认同,且其有效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证明,但因其在实际操作时问题较多,可行性偏低,应用容易流于形式。另外,大班授课过程中的同伴互评环节很难得到有效监控,中学生通常很少有机会获得同伴互评的机会(Kiuhara,Graham&Hawken 2009),大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很有限(徐锦芬、朱茜2019)。
基于课堂同伴互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便和问题,计算机辅助同伴互评应运而生。计算机辅助下的同伴互评,通过匿名方式有效解决了学生的社交难题(Schunn&Yong 2019),亦可通过课后辅助的形式,大量减少占用课堂时间。很多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诸如CPR、Expertiza、Peerceptiv)也内置了专业的评价标准、培训组件(Patchan,Schunn&Clark 2011),在评价过程中对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给出指引和校准,从而保证同伴评价的专业性,并在系统内自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近年来,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面对面同伴互评的时空限制,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写作教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国外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取得的进步和成果也值得借鉴。在众多线上同伴互评系统中,选取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系统的功能、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向及思路。
二、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介绍及研究成果
计算机辅助同伴互评系统Peerceptiv,原名Scaffolded Writing and Rewriting in the Discipline(SWoRD),最初于2002年由匹兹堡大学开发,该系统自2002年创立以来,已经应用于20个领域,包括心理学、历史学、教育学、英语写作、信息技术、体育学等(Cho,Schunn&Charney 2006),后来发展成商业化的计算机辅助写作教学产品,改名为Peerceptiv。作为基于网络的智能同伴互评系统,最初用于大班本科学术课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爱沙尼亚等国家的上千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徐锦芬、朱茜2019)。在美国,从2002年起截止到2010年,该系统已在15所大学的120门课程和5所中学的5门课程中使用,累计学生共约6000人(Cho&Schunn 2010),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该系统针对更年轻的学习者作出调整,在高中阶段的使用也越来越多(Schunn,Godley&DeMartino 2016)。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了解到,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自2016年起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并逐渐引入国内高校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一)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功能
在英语教学中,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避免出现课堂同伴互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四个核心要素,对课堂同伴互评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见下页图),分别是:作文匿名互评设计(线上匿名分派文章,并收集评论发给作者)以解决社交问题;结构化的评价维度单设计(给定评分标准,协助学生针对性给出量性和质性评价)以解决学生评价经验不足的问题;回评设计(作者可以对收到的评论进行回评和打分,形成回评分数等级)以把控学生提供的评价质量;评分准确性评估(对同一篇文章的所有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以保证同伴互评分数的信度(张福慧、狄艳华、Christian,等2016;Cho&Schunn 2010)。
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旨在用线上同伴互评改变传统的师生评价方式。该系统增加了作者回评机制和评价准确度指数,在解决同伴互评中学生专业知识不足、评价经验欠缺的问题上效果显著,以便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写作评价,督促他们进行修改,提高其写作能力。每个学生可随机或由教师分配一定数量的同伴作文,在完成写作后,学生进行匿名互评、回评、二稿重写等操作。
(二)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信度、效度研究
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推出后,国外对该系统的科学性、信度、效度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该平台的发源地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者们为比较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进行了一项对28名大三、大四学生的研究,发现使用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进行同伴互评的学生,在写作能力的提升上均超过了采用教师评价方法的学生(Cho&Schunn 2005)。该实验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因样本较小,且平台处于应用初期,其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仍有待验证。于是,后续的多项研究(Cho,Schunn&Wilson 2006;Patchan,Charney&Schunn 2009)针对该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一系列验证,均表明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拥有不低于教师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当满足同一篇作文由4名同伴进行评价时,其对该作文的综合评分可以实现高度可靠,达到甚至超过教师对该作文评分的信度。同时,由多人评价同一篇作文会比单人评价更有效,因为当多个评价指向同一个问题时,更容易引起作者对该问题的重视。
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在我国高校的成功应用,同样证明了该系统的科学性及对写作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华北地区一所重点高校,以56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验中,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平台共收集了112篇学生初稿及修改稿文本和448份同伴互评评语(何佳佳2019)。研究发现,修改之后的文本在互评准确度、帮助度和互评度分数上均有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自我写作文本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何佳佳2019)。另一项实验受试的是长春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两个教学班,随机设定实验班和控制班,人数分别为42人和39人。在为期十二周的实验后,采用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实验班在英文写作积极性的提升及英语写作能力、文本质量的提升方面均比控制班有效(刘娇2020)。
