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论文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论文

11

2023-02-16 09:41:29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读物管理是五项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双减”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选择适量而优秀的课外读物,对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开阔视野、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培养课外读物管理能力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外阅读共同体,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构建课外读物阅读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起家、校、社三方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课外读物环境。

  【摘要】读物管理是五项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双减”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选择适量而优秀的课外读物,对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开阔视野、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培养课外读物管理能力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外阅读共同体,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构建课外读物阅读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起家、校、社三方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课外读物环境。

  【关键词】“双减”;中小学生;课外读物;选择与管理能力

  202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此后有关五项管理的质量评价指南和改革文件相继出台。3月31日,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读物管理是五项管理中的一环,对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中小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和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课外读物”是指教材、教辅以外,进入中小学校园供学生阅读使用的正式出版物(包括电子出版物)。课外读物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文本对象,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适量的课外读物的滋养。对青少年来说,课外阅读的对象选择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才能内化为能力、经验和素养。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穷尽所有,学生都要从“课堂中学习方法,课外进行练习”,“从课外阅读中获益”[1]。选择适量而优秀的课外读物,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开阔视野、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搜狗截图23年02月16日0940_1.png

  1.课外读物的选择标准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课外读物推荐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等原则,要符合主题鲜明、可读性强、内容积极与启智增慧等基本标准,另外还规定了十二种不得推荐或选用的情形。浩如烟海的书籍哪些可以进入校园,貌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事关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立德树人的大事,必须要从源头抓起。《管理办法》对课外读物标准和原则的制定,不是简单粗暴的“挡”或“堵”,而是通过系统、规范的引导和管理,把好入口关,对不符合相关要求、不适合中小学生年龄段阅读、价值观导向有问题以及非法盗版的书籍进行全面清理和彻查,严防问题读物进入学校。

  2.课外读物的选择机制

  《管理办法》规定学校是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课外读物的遴选与审核工作,明确了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与学校五级监督检查机制及各自的职责和要求。

  在课外读物的书目选择和推荐方面,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直接责任人,各班班主任作为小组成员协助教务处和图书馆展开具体工作。书目选择上,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版)》和《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为依据,各学校制定本校的课外读物管理办法,按《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标准、原则和程序对课外读物进行遴选、推荐和审核。各学校可以根据情况成立由管理人员、各学科任课教师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组成的书目推荐小组,提出课外读物的初选目录。然后学校组织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组对书目进行审核、筛选,统筹书目数量与学科门类,经确认公示后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选择和推荐书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如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可以多推荐阅读启蒙绘本和识字、益智类的书籍,高年段的学生可以多阅读科普类、经典故事类的书籍,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到了初中阶段,可以多阅读经典名著,激发阅读兴趣,高中阶段则可以多推荐名人传记等励志类的书籍,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在课外读物采购方面,由学校成立专门的图书采购部门,制定相应的图书采购办法,坚持“凡进必审”的原则。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并定期做好图书的清理和更新工作。学校要将读物管理与作风建设相结合,坚持自愿购买的原则,严禁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和家长购买课外读物。班级图书角的图书一般由家委会负责采购,也可以由学生和家长自愿补充,所有课外读物的书目必须经由班主任和学校审核通过。学校还要通过不定期检查和家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校和班级的课外读物加强管理,公布不良读物举报电话,切实提高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质量,严禁问题读物流入校园。

  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能力的培养

  1.培养课外读物管理能力的意义

  受当今社会氛围比较浮躁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择往往从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比较注重课外读物的功利性,这种急功近利、实用至上和偏狭的课外阅读习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阅读品质,阅读效果自然不理想。

  “双减”政策将中小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和繁忙的课外培训中解放出来,他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如何科学、有效地用好这些课余时间对很多学生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课堂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这就势必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较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学好包括语文在内的所有学科的基础,阅读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成长过程中无法绕过的重要环节,对中小学生尤其如此。现在的语文课程改革,也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阅读是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2]帮助中小学生改善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课外读物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品味,不仅关系到他们课下自我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丰富、洗涤他们的心灵,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发展。

