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语篇分析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论文

基于语篇分析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论文

3

2024-09-23 14:31:2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语篇作为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从宏观角度来看,在语篇类型、文体特征、语篇格式、篇章布局等都有所不同,从微观角度看,也有其内部逻辑、语法构成、句型句式等的不同。目前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仅仅关注语篇中词句的教学,不能结合语篇特点来设计阅读教学。学生也受困于自身词汇量和语法的不足,在阅读语篇时,无法深入理解语篇传递的思想,忽视了语篇的主题意义。因此,做好语篇分析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教师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明确教学目标,还可以优化教学流程,合理搭建教学支架,帮助学生解构并应用

  语篇作为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从宏观角度来看,在语篇类型、文体特征、语篇格式、篇章布局等都有所不同,从微观角度看,也有其内部逻辑、语法构成、句型句式等的不同。目前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仅仅关注语篇中词句的教学,不能结合语篇特点来设计阅读教学。学生也受困于自身词汇量和语法的不足,在阅读语篇时,无法深入理解语篇传递的思想,忽视了语篇的主题意义。因此,做好语篇分析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教师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明确教学目标,还可以优化教学流程,合理搭建教学支架,帮助学生解构并应用语篇中所学的内容。

  本文以凤凰职教《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从不同方面进行语篇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搭建脚手架,将各教学环节串联到一起,从而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地深入学习文章,挖掘文本背后的思想,并应用到自身实践之中。

  1.语篇视域下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阅读教学以语篇为基础,语篇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不仅要应重视对文章本身的分析,更要将对文章的分析与学生认知特点的结合,才能合理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文章。

  1.1进行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包括很多方面,如对语篇内容和主题的分析、语篇的结构和类型、语篇所蕴含的思维品质、学生认知水平等。下面将以第二单元“Family and friends”这个主题下的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语篇分析。

  1.1.1分析语篇的非语言的文体特征

  语篇的文体特征,既有语言手段,也有非语言手段。语言手段包括语篇类型、用词习惯、语法结构、文章布局等,非语言手段包括文章的标题、文中的图片、图标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背景知识进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进行阅读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到非语言手段中传递的信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对于话题往往不是一无所知,教师通过讨论、问答或者视频分享等方式激活学生话题相关的过往经验。

  笔者选择的语篇包含两个主要部分,一共四段,文章结构清晰易懂。学生“Bad haircut”提出交友困惑,专家回信解答,之后学生在“Not with the band”提出交友困惑,专家再次回信。随信附有学生和专家的照片。通过照片和网名,读者可以猜测文中主角遇到了什么麻烦,并在脑海中形成人物形象,减轻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文章标题与主题紧密联系,“Friendship Advice:Ask Dr.Green”,不仅点明了文章主题是关于友谊的建议,也指出了给出建议的专家的身份。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网名,让学生做读前预测,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1.1.2分析语篇结构,整合文章细节

  语篇有其不同的内在逻辑和语言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与标题之间的关系、段落之间的结构、句子之间的关联,掌握文章的框架,学习文章如何将碎片化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教师在学生理解了文章框架之后,再引导学生关注到细节,学习语篇中的词句和表达方式。如果语篇分析中只关注到词句的学习,语篇就失去了其意义,学生也不能很好感受到语篇所传递的思维品质;如果只关注文章结构而忽视细节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依然无法将语篇中的语言表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因此,在做语篇分析时,需要结合文章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设计好二者的比重,将他们有机结合。

  教师通过分析发现,该语篇的两部分——友谊中的问题以及专家给出的建议——有明显相似的结构。两位学生在描述问题的过程中,均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一是与朋友美好的过往经历,二是目前友谊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向专家求助未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专家针对二人的实际情况给出的建议虽然不尽相同,但结构上却也有类似之处,先是给出明确的建议,是放弃还是挽救一段友谊;之后对友谊中存在的矛盾点进行解释;最后通过丰富的句式给出具体的做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图片描述和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文中的词汇表达,又通过对比句型,使学生从文中使用的句型提出建议,包括祈使句、情态动词、反问句等,再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补充,丰富提建议的句型表达。

  1.1.3分析学生认知水平

  在中职英语教学的课标中,明确了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四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提升所需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不足,学生在阅读语篇时往往关注到一些细节,而不能从全局把握文章的内涵。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搭建足够的教学支架,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启发学生的思考。

