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论文

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论文

8

2023-02-16 09:49:31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为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育人任务 , 而新课程标准则为教师 保质保量地完成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 因此 ,教师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简介 ,积极探寻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 ,进行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 ,科学开展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活动 。这样 ,小学生的主体认知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 及科学思维素养都会获得良好的持续提升。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为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育人任务,而新课程标准则为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因此,教师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简介,积极探寻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进行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科学开展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活动。这样,小学生的主体认知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素养都会获得良好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培养思考和实践

  核心素养理念有效推动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生本理念与人文思想,开始立足小学生的主体爱好、思维习惯以及认知需求去考量、设计与实施数学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更加明确了教书育人的方向性、目标性以及实效性,开始以核心素养培养突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性,满足新课标要求。因此,新课标理念开启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崭新一页。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简介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小学生为实现终身发展与适应社会需求而具有的主体能力与生命品格,主要包括思维方式、认知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主体能力,还包括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精神情操以及灵魂修养等内在素养。因此,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合体,既包括数学的课程知识范畴,也包括小学生的主体能力体系,更包括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区域,因而是素质教育的具化缩影[1]。

搜狗截图23年02月16日0948_4.png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

  首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为小学生创设一个主体参与、互助实践、合作探究、集群成长的高品质生命乐园,实现小学生的快乐交流、友好互助以及整合发展。因此,小学生能够获得一个人性化、趣味化、实训化以及高效化的主体成长空间,借助激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去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指导思想、活动方法以小学生及教学任务,指引教师将个人的教学智慧、教学能力以及教育理念都应用于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之中[2]。因此,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目的明确地进行教书育人与塑造生命,切实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理念。

  最后,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推动科学育人观在数学课堂上的深度融合,科学推动数学课堂走向提质增效、务实转型,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构建[3]。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自觉践行生本理念与人文思想的可行性途径。

  三、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两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时代教育理念,因而需要教师深度思考、科学融合,快速找到二者的兼容模式。

  (一)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价值

  新课程标准能够指导教师积极践行生本理念与人文思想,尊重、遵循、满足小学生的认知兴趣、个性喜好、探究需求、学习能力等主体条件,借助激发小学生的认知活力、探究灵感、生命律动以及主体能动去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因而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内容与培养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行动指南,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提供高价值、高效率、高品质的科学指导[4]。

  (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于新课标的实践支持

  第一,教师要注意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趣味性。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趣味诱因与人文信息,切实激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参与动机、求知热情以及表现欲望。这样,小学生就会为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支持与主体能动保障,达到新课程标准的预定要求。

  第二,教师要注意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诱导性。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要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循循善诱,推动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释放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小学生的各项主体能力就在实训化认知中科学应用、实践发展,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预定目标。

  第三,教师要注意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合作性。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小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与亲密交流能够增加良好的认知体验,帮助小学生获得高价值的心理冲击、情感体验与情绪感染[5]。这样,人性化的认知体验又会推动小学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之中,进入新课程标准预定的建设状态。

  四、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数学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智慧、教学能力、职业素养与教育理念的才艺展台,更是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积极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工作空间。

  (一)以新课标为指导,培养学生主体认知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认知兴趣,以此为激发小学生学习活力、参与动机、交流意识以及表现欲望的人文诱导因素,也以此作为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活动起点。小学生对数学认知产生浓厚兴趣以后,就会拥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求知动机以及发展需求,并在生命活力的驱动下开展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互助成长活动,从而为核心素养培养奠定主体基础。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加减法(一)”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认知法,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游戏活动中一点点地掌握“加减法”,也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求知动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每组10个玻璃球,每人分5个玻璃球。然后,两人开始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活动,而且,获胜者与失败者都要进行一次“加减法运算活动”。如“5+1=6”或“5-1=4”,以此类推。当其中一个学生的玻璃球全部输掉后,就开启第二轮游戏活动。为了奖励获胜者,在第二轮的玻璃球分配中获胜者可以获得6个玻璃球,而失败者只能获得4个,再次开展游戏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在开开心心的“石头剪刀布”游戏活动中慢慢掌握了“1~9”与“1”之间的加减法运算活动,实现了学生的游戏认知与快乐学习,自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与参与动机,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强大的主体能力支持以及生命活力保障。因此,游戏活动不仅活化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也点燃了小学生的求知热情与表现欲望,自然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支持,圆满完成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激发小学生认知积极性的要求。