  2.培养课外读物管理能力的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外阅读共同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自然也要围绕这一主体展开,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经验和掌握技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课堂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习惯。国家、社会和学校等教育机构也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中小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深入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让阅读兴趣、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比较接近的同学组成课外阅读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外阅读共同体。小组组建好后,可以民主推荐组长,也可以轮流来当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根据必读书目和阅读兴趣,确定一个时期内的阅读书目,然后共同制定阅读计划,组内成员互相督促、互相检查。根据阅读进度,组长负责组织阅读交流会,大家共同讨论、反思和分享阅读体验[3]。

  课外阅读共同体的成员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年龄、兴趣、爱好等的变化,一个学期内可以调整三五次,以解决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教师在整个课外阅读过程中,充当好组织者、调解员和裁判,以保障共同体的合作能够顺利、有效开展。

  (2)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构建课外读物阅读体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是促使知识深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对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更深入理解的有效途径”,“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对知识的持久兴趣是不可思议的;不建立课外阅读体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4]因此,课外读物应该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仅仅是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而要做到登堂入室、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建立起知识体系,培养能力和情感、审美基础,还需要阅读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材料。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和其他童话作家的作品,书单可以由教师列出,也可以由学生和父母检索后与教师商定;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订毛泽东诗词或者写雪等自然物象的作品的书单。这些书单可以作为课外读物阅读体系的一部分,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互为裨补,互相促进。构建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外读物阅读体系是“双减”背景下,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3)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良好的课外读物环境“双减”之后,中小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增多,为了保障课外读物外部环境的建设,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在各个层次、方面上有所作为,必须要建立起家、校、社三方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原来家庭、学校、社会“各自为营”“各自为战”的观念和状态,早已行不通,中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经颁布,并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施行。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这项工程的开端和基础就是家庭教育。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要责任是家庭,作为家长,“对阅读的漠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阅读的态度,造成家庭文化的‘去图书化’和市井化”,因此“一定要树立起‘阅读优先’的观念,特别是‘儿童阅读优先’的观念”,[5]家庭要构建良好的课外读物环境重在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培育良好的书香家风,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读书,既可以亲子阅读,也可以父母与孩子分开读。此外,家长也可以根据推荐书目,并结合孩子兴趣,建立适合孩子阅读的专属藏书架或空间,这既能体现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也是对孩子阅读活动的激励和督促。

  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除了家庭,就是学校。学校除了选择和推荐课外读物以外,还要详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进展和效果,以便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做出调整,因此,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及时做出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阅读效果好的同学可以增加成就感,需要改进的同学能够找到改进、调整的方向。教师的评价还要充分尊重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个体感受,不妄自批判,更不能用所谓的标准或“定论”限制他们的阅读体验。评价的方式也要灵活多样,可以举办读书报告会、诗文朗诵会、故事沙龙、读书心得讨论会、阅读笔记展览等等。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自由、广阔的空间,尊重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

  在社会层面,国家、政府、出版机构、专业组织、媒体及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阅读服务设施都可以为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开发相应的主题和项目。比如图书馆可以和学校结对子,在学校定期举办读书节,活动期间举行好书评介、名著导读、读书征文等活动;也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如“4•23”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为孩子们打造专题读书会;也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购置和开发适合他们的电子文献资源和软件。青少年是我国人口中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关注和引导青少年阅读,是书香社会和书香中国建设过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桑豪.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莅临文学院讲学[J].学语文,2002(3):14.

  [2][苏]M.H.穆欣编.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智者[M].王义高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99.

  [3]张海燕.构建课外阅读共同体助力学生养成读书习惯[J].阅读,2018(23):9.

  [4]孙大君.手脑结合与人的教育—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143.

  [5]付跃安.你会阅读吗家长辅导孩子阅读的黄金手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