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角探究高中英语教学整合与优化的途径论文

2024-10-14 16:05:0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改革,能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知识结构,夯实英语基础。文章分析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意义,探索实际教学整合与优化的途径,包括基于教材梳理而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情境主线展开全面教学、基于生本理念搭建教学支架、聚焦整体优化教学评价。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改革,能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知识结构,夯实英语基础。文章分析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意义,探索实际教学整合与优化的途径,包括基于教材梳理而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情境主线展开全面教学、基于生本理念搭建教学支架、聚焦整体优化教学评价。
关键词:大单元视角高中英语教学整合优化途径
大单元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追求,基于整体性及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并设置好丰富的语言任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表达中理解英语语言知识内涵,并提升知识应用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规定下,高中英语教师需重视大单元教学改革,在明确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有逻辑地进行任务设计,充分体现出总体目标的每一个维度,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让他们可以有效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英语教育改革新方向,教师应以为社会培养出知识与技能、思维品质与能力、文化与价值观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英语教材设计也随之变化,聚焦于新课程标准,保证每一个单元根据话题独立地成为一个“话题”体系,单元内所有的语言设计、对话设计、听力训练和阅读理解、写作都围绕这个话题结构展开,语言实践训练也都为围绕单元核心。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发生了一定变化。课程内容的排版更系统化,更突出“单元”的意义,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连贯和系统化。每个单元会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多角度研讨,即便话题改变、内容改变,但核心思想始终保持一致,学生能深入理解英语知识内涵,对知识的应用也更熟练。高中英语教育改革为此提出“大单元”的概念,强调在核心主题下,更关注开放性、有意义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产生问题意识,在交互与实践中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在潜移默化中落实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用有逻辑的问题连接单元,用任务将零散知识聚合,学生始终做到知行合一,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此过程中,学生自身认知能力明显提升,他们还愿意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能在兴趣的驱动下去完成语言输入与输出,得到发散思维的发展,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大单元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优化途径
1.教材梳理,确定目标,综合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设计突出特征是主题明确,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核心观念展开,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包含friendship、communication、traveling、memories、films、sports、cultural relics、sports、environment protection、music、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artand literature等话题。这样的教材设计便于学生沉浸于英语语言环境,保证他们能在不断拓宽知识面的前提下,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人教版教材编排与大单元理念相一致,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全方位梳理,再聚焦于英语核心素养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在综合设计下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中Unit1 Teenage life为例。教师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出大单元主题—“青少年生活”,强调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重点探讨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交往,让他们最终实现身份认同,理解情感变化、学业挑战以及未来的社交需求。整体分析结束,教师聚焦于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角度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系统性学习后掌握描述自己日常生活的英语语言知识,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深化自身对青少年身份的认同,未来学习更多自我描述、人际交往的技能,将生活与英语学习建立联系,维持自主学习意识,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语言能力:基于“青少年生活”这一主题,学会“choose a school club”的方法,用单元内的基础语言知识探讨新生所面临的挑战,在实践中学习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完成对这些语言知识特点、功能和用法的全方位总结。
思维品质:围绕适应高中学习的建议、青少年该如何进行社交建立人际关系、青少年的情感与心理健康、青少年的未来规划与职业发展几个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对教材内文本的分析以及现实生活的讨论,分享主观观点与看法,并尝试组织创意写作、故事续写等活动,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思维逻辑性、想象力与创造力。
文化意识:以电影《The BlindSide(弱点)》作为单元话题导入的素材,该影片讲述了美国国家橄榄球运动员迈克尔·奥赫的不凡经历,即他在从事体育职业之前从理想到现实的艰难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概括大单元核心主题,再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在对比中深度理解主题,也在讨论中生成跨文化意识。
2.把握情境,依托主线,全面教学
大单元教学将杂乱、繁复的内容聚焦于同一主题下,通过探索话题与话题、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感知核心主题的核心,从而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使用方法的前提下获得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落实大单元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明确大单元的主题,依托这一主线展开情境化教学,让学生顺势而思,在综合认知中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创设大单元主线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以及他们的个性特征、发展需求,强调灵活教学,便于他们快速把握大单元主线,提高英语综合水平。以人教版必修第二册Unit4 History and traditions为例。