虽然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信度和效度已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但是学生对同伴评价的分数仍存有疑问或不完全认同,会质疑同伴对其作文的评价是否准确。研究表明,此类负面情绪并不会影响同伴互评的最终效果。一项包括4所大学708名学生的研究发现,虽然学生普遍认为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信度与效度都比较低,但由于各项研究数据都比较乐观,因此研究者认为学生对同伴评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担忧不应成为实施同伴评估的障碍(Cho,Schunn&Wilson 2006)。该结论也得到了后续研究的证实,一项相似的实验包括来自6个大学250名学生,发现虽然许多学生对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互评的公平性、同伴是否能给出高质量反馈确实有所怀疑,但是存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学生在使用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进行评价和反馈时,其评价的质量并不会受自身的质疑情绪所影响(Cho,Schunn&Wilson 2006)。由此可见,出现一定的质疑是正常现象,这并不会影响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应用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功应用的经验积累,此种质疑情绪会逐渐消失。
三、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在国内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自2002年于匹兹堡大学研发以来,便一直运用于各高校的写作教学中,包括学科英语、学术英语、商务英语、文献综述及各种写作教学任务,许多国家在2010年前后把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阶段,近年来国内有关该系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一)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优势
首先,鉴于学生作为评价者缺乏经验,尤其是中学生在给出评语和提出修改意见方面不够专业,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可内置一套预先设定好的参照标准,以全程辅助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一项包含来自美国12个州26所学校不同水平的1 215名高中生的研究发现,来自不同水平学校的学生在互评时,每个能力阶段的学生都能够依据系统内置的评分标准给出可靠和精确的评论和反馈(Schunn,Godley&DeMartino 2016),并且大部分高中生认为同伴互评是有帮助的。该结论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持(Wu&Schunn 2021a),以来自美国9所高中的12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学生参照精心设计、内容详细的评价标准,并参加关于评价标准的培训后,反馈的正确率可以显著提升,只有3%涉及较难知识和1%涉及较简单知识的评论出现错误。在同年进行的第二项研究中,调查了美国两所高中185名学生,又一次证明了学生能够在一套制订好的规则(rubric)的指引下,通过参与提出评价、接收评价并修改这一完整环节受益(Wu&Schunn 2021b)。三项研究均证明,只要参照一个设计好的标准,高中生能像教师一样给出可信度高的评价。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反馈质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优势手动分配任务,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评价,使得整体评价质量得到保障(Wu&Schunn 2020)。此外,教师可在后台对整个互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发现了较严重的评价错误或误导性评价,可向评价提出者及时进行辅助和引导(Yao&Schunn 2021)。对于学生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亦可进行收集和记录,以便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拓展教学资源,实现以评促学。
其次,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已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认可和支持。对于美国12个州26所学校的研究发现,在使用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后,高中生对其认同度很高,只有少数高中生更偏向于教师反馈或面对面的同伴互评(Schunn,Godley&DeMartino 2016)。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学生通过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能够获得提升,且同伴之间确实提供了有建设性的反馈,普遍认为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比课堂上面对面的同伴评价更有价值。就使用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的可行性而言,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这是一种方便学生获得详细写作评价的方式,80%的教师认为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定期实施这种同伴评价,其中有近60%的教师想全年定期使用在线同伴评估系统。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将美国不同地区4所高中51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Loretto,Demartino&Godley 2016)。这4所学校一直在使用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研究显示,82%的学生认为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87%的学生认为匿名对于互评更有利,大部分学生认为来自多个同伴的评论有利于提升自己。在效果方面,有88%的学生认为同伴评价有帮助,78%的学生认为同伴评价可以有效指出自己文章中的问题,甚至是结构和逻辑上的不足,而不仅仅局限于语法和拼写。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师生在使用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后,对该系统抱有乐观态度。
最后,班级授课制课堂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英语能力参差不齐,这更有利于提升线上同伴互评的应用效果。研究证明,学生完全可以信任同伴的语言能力和互评能力(高瑛、张福慧、张绍杰,等2018)。他们从阅读高水平和低水平的作文中都能得到学习机会,通过评价不同水平的作文,可以获得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评中,学生不仅在互相帮助,而且在掌控自己的学习,发展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另一项研究的对象为某高校非英语专业A班39名学生(六级水平)和B班39名学生(四级水平)(李书影、王宏俐2021)。研究发现,在运用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实施同伴评价后,学生在写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两方面均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从写作能力的角度来看,高、低分组学习者的写作成绩均有所提升,且低分组学习者写作成绩变化显著,写作产出能力提升幅度较大。因此,强弱搭配是实施线上同伴互评的最佳配对组。从情感态度的角度来说,高、低分组学生能够构建非对称同伴评价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互为支架(scaffolding),并获得有意义的同伴激励和学习机会。
