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2024-09-18 12:01:3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概括和语篇阅读能力的要求,分析新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理解主题意义多元性、理解逻辑思维多层性、理解难度全面而深刻性的命题特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开展创设语境、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是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途径。
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概括和语篇阅读能力的要求,分析新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理解主题意义多元性、理解逻辑思维多层性、理解难度全面而深刻性的命题特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开展创设语境、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是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途径。
《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但是高中英语课堂存在较多影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现象。首先、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着力在语言知识点教授还比比皆是,很多一线英语教师在处理语言知识的时候把知识性的内容直接呈现,呈现内容关联性差、呈现过程缺少情境化。第二、缺失关联的深度教学。深度教学缺少循序渐进建立教学环节的关联,较少从主题多维度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内在联系。第三、忽略语篇人文性的浅层教学,较少挖掘语篇的育人价值、较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没有创新意识。
1.新高考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从2017年开始,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的新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分值权重增大,由40分提高到了50分,占整卷权重最大。另外,因为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读后续写三种题型都是以篇章的形式出现,学生要阅读理解了全篇文章才能完成,因此整份高考英语全国I卷测试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分值占总分可高达70%,由此可见对语篇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是高考英语测试的重点。
2.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教育部,2020,12)。主题是情境创设的出发点,是整合学习内容的纽带,是意义探究的切入点,是引领意义探究的主线。而主题意义探究是英语学习活动的核心内容,源于已知,整合新旧内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内化运用所学,最后努力做到迁移创新,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阅读课堂容易局限在完成教材的阅读任务,没有形成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第二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的阅读教学(以下简称本课)为例,阐释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路径。
2.1创设语境,已知信息引入主题意义
教师在教学前期创设语境,充分利用学生已知,引入主题意义,为语言学习提
供意义语境。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标志性风光景物”,人教版教材有相应主题的单元包括: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必修三Unit3 Diverse Culture;选必二Unit 4 Jourmey Across A Vast Land,因此,单元教学前布置一个单元学习的前置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回顾以上三个单元的内容,尤其是两篇主语篇,以小组为单元选一个景点进行3分钟介绍,活动目的是激活学生对地方名胜的兴趣,唤醒学生旅游胜地的已知信息)。在课堂中通过图片把旅游语境显性化,通过提问What place of interest is it?引出本单元的新信息(the iconic site标志性风光景物)。在课堂热身阶段基于学生的已知,利用已学文本创设活动情境引入主题意义,激活学生阅读兴趣,是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2.2探究主题意义,开展学习理解活动
围绕主题意义,设计一系列学习理解类阅读活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梳理和整合语篇中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信息。这类学习理解类阅读活动通过设计问题回答、填写表格、画思维图、转述内容、语境猜词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认知、体验和实践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主题探究过程中感知、领会语言和文化知识,建构本课语言和文化知识的结构网。这个阶段提的问题主要问语篇表述了什么?如:
(1)When was the writer traveling to Australia?
(2)What preparation work did the writer do before travelling?
(3)How many cities did the writer travel?
(4)What would she be interested in doing during the trip?
这类问题的关注点主要是语篇内陈述的基本内容。另外,还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文章获取语篇信息后,通过画思维图梳理语篇结构。思维图可以帮学生看清语篇结构和内容关联,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在获取语篇信息时理解错误、在梳理和整合语篇信息时思维混乱的根源,并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2.3探究主题意义,开展应用实践活动
学生在完成学习理解活动之后,获取、梳理和整合了语篇知识,还没有内化语篇学习中获取的语言知识,因此探究主题意义,开展应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在主题意义探究中运用新学知识开展描述、阐释、推理、判断等探究实践活动,内化新认知,促进学生自动化地运用新旧认知,实现知识内化成能力。应用实践活动可以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培养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
训练分析能力的阅读活动是在主题意义探究下,在新认知的基础上设计运用新认知分析问题的阅读活动:
(1)识别并阐明文章中心大意、主要思想和价值观。如要求学生归纳每一个博文的标题;
(2)比较人物、事物和思想观点的异同。如要求学生比较中国的长笛和迪吉里杜管的异同;
(3)区分事实和观点。如要求学生从语篇中找出作者评价澳洲的句子;
(4)分析文本特征、写作手法。如要求学生分析旅游博客的写作特点;
(5)分析写作目的及作者态度等。如要求学生分析作者介绍澳大利亚食物多样化的原因;
(6)分析文本中的现象、任务或者行为等。如要求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的旅游口号。
另外,训练推理判断能力的阅读活动是依据新认知推断出新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
(1)推断作者的言外之意。如让学生推断作者用“down under”表示澳洲的言外之意;
(2)预测语篇内容发展并作出解释。如根据第二个博客提供的语境,让学生推测作者第一次露天烧烤的感受;
(3)推断人物心理和态度并说明原因。如让学生推测作者旅游前进行调查的原因;
(4)推断语篇写作手法的目的。如让学生推测作者详细描写土著人号角的目的;
(5)质疑内容或观点并提出自己见解。如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旅游杂志的记者,向作者提出三个有关于澳大利亚旅游的问题;
(6)提出不同的假设并表达原因。如让学生推测假设作者下次再来澳大利亚旅行将会去悉尼还是凯瑟琳小镇,并表达推测的原因。
无论是训练分析能力的阅读活动还是训练推理判断能力的阅读活动都是依托语篇,让学生在新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挖掘语篇深层次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等,为学生将新认知内化成能力提供应用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探究主题意义,开展应用实践活动是运用通过语篇学习的新认知、思想和价值判断,进一步分析和推断语篇的内容、思想和价值观等。这个过程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将语篇所学的语言和思想通过阐释、分析、推断等阅读活动对新认知进行运用和内化的实践过程,对语篇内容运用拓展延伸到真实的社会场景中,为迁移创新打好基础。
2.4探究主题意义,开展迁移创新活动
在英语实践类活动的基础上,为了将课堂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真实语境,教师要设计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开展迁移创新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新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63)。如:让学生讨论推介我国一个标志性凤光景物给外国朋友,并提供理由。该活动目的是通过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在获得新认知、思想、态度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开展迁移创新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新旧认知、策略和能力,解决真实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迁移创新活动是基于学生所读语篇又超越其内容,把内容拓展延伸到实际的社会生活场景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思想和价值判断,迁移到新的语境中,解决真实的情境问题。迁移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到真实场景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阅读课堂里的落实。
3.结语
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迂移创新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帮助学生运用多种学习策略,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培养语言技能,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学生思想,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