  笔者执教班级的学生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较少,学生已经在校学习一年。语篇主题是友谊,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熟悉,语篇中的生词不多,个别词组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阅读。两个学生分别阐述自己在交友方面遇到的困难,专家依次给学生回复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学生在理解文章中两人提出的交友困惑方面没有太大困难,也可以理解文中的心理学家Dr.Green给两个学生提出的建议。但是阅读之后不能自主进行深入分析,无法清晰地概括出文章结构,并深刻理解专家建议背后的原因,在自己的交友经历中,一旦遇到类似困惑,还是无法判断如何对出现问题的友谊进行取舍。

  1.1.4提炼语篇思维品质,升华语篇情感表达

  阅读文本的解读不止要考虑词句、内容、结构,还要注重思维品质的解读。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文章的主题、内容、语言表达、结构等,也要关注到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在提炼思维品质的过程中,不要盲目拔高,要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析思维品质时,要聚焦细节。文中的专家是一个心理学家,而心理学家的工作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并对其做出解释。仔细分析文本时就会发现,在专家回复中都有对两位学生的朋友的行为的合理解释。比如女生的朋友经常嘲笑她的发型和服饰,可能是因为朋友想通过贬低对方来提升自我优越感。而专家给两位学生的建议也不相同,所以笔者在阅读环节设计了一个问题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专家出给不一样的建议,并在读后环节给出第三篇阅读,学生在阅读文中学生遇到的困惑之后,模仿专家的回信方式,给出自己的建议。这个活动需要学生依据自身经验和认知,对友谊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出个性化的建议。

  1.2基于语篇分析,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到有所取舍,通过发掘文章的主要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流程服务于教学目标,而不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教学设计。基于语篇分析的教学设计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搭建教学支架。

image.png

  1.2.1基于语篇分析,制定教学目标

  深入的语篇分析是教师确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依据上述语篇分析,笔者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角度确立了教学目标,即理清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出现的友谊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运用文中的结构和表达描述自己交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出建议;讨论什么样的友谊值得挽救,什么样的友谊应该舍弃。

  1.2.2依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探索,而非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本节课按照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结构到细节到句型的顺序展开,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第一个环节是导入环节,通过学生回想与朋友之间的矛盾以及观看视频分享常见的友谊崩塌的原因,激活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2)在读前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网名,猜测文章中提到的交友困惑是什么,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在读中环节,首先通过初步阅读,检验读前对文章内容的猜测,并分析文中专家的身份,为下文分析专家回信的结构做铺垫;之后通过通读文章填写表格,学生梳理了文章主旨大意;第三次阅读文章时,学生开始逐步关注到文章的内部结构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在读后环节,教师创设情景任务,学生内化迁移语篇。学生阅读另一篇咨询友谊问题的文章,总结文中作者提到的问题,并给出建议,通过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学生可以运用在读中环节学到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知识;之后,学生通过组内分享自己的交友困惑,在真实语境中锻炼如何描述问题,并互相给出建议。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布置环节,学生选择一个交友困惑进行描述,并写信回复给出建议。整个设计环节层层深入,从宏观到微观,从学习到练习,使学生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1.2.3结合教学流程,搭建教学支架

  基于以上教学流程设计,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根据学生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难点搭建了教学支架。

  如在读中环节,笔者提问:“Do they want to maintain their friendships or not?Why?”启发学生关注到两位同学都描述了与朋友的过往经历。并通过填空their time in the past,使学生积极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这段经历是“memorable”“happy”的。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按照原本的文章布局一步步教授语篇,而是选择了将两篇咨询困惑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再将专家的两篇回复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总结归纳,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

image.png

  2.反思总结

  在进行语篇分析下的教学设计时,还存在一些困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想要在45分钟内面面俱到的分析文章是不太现实的。如何在阅读第一节课中依据教学目标来调整教学侧重点,也是教师所要思考和取舍的地方。其次,做语篇分析时,既要考虑教师视角,也要考虑学生视角,但教学设计时如何考虑学生视角,如何权衡语言知识和文章整体阅读之间的比重,也需要在日后的教学和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教师视角拆解文章,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难度不大,但是从学生视角设计文章的学习思路却并不容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