(二)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在我国高中英语写作中运用研究及应用的可行性
在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发现,某些学校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上普遍存在谋篇布局能力弱、语言知识缺乏、英语表达不规范等问题(王德美2019)。从英语写作的研究领域出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在写作评价、学习者视角的写作学习方面,研究十分匮乏(张明2018)。因此,无论从教学还是研究角度出发,国外线上同伴互评的经验都值得借鉴。
第一,线上同伴互评的应用迎合课标新要求。2020年国*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国*院2020)。线上同伴互评既强调结果,又注重过程,集多种能力评价为一体,顺应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趋势。同时,《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理念中提出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2020)。无论是面对面的同伴互评,还是线上同伴互评,其以评促学的功能已得到充分肯定。两份文件同时指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在课程理念中也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
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正是与计算机运用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国内高中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在学生参与线上同伴互评时,以评促学的理念首先有助于他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提高。通过大量阅读他人文本,包括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归纳在内的多种学习能力可以得到锻炼。通过参与同伴互评,学生在作者和评价者两个角色之间不断转换,担当起不同角色的责任,不仅自己得到提升,激发了写作动机,树立了自信,也为同伴提供了帮助,提高了团队精神。
第二,国内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带来契机。2022年9月教育部在回答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答复中表示,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低于语文等学科。中小学英语校内课程的课时占比减少,对于课内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考验,更对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的获取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数字化教具、电子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诸如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等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应逐步融入日常教学。
学校还可以专门提供英语写作线上教学所需的场地、设施(如计算机房)和相关培训。由于参与线上同伴互评能够综合提升阅读及写作能力,学校可灵活安排课时,参考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此外,各学校可考虑将线上同伴互评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利用诸如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之类的线上互评系统,为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供可能。
第三,高中生的能力水平足以达到线上同伴互评的要求。高中生整体英语水平与大学生相比较低,这或许是目前国内有关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只有在高校应用而没有高中实证研究的原因。对于大学生来说,同伴的能力和文本质量并不影响提供的反馈,他们同样可以通过评价低质量的同伴文本,练习发现问题的能力(Patchan&Schunn 2015)。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在认知层面已具备辨别高质量和低质量评价的能力,并能够通过高质量评价过滤掉一些错误的或无帮助的评价(Wu&Schunn 2020)。也就是说,在内置评分标准的辅助下,高中生普遍能够给出高质量评价,即使出现了低质量评价,在认知层面也能像大学生那样对评价质量进行辨别。虽然该研究针对的是国外高中生,但根据心理学中认知水平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在相同的年龄段所表现出的认知水平具有共性,而地域差异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方面不会具有显著差异。
针对高中生整体英语能力较弱的问题,一项针对不同高中学校的研究指出,英语整体水平较高的学校与较低的学校之间,在同伴评价可靠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Schunn,Godley&DeMartino 2016),这表明来自不同学校背景的学生能够可靠、准确地评估同龄人的写作。无论学校的整体英语水平高还是低,学生都能给出与教师相似的评价结果,同伴评分准确度较高。对于班级内学生水平不一的情况,即使是在给定的课堂环境中能力最低的学生,其能力水平仍然与该课堂环境中能力最高学生的表现水平相似(Schunn&Yong 2019),也就是说,同龄人通常处于充分能力区(zone of sufficient competence)。正如前文研究所示,强弱配对其实是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实施的最佳选择,班级内英语水平不均衡更能促进同伴互评的运用效益。
结语
Peerceptiv线上同伴互评系统能够在多人评价时保证信度和效度,且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甚至是合理的质疑都不会影响同伴评价的最终质量和效果。该系统在国外的高校、高中及国内高校成功运用的经验使得其在国内高中的运用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有关在国内高中开展同伴互评,潜在的质疑点在于学生的英语能力能否满足成为评价者的要求。同伴互评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同伴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培养这两种能力符合现代素质教育观,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能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吸收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协同合作,有效促进学习策略的养成。趁此课标更新、课程改革之际,以期能够给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在教学改革大背景下,进行教学实践试点和科研探索。
引用文献
常玉梅.2021.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即写即批即改模式运用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7):55.