本单元的核心思想是对各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介绍,强调学生文化意识的生成,基于此,大单元教学的展开需要突出学生对教材内所有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并分析其内在联系,那么情境的创设需要以宏观介绍为主,教师可以基于“different”这一关键词,用一个视频完成对中国、美国、英国等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的对比介绍,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自主总结出“the differences of history and tradi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这一主线,再对教材进行解读,自然探索出大单元内不同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依托于大单元主线,在课内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如教师与学生合作在大单元主题下进行角色扮演,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模拟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事件,让学生在产生沉浸式体验的情况下明确自己语言表达、肢体行动与主题的密切联系,在深入参与情境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大单元主线的多层次、个性化解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Unit2 Wildlife protection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情境,假定班级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学生是该组织的成员,现阶段需要设计并执行一系列宣传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大众对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并动员他们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行动中。情境创设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践,在情境互动中学生深度认同自己的身份,能提出很多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自主观点与看法,在讨论中将基础部分内容整合,再选择创新的宣传渠道,如制作抖音短视频、创作公众号图文、制作宣传海报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自然生成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情境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3.以生为本,搭建支架,综合发展
在明确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后,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让他们能获取第一视角体验单元主线的机会,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活动中,不仅要有思考能力、创造意识,还需要有基础实践能力的支撑,从而使英语水平得到提升。教师为实现理想化教学目标,可以将“支架理论”融入课堂,层层设计支架任务,让学生基于思考、实践实现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个问题,必须充分分析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再从“以生为本”的视角出发,完成任务支架的搭建。
以人教版必修第三册中Unit 1 Festival and Celebrations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节假日庆祝活动”,介绍节日的种类、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作用、节日中人们的表现以及节庆方式与相关故事,旨在强化学生对中国节日的理解与感悟,并在了解更多外国节日后产生跨文化意识,实现英语交流能力的提升。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累积,并且在现实生活经验基础上对中西方的传统节日都有基础认知,本单元知识的讲解需要以引导为主,强调以旧带新,让学生打破思维的束缚自主学习,从而生成高阶思维,也建立主题下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设计探索任务,教师在“节假日庆祝活动”这一主题下,设计三层的任务支架:一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节日信息进行整合,依托于生活常识、互联网查询来完成交互,此时教师以组织“信息共享会”活动的形式导入课程,学生主动讨论不同节日的共同点、差异点,并探索这些差异的产生与各国文化特色之间的关系。二是设置分析与比较任务,进行大单元主题的详细化探索,包括节日起源、节日庆祝方式、节日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等,强调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通过辩论交流理解不同文化中节日庆祝活动的特征。在此任务下,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模拟演绎、对话创编、宣传文案撰写等,让全体学生都能沉浸其中,深化跨文化意识,获取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是教师布置创意实践任务支架,要求学生将所思所想以及课内所学应用于实际,锻炼他们的综合语用能力,保证他们的全面发展。此时可以模拟情境:学校组织文化节,要求每个班级表演一个有关于节日庆祝的作品,学生可先撰写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包括主题选定、活动内容设置、活动流程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西方节日中任选其一进行专项探索,以此为前提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并让他们更多地融入自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在支架任务的引领下,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主动思考、交流、探索与实践,在完成任务后不仅能产生成就感、满足感,还能真正做到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聚焦整体,优化评价,深化认知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及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大量沉浸式学习体验,实现英语综合素养的发展。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大单元教学评价的本质是“反馈”,学生能在评价中获取丰富信息,或坚定自信心,或获取深入探究的线索,而教师则能在评价中总结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此为参考进一步完善大单元教学方案。实际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以大单元教学为参考,构建出一套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制订多层评价维度,如基础教学中,评价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在完成一项任务中能从不同角度出发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在交际互动环节,评价学生是否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实践检验中,重点评价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主题建构能力。总之,坚持评价多元化原则,让学生基于教师的评价对自我形成全面认知,也能对大单元知识进行整体学习,使英语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在大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明确并正视这些差异,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评价,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所有人提供深度学习、整体探究的动力,维持他们的积极学习心态,用评价促使不同层级学生获得明显发展。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高中英语教师需明确教材编排的创新之处,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确定“大单元教学”这一主要教学形式,始终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保证他们对英语知识有效学习、深度学习。教师要设计规范化教学方案,基于大单元教育理念对单元知识的进行加工、整合,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又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通过搭建支架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一个完整主题下将知识串联并迁移应用,形成完整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形成高阶思维的前提下获得综合发展,再为他们提供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让学生在深化自我认知的前提下主动发挥优势、改正不足。
参考文献:
[1]潘晓燕.从新教材大单元视角探究高中英语教学整合与优化的途径[J].校园英语,2023(28):169-171.
[2]许莎莎.大观念视角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2(4):2.
[3]李志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8.
[4]宁洁.大修辞视角下高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探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6):46-50.
[5]张月萍.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高考,2023(23):6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