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政策下的小初衔接阶段英语作业设计策略论文

“双减”政策下的小初衔接阶段英语作业设计策略论文

15

2024-11-04 15:26:5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分析小初衔接阶段英语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认为小初衔接阶段的作业设计需要秉持系统化与个性化、知识性与能力性、自主型与合作型、基础点与创新点、师生评与生生评相结合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单元话题的教学内容,设定学生在特定核心观念下需达到的知能目标。提出应围绕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内容,贯彻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科学设计小初衔接作业,合理配比知能掌握类作业、观念理解类作业和观念迁移类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摘要】分析小初衔接阶段英语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认为小初衔接阶段的作业设计需要秉持系统化与个性化、知识性与能力性、自主型与合作型、基础点与创新点、师生评与生生评相结合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单元话题的教学内容,设定学生在特定核心观念下需达到的知能目标。提出应围绕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内容,贯彻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科学设计小初衔接作业,合理配比知能掌握类作业、观念理解类作业和观念迁移类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初衔接;作业设计;目标维度

  引言

  小初衔接作业的设计是否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落地效果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教师要强化“作业并非简单、机械化操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题海战术”只能把自己训练成思维僵化的答题机器。那么如何结合一线教学践行课堂内外的减负增效、进行有效的英语作业设计呢?下面主要分析小初衔接阶段的英语作业设计意义与策略。

  一、小初衔接阶段英语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约翰·E.道林(John E.Dowling)认为语言不同属性的习得有各自的关键期,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不会在某个年龄段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习得的各种能力会逐渐下降,当然这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关于英语词汇学习,约翰·E.道林认为,似乎没有一个关键期,可以在一生中学习新词语、新名称和新表达,但是儿童比成年人学得更快,词语学习水平在高中阶段开始下降(约翰·E.道林2020)。

  关于语法的习得,一项针对来到美国的中、韩儿童的研究表明,经过10年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经历,那些7岁之前到达美国的人对英语语法的掌握与英语母语者相同;7岁之后到达的人,早到者比晚到者的语法技能更熟练;而17岁以后来到美国的人,语法技能永远达不到早到者的语法水平。因此,语法的学习需要尽早启动。初中起始阶段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福建省各地市目前广泛使用的科普版教材是零起点的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这个阶段习得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不仅可以为三年后的中考奠定知识基础,更是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初中英语学习除了要保持小学阶段的趣味性外,还面临中考的压力,要让学生有持之以恒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并非易事。如果说小学侧重体验式学习,小初衔接阶段的作业设计就要教会学生学会迁移。围绕英语课程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内容,贯彻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学会迁移”为目标取向,科学设计小初衔接英语作业。英语作业设计应至少涉及三种类型:旨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知能掌握类作业;旨在联系、解释并证明多个观念的观念理解类作业;旨在将观念转化运用至新的、不熟悉情境中的观念迁移类作业(洪晓翠、何钰婷2022)。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点之一。小初衔接英语作业在坚持做好“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不断探索和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实现从“减负增效”到“赋能提升”的目标。

  二、合理配比三类小初衔接阶段作业练习

  为了更精准、更有目的地设计作业,可以与对口小学开展联合教研,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更快速、更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英语学习。在六年级毕业考结束后到入读初一前,学生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调整过渡,这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小初衔接的准备性建议,通过组织初一学生入小学班级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双向了解信息,教师收集整理后提出预见性学习建议。在小初衔接的暑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书写、朗读、记录、归纳、整理等的良好习惯。

  进入初一后,意味着学段全新的开始,学生将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验。教师可通过总结一线教学经验、比对分析数据,围绕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协调各类作业的比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小初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大类型作业的比例,兼顾话题、单元、课型的需要,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期合理设计衔接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作业。教师应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以教研组为依托,结合日常教学实践,着力构建梯度作业模式,做到设计立意有高度、难易比例有梯度、思维拓展有深度、练习频次有密度、作业风格有温度,凸显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同时,在“双减”政策下,探索作业评价和反馈的多元路径,推动“双减”整体增效;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设定多元化的作业模式,加强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知能掌握类作业为基石

  知能掌握类作业主要围绕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设置,其与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是动态的互动关系,从语言技能的听、说、读、看、写五个角度巩固语言知识,融入文化知识。知能掌握类作业是传统的语基作业模式,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等方面进行语言基础能力培养。语言学习如果没有词汇、句式、语法等的构建,就无法谈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特点是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载体,统领四项内容要素,知能掌握类作业是运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构建二者相融合的关系,能够巩固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这类作业通常占比为作业总量的70%。

  下面以2022年福州一中小初衔接阶段英语适应性练习为例,将其布置为作业:

  ()1.找出画线部分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选项。

  A.save B.take C.make D.thank

  ()2.找出画线部分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选项。

  A.no B.not C.those D.zero

  ()3.找出画线部分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选项。

  A.ruler B.but C.cut D.duck

  ()4.找出画线部分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选项。

  A.kind B.give C.find D.tiger

  ()5.找出画线部分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选项。

  A.food B.foot

  C.school D.afternoon

  ()6.I have new eraser and

  eraser is orange.

