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探索论文

2024-11-18 14:13:5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分析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的意义,从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提高师生媒介素养、整合技术资源三方面出发,提出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的路径,旨在推进高职美育的现代化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分析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的意义,从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提高师生媒介素养、整合技术资源三方面出发,提出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的路径,旨在推进高职美育的现代化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高职;美育;教学范式
xxx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三位一体”的统筹安排。科教兴国战略中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数字化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场景创新,探索形成数字化教学、智能化测评、精准化治理等应用模式,推动教育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改变教育发展动力结构,促进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变革,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
高职美育是指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美育质量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可依据课程性质和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美学形态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学习科学的审美鉴赏方法,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着重利用教育数字化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将审美素养融入外在形象、职业规划和人格发展,达成“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打破时空限制,拓宽教学和学习空间。教育数字化可以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和资源,开展美育和接受艺术熏陶。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网络在线艺术展览、欣赏演出视频等方式,拓宽艺术视野,体验更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与资源。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学生可获得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数字创作工具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从而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进行学习、欣赏和表达。
第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数字化时代为高职美育提供了很多技术便利。学生可以获得有创造性的学习和表达方式,如数字艺术创作等。通过数字技术,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和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第四,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观看和分析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解读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总之,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拓宽教学和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二)培养数字化师资力量,实现美育数字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可激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美育教学改革的推广和实践,培养数字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教师共同提升数字化教育水平,实现美育数字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探索美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奠定智慧教育基础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不仅可促使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进行高效教学,还可促使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微课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开展高职美育教学实践,可打造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梳理总结典型经验,探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发展,为实现数字校园、智慧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推进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的路径
在教育数字化发展迅速的今天,高职美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学生学情,立足时代发展特色,探索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的路径。
(一)树立数字化美育观念,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xxxxxx在xxx报告中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现代社会对艺术、文化、创意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美育不应仅是一种简单的审美教育,还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实践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要坚持xxx美学观,并与新时代的数字化背景紧密结合。教育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要将数字化美育和思政素养、专业技能的数字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加认同专业培养理念,培养教育数字化时代下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背景意味着人文社会学科面临的是学科定位、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的全方位创新,高职美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推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通,将现代化数字技术的价值最大化。
最后,优化教学形式与内容,利用数字化手段重构美育课程体系。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美育要积极应对时代带来的变革,巧用数字技术优化美育课程体系。引导师生积极主动地使用数字技术,借助智慧课堂、自主学习等多场景应用,把混合现实技术带入课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网络文化创意产品的专业认知和良性审美。
(二)提高师生媒介素养
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实现高职美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和学生媒介素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师生媒体课程培训。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媒介素养作为包括但不限于美育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和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将媒介素养培育有机融入各门学科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意识和信息化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艺术鉴赏和创新的能力。
第二,鼓励师生参与艺术实践项目。师生可在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艺术门类在数字化背景下表达形式的不同。这不仅可提高师生的媒介素养,还可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并丰富其实践经验。
第三,利用数字技术促使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充分开展艺术实践合作。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育是审美情感教育,高职院校应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协同开展美育学习,基于不同专业产生灵感的碰撞和情感交流。
(三)整合技术资源,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的优势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必须整合技术资源和工具,如虚拟现实技术、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艺术创作工具等,以支持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依托教育数字化的优势,创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构建真实、开放、交互、合作的教学环境,以在线学习平台为中心,涵盖课前自行开展审美实践、课中小组合作学习、课后研讨分享的日常教学全过程,融合教室端、移动端、管理端各类教学应用于一体,助力高职美育发展。同时,可制作艺术作品鉴赏分析等拓展教学视频,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连接审美教育资源库,向学生介绍具体的自然景观或者艺术作品。此外,可依托技术资源和工具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实现对“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的即时数据采集、云端分析处理和即时结果反馈,强化学情分析、体验、测试、评价,促进美育教学模式、组织模式与服务模式的变革。探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拓宽学习空间,实现翻转课堂。首先,教师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中大量的优质艺术资源,拓展教材中没有的学习素材。其次,可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在线协作工具,远程开展小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分享艺术资源等,完成情感交流和审美创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再次,教师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中的数据,总结学生课前阅读艺术作品的情况,并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中教学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与创新。最后,教师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结合学生完成任务清单的情况,进行网络“验收”评估。在此基础上,可拓宽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的路径,提升美育效果。
第二,利用技术资源和工具,强调个性化教学。美育是情感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水平组织教学,尊重个体差异和审美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适合学生审美取向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审美活动与自主学习,着眼于服务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细化教学管理。教师可利用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与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相匹配的学习资源和反馈。这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第三,利用实时反馈和评价系统,提供多元化评价方式。高职美育在数字化教学的加持下,可实施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和反馈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展示、作品展览、对话式评估等,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美育实践和成果,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基于人工智能的韧性教学生态具有自我改变、自我调整的能力,在服务真实教学的不同阶段,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决策、协作与评价等问题。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可利用实时的学习反馈和评价系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报告,了解自己的学习强项和薄弱点,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研究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高职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可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美育质量,培养数字化师资力量、实现美育数字化教学可持续发展,奠定智慧教育基础起到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高职美育的现代化发展。教育数字化要实现从起步、应用和融合数字技术,转向树立教育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培养教育数字化方法与能力,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形成数字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机制,实现数字化支持下的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数字化赋能的评价方式的变革,推动教育范式的变革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型。高职院校要想推进美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探索,则要通过树立数字化美育观念、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提高师生媒介素养,整合技术资源、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的优势,促进教育数字化与美育的结合。基于此,可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科技强国。
参考文献:
[1]xxx.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姜殿坤,李英翯.我国高等学校美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62-68.
[3]房文婷,梁庆东.高职教育融合美育精神的路径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52-54,96.
[4]翟雪松,许家奇,童兆平,等.人工智能赋能高校韧性教学生态的路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3(1):49-58.
[5]吴积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范式变革[EB/OL].(2023-01-10)[2024-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