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铁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2024-06-29 10:21:0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职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轨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智慧地铁建设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智慧地铁建设的要求。如何加快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智慧地铁建设发展的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概述智慧地铁建设对高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影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职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轨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智慧地铁建设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智慧地铁建设的要求。如何加快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智慧地铁建设发展的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概述智慧地铁建设对高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地铁建设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智慧地铁建设;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与各国往来更加频繁和深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专业化趋势。这就要求行业技术人才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与英语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应对专业英语课程提出明确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英语应用能力。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专业”)是培养相关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智慧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专业师资力量不强等,培养的专业人才难以满足智慧地铁建设发展的需求。智慧地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培养符合智慧地铁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一、智慧地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概述
智慧地铁是大数据时代城轨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应对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发挥城轨交通专业作用,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智慧地铁是当前社会铁路建设稳定健康的发展模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1]。智慧地铁建设带来了以AN⁃CC(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线网管理中心)系统建设为基础的售检票服务与以COCC(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建设为基础的人员调度管理的变化。智慧地铁建设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教学改革。城轨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随着新技术在城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地铁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2]。例如,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内容简单,培养目标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3]。而随着智慧地铁的发展,中英文智能导航等相关新词汇出现频次增多,这需要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讲授双语机器人等新词汇,使学生了解前沿技术。
二、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高职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不断被削减[4]。目前,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受传统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教材滞后于智慧地铁发展需求、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导致目前的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不能跟进智慧地铁建设,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目前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违背实用性目的,脱离实际。部分高职院校过分注重基础英语教学,过分强调PRETCO(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导致部分学生重视基础英语学习而忽视专业英语学习[5]。高职院校既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能力,又要满足行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二者结合不足。
二是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缺乏相关优秀教材。现有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跟进城轨交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和行业标准,导致教材中的专业词汇、案例分析等内容滞后于实际工作需求。部分教材选取内容范围较窄,在编写时可能过于偏重通用英语知识的传授,对城轨交通专业的深度专业知识讲解不够,比如轨道车辆构造、信号系统原理、运营管理实务等专业英语内容覆盖不全面或深入度不够。另外,教材的实用性有待加强,难以适应智慧地铁建设发展。
三是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由于在初高中阶段,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没有得到扎实的学习和积累,进入高职阶段后,这部分问题进一步凸显,导致他们在专业英语学习及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困难,学习中容易产生厌学、烦躁等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四是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师师资力量不强。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师来源分为英语专业毕业教师与城轨交通专业毕业教师。英语专业毕业教师通常缺乏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词汇、语法、读写等,教学方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而城轨交通专业教师通常英语授课能力有限。
五是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单一。传统的评价机制往往只依赖于期末试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三、基于智慧地铁发展的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随着科技与多元文化的融合,社会对英语能力需求呈现专业化趋势。企业对在专业与外语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有较高需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比如,可以从更新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加强英语师资培训、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
(一)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优化思路
一是目前高职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课程教材落后、专业型教师素质不高、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需要从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建立任务为载体、产学研结合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等方面推进教学改革。
二是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要考虑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要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以能力为本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聘任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保障机制,加强教师能力培训。
首先,智慧地铁建设背景下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需要依据内容合理分配师资,根据不同岗位群需求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改革考核方式,重定评分标准。其次,传统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载体多为理论课,部分教师采用灌输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按照基础专业英语顺序分解原有教学框架,以专业工作岗位群为教学指导方向,重新对英语课程进行规划[6]。再次,就师资分配方面而言,可以使外教负责讲授日常生活英语,中方教师负责讲授行业英语知识。可以从语言技巧方面帮助学生总结记忆,让学生了解一些普通英语词汇通过转换等方法可以应用于专业英语领域表达特殊意义,如“sleeper”在轨道交通专业中意思为“枕木”。最后,记忆单词的合成、派生法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城轨交通专业英语词汇量较大,所以教师可以讲解词根词缀记忆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词汇;教师还要深入讲授地铁车站概况、智慧地铁建设技术发展等方面的英语表达,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三是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还需要从优化教材、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改进。其一,目前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材分为以站台服务型为主与运营控制等技术型为主,要选取国内外轨道交通最新发展材料,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编写城轨交通建设相关教材。专业基础阶段课程选用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材需要难度适中,要让学生学习一定的通识英语。建议大一学年以口语实践型服务类英语为主,练习taking the metro等常见情景;大二学年向专业英语过渡,学习light rail等专业词汇,阅读专业英语材料,为大三学年学习专业性强的英语打下基础;大三学年进入难度较大的专业英语学习,学习contain⁃erization等高难度专业词汇,提高阅读、翻译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其二,在常规试卷考核基础上实行新型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模式,在校企合作实践中运用和巩固专业英语知识。教师应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发现难点,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二)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一是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加强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企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以生为本改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城轨交通专业英语网络语料库;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
二是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要完善课程体系,增加专业英语课时数,注重专业英语实践教学;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选择适应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能够体现职业性的教材,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完善教材评价标准。
三是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要从教材、教师培训与实际教学方面不断改进。第一,教师应依据国内专业英语变化及时补充相应教材,如2021年版的《新时代职业英语》是首套“1+19”体系职业英语教材,“19”指高职的19个专业大类的英语教材,“1”是职业院校通识课教材《人工智能英语》,包含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材,能够满足培养服务于智慧地铁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第二,推行“双师”制,聘请从事城轨交通行业的外教,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专业英语教师与外教共同执教解决专业性英语问题,能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第三,语言教学要遵循在交际中习得的规律,对城轨交通服务中信息问询等实用英语教学可以让外教负责,让学生进行发音练习,帮助学生纠音,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与实操内容结合,将教学课堂融入实际场景中,鼓励学生从听说读写各方面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四是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构建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维度的专业英语能力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如翻译技术手册、撰写英文报告、进行专业英语口语交流等。其次,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重视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价,也要提高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践等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应用能力情况。再次,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对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成果都给予具体详尽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升专业英语能力。最后,设计与城轨交通行业工作场景密切相关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展示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根据其完成质量进行评价。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智慧地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城轨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师资队伍建设、考核制度改进与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入手,根据城轨交通专业英语课程特点重构教学内容,开展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培养适应智慧地铁建设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含雪.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步探究[J].焊接技术,2023(3):105-109.
[2]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服务高效出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11):119.
[3]廖方圆.基于“智慧地铁”建设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4):30-31.
[4]林洁,王夏秋,裴廷福.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智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储运,2021(8):183-184.
[5]吴殿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关键性指标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21(3):27-29,39.
[6]魏运,白文飞,李宇杰.智慧地铁需求分析及功能规划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20(1):40-48.