  A.an;the B.a;an C.an;an D.a;the

  ()7.—I like the gloves.Can I?

  —Sure.

  A.try it on B.try them on C.try on it D.try on them

  ()8.—How the vegetables?

  —Ten yuan a kilo.

  A.many are B.many is C.much are D.much is

  知能掌握类作业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知识等方面进行语言基础能力的训练。虽然福建中考题型中没有语音辨识题,但通过这样的作业导向,学生能关注音标的准确性,辨析相同或相近字母及组合的发音。

  (二)以观念理解类作业为架构

  观念理解类作业从思维层面出发,通过导图式框架,引导学生梳理语言知识,形成缜密的思维逻辑。知能类作业从认知方面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而观念理解类作业则深挖学生的思维层面,使学习中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知识。知识的来源之一是思考,意味着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积极、愉快的思考并获得结果,这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思维力是学习力的关键。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注意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目标,利用“导图式”作业将较零散的教材知识结构化,通过层次性、联想性和开放性的结构特点,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使其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发和完全开放的状态,让其更容易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理解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黄红苑(2021)提出“韦恩图”式作业,通过对比两个事物或者两个人之间的异同,发展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科普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Topic 3 Section C的教学时,教师布置思维导图作业,让学生将帮助迷路的小猴回家的过程用图片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但温习了课本重点句型,梳理了故事情节,还外显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轨迹,理清了文本思路,建构了语言结构。再如,科普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3 Topic 2 Section C通过一张全家福描述照片中的人物,介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后提供如《红楼梦》等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英文阅读篇章中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将其族谱、人物关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整地呈现出来;布置作业,让学生带一张全家福来班级,对照片中家庭成员的穿着及职业进行描述分享。

image.png


  (三)以观念迁移类作业为升华

  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保留着小学阶段的稚气,单纯、爱嬉闹是他们的重要特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形式、题型、内容的多样化,并适当保留童趣。观念迁移类作业可以设计得更有“温度”,教师要选用灵活的作业形式,关注作业中立德树人的理念,体现作业设计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将所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在选取阅读文本时不但要注意文本素材的原汁原味,还要注意话题的时效性、前沿性,并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提供创新迁移的机会。在讲授科普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3 Topic 2时,教师结合What does your mother do?和Where does she work?这些重点句型,让学生掌握询问职业的方式及各种职业的词汇,课后完成三项作业:一是让学生了解时代楷模的职业特点、工作场所,并在班级分享;二是选择家人的职业进行介绍,结合全家福进行表述;三是引发学生思考“母亲”算不算一种职业?其特殊性在哪?让他们分为正、反方两组收集理论依据,第二天展开班级辩论。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可以进行思政教育: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为民谋福,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人都值得大家尊重。

  作业设计时要注意难易适中,既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又要注意对思维的激发效果,同时要兼顾“学困生”,设计有梯度的作业。

  例如,在讲授科普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6 Topic 1的房屋话题时,让学生整理、打造自己的温馨小屋,完成一篇英文作文介绍,将收拾好的房间通过拍摄照片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之后插入文档中进行分享。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画图设计自己的梦想小屋,配上简单的英文词句进行说明即可。该作业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作业设计中,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考怎么规划自己的房间布局,如何将桌面等处收拾得井井有条,并思考整理房间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什么意义。完成的要求分层次,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查阅字典、运用课本之外的词汇、句型对自己的梦想小屋进行更多的描述。

image.png


  结语

  “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以分析大数据,挖掘作业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助力更高效地讲评,更加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一对多、一对一的沟通;还可以利用微信、家长会等家校交流阵地,将英语学科学习规范要求告知家长,通过驾校之间的及时反馈,尽早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双减”政策下,小初衔接阶段的英语作业设计渗透着教师的智慧,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实践性和育人性,要求他们了解小学阶段重体验、初中阶段重运用和概括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小初衔接阶段除了获得语言知识,还能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体会语言使用的成就感。

    引用文献:

  洪晓翠,何钰婷.2022.基于“可见的学习”理论的英语单元作业设计与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23-31.

  黄红苑.2021.英语“导图式”作业的研究——指向思维品质的提升[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16-19,24.

  约翰·E.道林.2020.理解大脑:细胞、行为和认知[M].苏彦捷,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