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思政课培育初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探索论文

2024-11-02 13:52:5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对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的关键阶段,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对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的关键阶段,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利用新时代下的大思政课来培育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新时代;大思政课;初中学生;责任意识
本文通过分析大思政课的特点和意义,总结了目前责任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新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实践策略,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培育和提升。
一、大思政课培育初中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
大思政课强调教学理念的升级、教师能力的强化、课程视野的拓展、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将小的思政课堂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引领新时代青年,是当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题中之义。在培育初中学生责任意识的过程中,大思政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逐渐成熟,开始逐步接触到各种社会问题和责任。通过大思政课,学生将深入了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且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这些问题负责任。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将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正确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培育初中学生责任意识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具有积极影响。缺乏责任意识的学生往往容易懒散,对学习缺乏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通过大思政课培育初中学生责任意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培育初中学生责任意识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大思政课培育责任意识,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问题,并且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且努力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将有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目前初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思政教育在培育学生责任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化的教育。现阶段初中思政教育往往只停留在思想道德课的表面教育,缺少具体细化和系统化的引导。学校在课堂上对责任意识的培育只是零散地进行,缺乏深入和系统的教育内容。第二,缺乏实践引导。思政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责任的重要性,而现阶段的思政教育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很难将抽象的概念应用到实际行动中。第三,教育方式单一。目前初中思政教育往往只采用传统的讲述和灌输方式,缺少启发式教学和互动交流等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影响到学生对责任意识的培养。第四,评价方式不合理。目前初中思政教育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生将学习目标定位在取得好成绩上,而对于责任意识的培养经常被忽视,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对社会、家庭和自己的责任。第五,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的思政教育只是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一部分,而家庭教育同样重要。然而,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的责任教育比较片面,往往只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责任观念的培养,导致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协同效果受限。
总的来说,目前初中思政教育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存在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实践引导、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改变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结合大思政课的教育指导,注重实践引导,并强化与家庭教育的协同配合。
三、时代发展为大思政课中责任意识的培育提供的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第一,紧跟时代潮流。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通过大思政课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下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第二,扩展视野。大思政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思考各种社会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第三,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大思政课的教育,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进而认识到个人应该承担起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责任,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挑战
第一,教学方法更新。时代发展带来了新的教学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第二,培养目标引导。时代发展快速,社会问题繁多,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最重要的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教育智慧和指导能力。第三,实践环节建设。责任意识的培育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加以实践和锻炼,然而在大思政课中,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将是一个挑战。
四、新时代下大思政课培育初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启发性情境
通过创设新颖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例如,可以模拟一个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途径,从而引发他们对责任的思考和行动。在大思政课培育学生责任意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和启发性的情境来提升学生思考和感悟。结合友谊的天空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可在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友谊的事例,让学生对友谊中的责任进行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为朋友,我需承担哪些责任”方面进行思考和举手作答,引起学生的分析和思考,通过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维护友谊,提升作为朋友的责任意识,通过同学朋友间的互助和鼓励,感悟到在友谊中责任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学习内容,引起学生思考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带入情境中,结合自身进行思考和感悟,提升学生的思政学科素养与责任意识。
(二)实践体验式教学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区义工、环保志愿者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时代下的大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的教育不止留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走入社区,慰问社区的孤寡老人、做社区志愿者、主动清洁社区卫生等,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能够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社会问题,要求他们共同研究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其他小组,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在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小组实践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例如,在结合走进法治天地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对案例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进行探讨,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商议和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PPT或演讲的形式对小组内的方案进行展示,通过让学生在大思政课中进行交流与合作,既能够提升学生间的合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写作过程中提升个人意识,发挥个人的潜力,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和进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
(四)角色扮演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政府官员、环保专家等,通过模拟不同角色在社会问题中的责任和行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领导能力。新时代下的大思政教学教师还可运用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悟不同角色,在社会问题中承担的责任,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明确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提升个人责任意识。教师可通过为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学生在法庭中扮演不同的工作人员,明确不同角色在法庭中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
(五)问题解决案例分析
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校园欺凌、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责任的认识和意识。在大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或选择当前热点的社会话题,让学生对案例或话题进行分析。例如,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我们作为班级学校中的一份子应当如何做?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可带领学生对当下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如,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为学生强调我们在不同社会场景中所承担的责任,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中责任的重要性,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展示一些有关社会责任的短片、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社会信息,加深对责任意识的理解。在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思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科技性,具有现代化,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展示相关图片和短片,分析社会话题,让学生就话题内容进行详细的理解,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能通过网络搜索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新闻,提升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生动多元,运用视听结合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大思政课堂中的专注程度,促进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指导的效率。
(七)情感教育引导
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对社会、他人和自己的情感认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讲座、个人故事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他人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激发他们承担责任的欲望和行动力。通过在大思政教学中的情感引导,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认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教师可在课程中为学生分享有关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短片,使学生通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内容引起共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扬,使学生体会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行动力,提升大思政课程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能力。
五、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教学中,大思政课将更加突出时事热点和现实问题。校园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社会热点以及国际局势都可以成为教学丰富内容的源泉,在理论学习中引入现实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要求。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使他们对社会现象和国家大事保持敏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大思政课将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在新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和适应变革的能力。大思政课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六、结语
新时代大思政课在培育初中学生责任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启发性情境、实践体验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大思政课堂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研究,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学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