  (二)以新课标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小学生逐步养成积极获取、独立思考、主动处理、自主成长的积极意识。这样,小学生就会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自立思想、自强精神与管理能力,自然能够切实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帮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因此,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体能力,也在新课标范畴之中。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这四个基本图形的认识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电化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个巨大的“机器人”图片,由教师引领着学生一起欣赏机器人,同时认识不同的图形。为了提升图形观察的趣味性与刺激性,教师可以进行图形抢答活动,随机确定机器人身上的一个图形,哪个学生第一个举手,就获得了回答权。这样,学生就会在简易的认知活动中获得强烈的表现意识与竞争意识,自然就会对教师选定的图形进行积极观察、主动思考、快速判断、自觉抢答。当小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有趣图形”熟悉以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小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帅气的“机器人”,并为自己的“机器人”涂上颜色,教师还要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小学生画好的“机器人”,让全班同学都欣赏一下,更要引导小学生一起找出“机器人”中“有趣的图形”,激励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就会在独立自主的认知活动中慢慢提升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整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习惯、积极进取意识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达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实现小学生主体认知、自主发展的有关要求。

  (三)以新课标为指导,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帮助小学生逐步掌握友好合作、自觉交流、互助成长的良好习惯,还以此培养小学生的交流意识、互助观念、团队精神以及协作能力等主体素养。这样,小学生就会拥有较强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整合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因而能够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强大的能力基础,圆满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育人任务。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章“混合运算”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开展分组认知活动。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在组内活动中一起讨论“先乘除,后加减”的基本运算法则,在互帮互助中集体交流对“先乘除,后加减”的个人看法,并在习题操演中进行方法验证与能力培养,以此实现彼此运算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5个“混合运算习题”,对各组的合作探究活动效果进行考核,总成绩最高的那一组学生获得精神奖励。这样,小学生就会在一起做题、集体交流、共同探究中完成“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技能以及计算习惯的培养活动。因此,小学生在集体荣誉的促动下自然就会在组内活动中进行友好合作、多维交流、亲密帮助、耐心指点,从而使小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以及荣誉诉求都得到极大的强化与提升,有力地催发了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主动性以及探究自觉性,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发展,满足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实现小学生合作学习、主体探究、互助成长的要求。

  (四)以新课标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主体认知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更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这样,小学生就会因为主体认知兴趣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因为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而获得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更会因为科学思维素养而能够将生命活力与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调配、统筹整合,以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章“数一数”(除法的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本部分的内容题目表面上是“数一数”,实际上是通过“数一数”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平均分概念”,引导小学生由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活动。为此,在“数一数”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较强的电化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喜欢草莓的人数较多,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的时候可以将草莓作为信息载体,利用赏心悦目、色彩艳丽、非常馋人的草莓引导小学生一起进行知识学习与思维启迪。在大屏幕上,小学生看到了一个除法式子“6÷2=?”。随后,小学生就会看到大屏幕上出现一盘草莓,共有6个,旁边还有一摞小盘子。接着,式子中的“2”闪了一闪,一只手拿起2个草莓放在一个小盘子里,一共放了3盘。这时,式子中的“?”闪了一闪,下面的3个盘子也跟着闪了一闪,小学生理解了“6能够分成3个2”。活动完成后,小学生又看到了一个除法式子“6÷3=?”,在视频的帮助下理解了“6还能够分成2个3”,从而使小学生的“平均分概念”得到强化。因此,趣味横生、通俗易懂的电化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立足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一点点地强化抽象思维能力,完成新课标的预定教育任务。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界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定位教学关系、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与活动策略,因而切实提升了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策略性、目标性、设计性以及实效性。因此,教师立足新课程标准的最新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自觉在数学教学中选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切实培养主体认知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素养,助力小学生的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卢宏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21(13):97-98.

  [2]王勇.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学周刊,2021(21):81-82.

  [3]曹勇.新课标标准下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10):106-106.

  [4]张世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20):33-33.

  [5]鞠玲.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思考和实践[J].亚太教育,2021(1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