高瑛,张福慧,张绍杰,等.2018.基于Peerceptiv互评系统的英语写作同伴反馈效果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8.
国*院.202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S].
何佳佳.2019.基于Peerceptiv在线同伴互评系统的学术英语写作个性化辅导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9.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书影,王宏俐.2021.非对称同伴评价对英语写作文本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Peerceptiv互评系统[J].外语电化教学,(4):7.
刘娇.2020.Peerceptiv同伴互评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效研究[J].校园英语,(50):2.
王德美.2019.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调查与策略讨论[J].基础教育课程,(250):43-48.
徐锦芬,朱茜.2019.基于Peerceptiv互评系统的英语在线同伴互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7.
袁志芬,谢薇.2015.高中英语写作教师书面反馈研究[J].教学与管理,(4):60-61.
张福慧,狄艳华,Christian,等.2016.Peerceptiv互评系统辅助学生英语写作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4):7.
张明.2018.从学习者视角例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教学与管理,(5):48.
Cho&Schunn.2005.Scaffolded writing and rewriting in the discipline:a web-based reciprocal peer review system[J].Computers&Education,48(3):409-426.
Cho,Schunn&Charney.2006.Commenting on Writing:Typology and Perceived Helpfulness of Comments from Novice Peer Reviewers and Subject Matter Experts[J].Written Communication,23(3):260-294.
Cho,Schunn&Wilson.2006.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caffolded peer assessment of writing from instructor and student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98(4):891-901.
Cho&Schunn.2010.Developing Writing Skills through Students Giving Instructional Explanations[C]//Stein&Kucan.Instructional Explanations in the Disciplines.New York,NY:Springer:207-221.
Kiuhara,Graham&Hawken.2009.Teaching writing to high school students:A na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01(1):136-160.
Loretto,Demartino&Godley.2016.Secondary students’perceptions of peer review of writing[J].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51(2):146-149.
Patchan,Charney&Schunn.2009.A validation study of students’end comments:comparing comments by students,a writing instructor,and a content instructor[J].Journal of Writing Research,1(2):124-152.
Patchan,Schunn&Clark.2011.Writing in natural sciences: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viewers on the writing process[J].Journal of Writing Research,2(3):366-370.
Patchan,Hawk&Stevens,et al.2012.The effects of skill diversity on commenting and revisions[J].Instructional Science,41(2):381-405.
Patchan&Schunn.2015.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of providing peer feedback:how students respond to peers’texts of varying quality[J].Instructional Science,(43):591-614.
Schunn.2016.Writing to learn and learning to write through SWoRD[C]//Crossley&McNamara.Adaptive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for Literacy Instruction.NY:Taylor&Francis,Routledge:244-250.
Schunn,Godley&DeMartino.2016.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peer review of writing in high school ap English classes[J].Journal of Adolescent&Adult Literacy,60(1):13-23.
Schunn&Yong.2019.The learning science of multi-peer feedback for EFL students[J].外语电化教学,(5):9.
Wu&Schunn.2020.When peers agree,do students listen?The central role of feedback quality and feedback frequency in determining uptake of feedback[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62):2-3.
Wu&Schunn.2021a.From plans to actions:a process model for why feedback features influence feedback implementation[J].Instructional Science,49(3):381-386.
Wu&Schunn.2021b.The effects of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peer feedback on writing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58(3):492-526.
Yao&Schunn.2021.Reviewer,essay,and review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that predict errors in web-based peer review[J].Computers&Education,(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